夜間瞄準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6-06 21:35:56
專利名稱:夜間瞄準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軍工技術領域:
,尤其是一種用於槍械的夜間瞄準裝置。
背景技術:
槍炮一般的瞄準裝置,包括缺口和準星,其正確的瞄準方法是將缺口、準星和目標三點成一線,即為正確的瞄準方法。但在夜間難於看清缺口和準星,因此夜間黑暗情況下,難於瞄準。
目前的夜間瞄準具,如中國專利號「90102395.7」、名稱「夜間瞄準裝置」是在槍炮一般的瞄準裝置缺口和準星上塗上螢光塗料,使瞄準裝置在黑暗的情況下自然產生螢光,從而確保了在黑暗的情況下還能看清缺口和準星。不足之處是將螢光材料塗敷在缺口和準星上的,牢固度不夠,容易脫落。螢光點產生輝光,邊緣不清晰,瞄準困難,準確性差。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現有技術記載了將充滿氚氣的玻璃管包在鋁管裡,用耐腐蝕、抗磨損的矽膠封好,組成氚發光管,或在氚發光管前加裝藍寶石玻璃窗,再把整個氚發光管嵌入機械瞄具內。沿軸向設置這種方式利用氚發光管端面形成發光點,由於發光管的製造工藝限制,端面厚度不一致,使得透光率不同,亮度一致性差。而安裝藍寶石玻璃之後,增加了成本,不利於推廣。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發光亮度強、一致性好、壽命長、成本低、命中率高的夜間瞄準裝置。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所說裝置包括準星、照門,其特徵在於所說照門缺口兩側設有視窗,所說準星和照門上均設置有和槍管軸線垂直的氚發光管。
另一種優選實施方式和所說視窗相對的照門上的氚發光管上設置反光罩。
採用上述方案後,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採用氚發光管的側面,透光率一致性好,發光均勻,亮度更強,無需安裝藍寶石玻璃,節約了製造成本,結構簡單,便於製造和使用,擴展了應用領域。提高了夜間射擊的命中率。
圖1是本實用新型槍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準星結構示意圖;圖3是圖2的截面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照門結構示意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氚發光管結構示意圖;圖6是本實用新型三點一線的結構示意圖。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作進一步詳細的描述。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夜間瞄準裝置包括槍身6的準星1和照門2,所述準星1(圖2)後端面中部開出一視窗3,該視窗3呈喇叭型向外擴展;下部設有洞4,在洞4(圖3)內安裝有氚發光管5,所述氚發光管5的直徑與喇叭型視窗3的小口大小一致。所述照門2(圖4)為缺口式,所述照門2下部為連接槍身6的滑塊8,通過滑塊8緊密卡在槍身6上,所述照門2的缺口兩邊的後端面開出一對對稱水平視窗3,該視窗3呈喇叭型向外擴展;在所述照門2的缺口兩邊的側面設置有一對水平孔7內嵌入有氚發光管5,所述氚發光管5的直徑與喇叭型視窗3的小口大小一致;該氚發光管5兩端通過耐腐蝕、抗磨損的矽膠12粘和與照門密封成一體,使得牢固粘接在照門2上,即使振動也不易脫落。所述氚發光管5(圖5)為充有氚氣的耐高溫玻璃管10,其內壁上塗敷有螢光粉塗層11,該玻璃管兩端密封。該氚發光管5直徑為0.8-1.3毫米。本實用新型的準星和照門的氚發光管採用側面發光方式,由於玻璃管的側面厚度非常均勻,透光率一致性好,發光均勻。在夜間使用時,能夠清楚的看到準星和照門的三個發光點(圖6)成一線,提高命中率。
所述準星1和照門2的氚發光管5設有反光罩9,所述發光罩9設置於視窗3對面,所述反光罩9為鋁等金屬組成,採用蒸鍍或貼在氚發光管5的側面,大小為玻璃管表面的一半。採用這種方式形成的發光點亮度更高,便於使用。
人們在使用時,夜間瞄具透出的發光點有三種顏色綠色、黃色和琥珀色。由於準星上位置比較靠前,因此準星的氚發光管直徑比較大,使其光點的直徑更大。準星和照門的三個氚氣發光管側面形成三個發光點成一線,可以使夜間射擊的命中率大大提高,為軍用、警用產品提供夜間瞄具,該瞄準裝置可適用於不同型號的手槍、步槍、衝鋒鎗、機槍等槍械。
權利要求
1.一種夜間瞄準裝置,所說裝置包括準星(1)、照門(2),其特徵在於所說照門(2)缺口兩側設有視窗(3),所說準星(1)和照門(2)上均設置有和槍管(6)軸線垂直的氚發光管(5)。
2.根據權利要求
1的夜間瞄準裝置,其特徵在於和所說視窗(3)相對的照門(2)上的氚發光管(5)上設置反光罩(9)。
專利摘要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夜間瞄準裝置,所說裝置包括準星、照門,所說照門缺口兩側設有視窗,所說準星和照門上均設置有和搶管軸線垂直的氚發光管。和所說視窗相對的照門上的氚發光管上設置反光罩。具有連續發光,提高了夜間射擊的命中率,自發光,無需電源,節約了製造成本和運行成本。使用壽命長,操作方便,使用時和普通的機械瞄具一樣。製造和使用安全無汙染。結構簡單,便於製造和使用。便於在槍械上推廣。
文檔編號F41G1/34GKCN2798028SQ200520129928
公開日2006年7月19日 申請日期2005年10月19日
發明者蘆群勝, 許增海 申請人:蘆群勝, 許增海導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