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是一個怎樣的城市(我要把雄安這些地方告訴你)
2023-07-21 16:44:20 2
自古燕趙多豪傑。古往今來,在雄縣、容城、安新這片熱土上,每當國家民族危難之際,總有熱血兒女挺身而出,樹起了一座座大義豐碑。今天是中國共產黨98歲生日,讓我們重溫雄安紅色文化,一起緬懷先烈,不忘奮鬥初心。
雁翎隊紀念館
抗日戰爭時期,在冀中平原的白洋澱地區,活躍著一支令敵人聞風喪膽的水上遊擊隊——雁翎隊。因火槍和大抬杆引火處容易被水打溼,常用雁翎堵塞,雁翎隊因此而得名。
200多名雁翎隊隊員在極其艱苦的環境下,打日寇、除漢奸、端崗樓、拿據點,先後同日偽軍進行了大小70多次戰鬥,殲滅、俘虜日偽軍數百人。雁翎隊隊員把生死置之度外,用生命保衛家園,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
白洋澱文化苑景區內的雁翎隊紀念館,館名由曾率部馳騁冀中戰場的開國上將呂正操在99歲高齡時親筆題寫。紀念館分設18個主題鮮明的展廳。館內的大量陳列,再現了白洋澱雁翎隊神出鬼沒、英勇頑強、機智靈活地打擊日寇的生動場面和光輝戰鬥歷程。
容城縣北後臺烈士陵園
抗戰時期,容城縣是重要的抗日根據地,屬於著名的晉察冀邊區的冀中十分區,後來劃歸了冀熱察區。在當年的北後臺戰鬥中,我軍和幾倍於己的日寇激戰一天,斃傷敵人200餘人。除冀熱察區時任黨委書記馬輝之率150多人衝出重圍外,其餘497名英雄全部壯烈犧牲。戰鬥結束後的第二天,時任容城縣縣長的劉濟民、三區女區長孫文花等帶領上百名黨員群眾,對壯烈犧牲的英雄兒女進行了簡易掩埋。過年後,又把烈士們的遺體統一裝裹,重選墓地,重新安葬。
米家務烈士陵園
雄縣米家務烈士陵園內,劉秉彥和曠伏兆兩位將軍的塑像莊嚴肅穆。這裡發生的一個關於「生死約定」的故事,讓無數人震撼、感動。
在抗日戰爭時期,雄縣米家務鎮地處平、津、保抗日根據地三角中心地區,是原晉察冀邊區冀中十分區司令部、十地委、十專署所在地。1943年3月,曠伏兆調任第十分區任政委,當時劉秉彥是第十分區司令員。1946年,第十分區平南支隊參謀長任子木在一次戰鬥中負傷,犧牲在劉秉彥和曠伏兆身邊。二人把任子木安葬後約定:死後埋在平津保三角地帶,和犧牲戰友一起,為人民「站崗」。
1996年曠伏兆逝世,如約將骨灰安葬在米家務。兩年後,劉秉彥也跟隨曠伏兆將軍而去,其骨灰就安葬在兩人生前約定的地方。
安州烈士塔
坐落在安新縣安州鎮安州小學校園的安州烈士塔,肅穆靜謐。安州烈士塔是一座雄偉壯觀的八角形五層磚塔,始建於1946年,1988年定為安新縣重點文物,塔中紀念碑上共刻錄著2300名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中為國捐軀的將士。
容城縣革命烈士紀念館
容城縣革命烈士紀念館位於容城縣城關鎮上坡村村西,修建於1986年,是為紀念抗日戰爭時期狼牙山五壯士中容城籍烈士胡德林、胡福才和高家壕戰鬥中犧牲的八路軍將士及自1926年容城縣建立黨組織以來,在歷次戰鬥中犧牲的革命烈士們而建。
清泉庵
安新大田莊東頭廟,又名清泉庵,此廟緊鄰白洋澱碼頭,水上交通便利,進能攻,退能守,在日軍瘋狂掃蕩下,利用寺廟做據點,這裡為八路軍和雁翎隊員提供秘密會議地點,並為掩護大批抗日進步人士和救治傷病員發揮了重要作用。
眾多紅色遺存
雄安更多的遺存是革命人士舊居。如安新馬家寨的中國共產黨早期革命者辛璞田烈士老宅,至今仍存門樓及西廂房。在安新同口鎮,白洋澱派代表作家孫犁當年以教書作掩護,開展革命活動的學校舊址及故居,現存一面後牆。掩護地下工作者集會和轉移的李泉九老宅,位於容城李茂村,現僅留臨街南牆及門樓。還有安新邵莊子村傳奇抗日英雄王小燕的故居等。敬業學校舊址位於容城白龍村,上世紀二十年代末起,進步教師在敬業學校開展革命活動,播撒紅色種子。1937年7月,日軍發動全面侵華戰爭,敬業學校的大批愛國師生棄筆從戎,投入轟轟烈烈的抗日救亡運動。後容城淪陷,敬業學校被付之一炬,僅存基址。這些老宅牆垣雖已殘破,但每一寸斑駁都寫滿了中華民族不屈的抗爭精神,每一條裂縫裡都是革命先烈大無畏的鬥爭故事。
另外,後人建設的紀念性建築也很多,如佐各莊無名烈士墓、梁神堂戰役紀念館、容城烈士塔、採蒲臺烈士祠、李致光烈士祠、龍化孟仲峰村宋長庚將軍墓等。還有部分遺存是日本帝國主義侵華鐵證,如安新縣橋北大閘、端村慘案遺址、鄚州日軍扒堤放水慘案舊址等。
紅色遺存記錄了革命先烈為抵禦外侮、反對強權和壓迫,爭取民主自由所進行的不屈不撓的英勇鬥爭。其中所蘊含的革命精神,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不忘初心,自強不息,拼搏奮進,這種精神在雄安新區規劃建設中將會被傳承、光大。
主辦:中共河北雄安新區工作委員會
河北雄安新區管理委員會
運營:河北日報報業集團
監製:李長鬥
來源:雄安發布綜合
[編輯|賈東亮、劉思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