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速潛水推流器葉輪的製作方法
2023-06-06 21:42:11 1
專利名稱:低速潛水推流器葉輪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汙水處理氧化溝工藝中實施活性汙泥的攪拌混合及溝內水體流場的創建的水下設備——低速潛水推流器。
背景技術:
低速潛水推流器的基本構成是潛水電機通過減速機達到設定的輸出轉速,減速機的輸出軸上裝配推流葉輪,工作狀態時葉輪以勻速旋轉,葉輪上兩葉片的運動軌跡將水體強制分割成一倒錐體(喇叭狀),因此建立起水體前後的壓差,水體前進,以實現設備功能。評價潛水推流器性能優劣的主要指標是在一定輸入功率的條件下,獲取最大的水流推力;或者說建立一定的流場分布所消耗的功率最小。實現這一目的關鍵取決於將原動機的能量傳遞給液體的零件—葉輪。
1977年瑞典飛力公司在世界上第一個研製出潛水式推流(攪拌)器,我國約在90年代初引進產品。飛力公司在設計上使用射流圈的水力設計法,通過控制入流方式來提高流動偏移度,建立流場。其理論上是正確的,但是,在葉輪的製造上採用了插裝式,即在一個輪轂上插入兩翼葉片,導致在實際性能上存在致命的缺陷。一因在製造上各環節的誤差累積,最終反映到葉片的側斜角度,改變了射流圈模型,降低了推流效果;二因輪轂過大,其連接杆插入在葉片中,破壞了葉片的水動力外形,降低了效率,也會引起振動和噪音。
關於低速潛水推流器所建立的水體流場的分布,至今尚無一例是權威發布,這直接影響工程設計過程中的正確選用。如選用不當,或造成水體某區域留有死角,引起活性汙泥的沉降而老死;或造成水激現象,不利於菌膠團的形成。
技術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能夠以較小功率消耗來獲取較大的水流推力的低速潛水推流器葉輪。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低速潛水推流器葉輪,其特徵在於葉片和輪轂整體鑄造為一體,葉片的葉根與輪轂外緣結合處呈螺旋角狀。
採用上述技術方案構成的整體式葉輪,確保了葉輪的幾何形狀符合其水力設計模型的要求,具有高推力、自潔性的顯著優點,本實用新型所建立的水體流場的分布,有效地避免了造成水體某區域留有死角的現象,防止活性汙泥的沉降而老死,並克服水激現象,利於菌膠團的形成。
附圖概述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圖2是
圖1中葉根部位的A-A剖視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使用狀態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
圖1、2,低速潛水推流器葉輪,葉片20和輪轂10整體鑄造為一體,葉片20的葉根21與輪轂10外緣結合處呈螺旋角狀,在輪轂10的圓周上180°對稱設置兩葉片20,葉片20以類似香蕉形自輪轂10向外懸伸展開,同時自輪轂10外緣結合處以螺旋角開始均勻過渡至懸伸端處的葉梢面22與輪轂10的前端面平齊狀態,所述的葉片20的截面類似於月牙狀,兩牙端為圓滑過渡,葉片20的葉面23一側為凹,使之與水體接觸的比壓最小,葉片20的葉背24為凸,使其長期處在汙水中也不會積聚汙物。
本實用新型中葉輪採用鋁合金整體鑄造的結構,確保加工和裝配工藝的簡化,同時有利於整體強度的提高,保證了葉片的水動力外形,提高的推流效率,客觀地降低了振動並減少了噪音,以下結合圖3簡要說明本實用新型在實際使用的裝配內容由圖3可見,潛水電機30的與減速機40高速齒輪裝配,以完成減速。潛水電機30和減速機40完全密封,不得有任何滲漏現象;減速機40的輸出軸與葉輪裝配,以實現驅動葉輪的旋轉;三者構成低速潛水推流器主機。低速潛水推流器安裝在主機固定導架50上,主機固定導架50內的輥輪與4隻MC尼龍6製成的方立柱60構成只可上下活動的位置關係。正常工作時,主機固定導架50由起吊索80牽引沿方立柱60落到託架70上,並由託架70上的一個定位凸臺將主機固定導架50定位。維護保養時,起吊索80將主機牽引向上離開水面。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葉輪通過輪轂10的裝配孔與減速機40的輸出軸裝配,並由裝配孔中的鍵傳遞扭矩,使葉輪勻速旋轉。
權利要求1.一種低速潛水推流器葉輪,其特徵在於葉片(20)和輪轂(10)整體鑄造為一體,葉片(20)的葉根(21)與輪轂(10)外緣結合處呈螺旋角狀。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低速潛水推流器葉輪,其特徵在於在輪轂(10)的圓周上180°對稱設置兩葉片(20)。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低速潛水推流器葉輪,其特徵在於所述的葉片(20)以類似香蕉形自輪轂(10)向外懸伸展開,同時從與輪轂(10)外緣結合處以螺旋角均勻過渡至懸伸端的葉梢面(22)與輪轂(10)的前端面平齊。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低速潛水推流器葉輪,其特徵在於所述的葉片(20)的截面類似於月牙狀,兩牙端為圓滑過渡,葉面(23)一側為凹。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汙水處理氧化溝中使用的能夠以較小功率消耗來獲取較大的水流推力的低速潛水推流器葉輪,採用的技術方案是葉片和輪轂整體鑄造為一體,葉片的葉根與輪轂外緣結合處呈螺旋角狀。採用整體式結構的葉輪,確保了葉輪的幾何形狀符合其水力設計模型的要求,具有高推力、自潔性的優點,本實用新型所建立的水體流場的分布,避免了造成水體某區域留有死角的現象,防止汙垢的沉澱,促使生化反應。
文檔編號F04D13/08GK2661965SQ20032012054
公開日2004年12月8日 申請日期2003年11月7日 優先權日2003年11月7日
發明者周文忠, 蹇興超, 程亞敏 申請人:安徽國禎環保節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