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便於使用的紡織用繞線架的製作方法
2023-06-04 16:24:47 1

本發明涉及紡織用具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便於使用的紡織用繞線架。
背景技術:
紡織是紡紗與織布的總稱。中國古代的紡織與印染技術具有非常悠久的歷史,早在原始社會時期,古人為了適應氣候的變化,已懂得就地取材,利用自然資源作為紡織和印染的原料,以及製造簡單的紡織工具。直至今天,我們日常的衣、某些生活用品和藝術品都是紡織和印染技術的產物。在紡織過程中需要用到繞線架。
現有的繞線架一般為固定式,在每臺紡織機上都會設有繞線架,為此,不方便更換繞線架,部分繞線架可以取下,但是是通過螺絲固定在紡織機上,安裝過程過於繁瑣,並且現有繞線架上的繞線輪同樣為固定式,從而難以調節其高度,不能適應更多型號的紡織機,並且難以將多個繞線輪同時調節相同的高度。
技術實現要素:
(一)解決的技術問題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了一種便於使用的紡織用繞線架,解決了繞線架使用不方便的問題。
(二)技術方案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便於使用的紡織用繞線架,包括載板,所述載板底部的兩側均固定連接有支杆,所述支杆的底端固定連接有墊板,所述支杆上套接有壓板,所述支杆上套接有擠壓彈簧,且擠壓彈簧的兩端分別與載板的底部和壓板的頂部固定連接,所述載板上表面的兩側均固定連接有滑杆,所述滑杆上套接有繞線輪,所述滑杆上套接有回位彈簧,且回位彈簧的兩端分別與載板的上表面和繞線輪的底部固定連接,所述滑杆上套接有滑套,且滑套的底部搭接在繞線輪的頂部,且兩個滑套的表面通過升降板連接,所述升降板的底部與調節杆的頂端固定連接,且調節杆的底端貫穿載板且延伸至其下方,所述載板的底部且位於調節杆的兩側均固定連接有滑軌,所述滑軌內滑動連接有滑塊,且兩個滑塊相背的一側均通過卡緊彈簧分別與兩個滑軌的內壁活動連接,兩個所述滑塊的底部均通過L形杆與弧形卡板的外側壁固定連接,所述調節杆穿插在兩個弧形卡板之間的開口內。
優選的,所述滑杆的頂端固定連接有抵塊,且抵塊的直徑為滑套內部直徑的一點五倍。
優選的,所述調節杆的表面開設有防滑紋,且兩個弧形卡板的內側壁均固定連接有防滑層。
優選的,所述調節杆的直徑為兩個弧形卡板之間圓口直徑的一點五倍,且兩個弧形卡板對接的形狀為圓形。
優選的,所述墊板的上表面和壓板的底部均設置有齒牙,且壓板活動套接在支杆上。
優選的,所述調節杆穿插在載板的中部且位於載板的後方,且兩個支杆分別位於載板底部兩側的前方。
(三)有益效果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便於使用的紡織用繞線架。具備以下有益效果:
(1)、本發明通過對墊板和壓板的改進,由於壓板活動套接在支杆上,從而能夠調節壓板和墊板之間的開口大小,將壓板和墊板之間的開口卡在紡織機上後,在擠壓彈簧回彈力的作用下,能夠將整個繞線架固定在紡織機上,該裝置方便快捷,能夠提高生產的效率。
(2)、本發明通過對繞線輪的改進,當下壓升降板時,能夠帶動兩個繞線輪同時下移,此時兩個繞線輪移動的距離相等,配合兩個弧形卡板的使用,能夠將調節杆卡緊,從而能夠固定兩個繞線輪,當需要上調繞線輪時,只需分開兩個弧形卡板,在回位彈簧回彈力的作用下,能夠頂起兩個繞線輪,使其上移,該繞線輪同樣可以快速進行調節。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結構的正視圖;
圖2為本發明結構的仰視圖;
圖3為本發明結構墊板和壓板的側視圖。
圖中:1載板、2支杆、3墊板、4壓板、5回位彈簧、6擠壓彈簧、7滑杆、8繞線輪、9滑套、10升降板、11調節杆、12滑軌、13滑塊、14卡緊彈簧、15 L形杆、16弧形卡板、17抵塊。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發明保護的範圍。
如圖1-3所示,本發明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便於使用的紡織用繞線架,包括載板1,載板1底部的兩側均固定連接有支杆2,支杆2的底端固定連接有墊板3,支杆2上套接有壓板4,支杆2上套接有擠壓彈簧6,且擠壓彈簧6的兩端分別與載板1的底部和壓板4的頂部固定連接,墊板3的上表面和壓板4的底部均設置有齒牙,且壓板4活動套接在支杆2上,通過在墊板3和壓板4上均設置齒牙,能夠增加墊板3和壓板4與紡織機之間的摩擦力,配合擠壓彈簧6的使用,能夠增加整個繞線架的穩定性,並且擠壓彈簧6處於起始狀態時,墊板3和壓板4相對的一側搭接,通過對墊板3和壓板4的改進,由於壓板4活動套接在支杆2上,從而能夠調節壓板4和墊板3之間的開口大小,將壓板4和墊板3之間的開口卡在紡織機上後,在擠壓彈簧6回彈力的作用下,能夠將整個繞線架固定在紡織機上,該裝置方便快捷,能夠提高生產的效率,載板1上表面的兩側均固定連接有滑杆7,滑杆7上套接有繞線輪8,滑杆7上套接有回位彈簧5,且回位彈簧5的兩端分別與載板1的上表面和繞線輪8的底部固定連接,滑杆7上套接有滑套9,且滑套9的底部搭接在繞線輪8的頂部,滑杆7的頂端固定連接有抵塊17,且抵塊17的直徑為滑套9內部直徑的一點五倍,通過設置了抵塊17,當回位彈簧5回彈時,能夠避免滑套9脫離滑杆7,並且回位彈簧5處於起始狀態時,兩個繞線輪8位於滑杆7的上半部分,且兩個滑套9的表面通過升降板10連接,升降板10的底部與調節杆11的頂端固定連接,且調節杆11的底端貫穿載板1且延伸至其下方,調節杆11穿插在載板1的中部且位於載板1的後方,且兩個支杆2分別位於載板1底部兩側的前方,從而調節杆11能夠正常在載板1上移動,並且有足夠的移動距離,避免在移動過程中觸碰到紡織機,載板1的底部且位於調節杆11的兩側均固定連接有滑軌12,滑軌12內滑動連接有滑塊13,且兩個滑塊13相背的一側均通過卡緊彈簧14分別與兩個滑軌12的內壁活動連接,兩個滑塊13的底部均通過L形杆15與弧形卡板16的外側壁固定連接,調節杆11穿插在兩個弧形卡板16之間的開口內,調節杆11的表面開設有防滑紋,且兩個弧形卡板16的內側壁均固定連接有防滑層,調節杆11的直徑為兩個弧形卡板16之間圓口直徑的一點五倍,且兩個弧形卡板16對接的形狀為圓形,通過在調節杆11的表面和弧形卡板16的內側壁分別設置防滑紋和防滑層,能夠增加調節杆11與弧形卡板16之間的摩擦力,使繞線輪8能夠穩定進行繞線,配合卡緊彈簧14的使用,能夠進一步增加弧形卡板16與調節杆11之間的摩擦力,通過對繞線輪8的改進,當下壓升降板10時,能夠帶動兩個繞線輪8同時下移,此時兩個繞線輪8移動的距離相等,配合兩個弧形卡板16的使用,能夠將調節杆11卡緊,從而能夠固定兩個繞線輪8,當需要上調繞線輪8時,只需分開兩個弧形卡板16,在回位彈簧5回彈力的作用下,能夠頂起兩個繞線輪8,使其上移,該繞線輪8同樣可以快速進行調節。
該文中出現的電器元件均與外界的主控器及220V市電電連接,並且主控器可為計算機等起到控制的常規已知設備。
綜上可得,該便於使用的紡織用繞線架,通過對墊板3和壓板4的改進,由於壓板4活動套接在支杆2上,從而能夠調節壓板4和墊板3之間的開口大小,將壓板4和墊板3之間的開口卡在紡織機上後,在擠壓彈簧6回彈力的作用下,能夠將整個繞線架固定在紡織機上,該裝置方便快捷,能夠提高生產的效率,通過對繞線輪8的改進,當下壓升降板10時,能夠帶動兩個繞線輪8同時下移,此時兩個繞線輪8移動的距離相等,配合兩個弧形卡板16的使用,能夠將調節杆11卡緊,從而能夠固定兩個繞線輪8,當需要上調繞線輪8時,只需分開兩個弧形卡板16,在回位彈簧5回彈力的作用下,能夠頂起兩個繞線輪8,使其上移,該繞線輪8同樣可以快速進行調節。
需要說明的是,在本文中,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類的關係術語僅僅用來將一個實體或者操作與另一個實體或操作區分開來,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這些實體或操作之間存在任何這種實際的關係或者順序。而且,術語「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變體意在涵蓋非排他性的包含,從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過程、方法、物品或者設備不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還包括沒有明確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還包括為這種過程、方法、物品或者設備所固有的要素。在沒有更多限制的情況下,由語句「包括一個……」限定的要素,並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過程、方法、物品或者設備中還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儘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實施例,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發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發明的範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