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防飲水桶對接漏水的引流管的製作方法
2023-06-04 08:45:36 3
專利名稱:一種防飲水桶對接漏水的引流管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防滲漏的裝置,具體的說是一種防飲水桶與飲水機對接漏水的引流管。
背景技術:
將飲水桶倒置安裝於目前使用的飲水機上時,飲水機上的承桶盤中央的引流管將飲水桶桶蓋上防溢水的塞子頂開的瞬間,有大量的水從引流管與桶蓋之間的縫隙流進承桶盤內;飲水機安放穩定後,在用水的過程中,桶內的水會不斷地從引流管與桶蓋之間的縫隙滲漏進承桶盤,由於承桶盤極不衛生,其內的水必被汙染,在飲水桶內的水將用完時,承桶盤內的積水又通過引流管上的水孔回流到飲水機內部系統,被人所飲用,從而影響人們的身體健康。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 一種方法是在飲水機承桶盤中央的引流管套一個圓錐形的橡膠導管,在飲水桶與飲水機對接穩定後,橡膠導管的錐面與飲水桶的桶蓋的蓋口邊沿形成密封,達到防止引流管與蓋口之間的滲漏的效果,但該技術方案無法防止對接瞬間的大量溢水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針對以上的不足,提供一種既能防止飲水桶與飲水機對接時產生的大量溢水,又能防止在用水過程中不斷產生的滲漏水的引流管。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防飲水桶對接漏水的引流管,包括引流直管和引流錐管兩部份,在引流直管的外側設計有凸環。設計時,讓凸環的外直徑大於桶蓋上的中空管的內直徑,併合理設計凸環在引流直管上的位置,使之在引流直管將
3桶蓋上的塞子頂開時,凸環已經與桶蓋上的中空管形成密封,從而實現第
一級防漏;另外合理設計引流錐管與凸環之間的距離,使之在引流直管頂開塞子時,引流錐管的錐面已經與桶蓋中空管的入口邊沿形成密封,從而實現第二級防漏。兩級防漏設計都須藉助飲水桶及桶內的水的重力來實現。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從上述技術方案可以看出,通過兩級防漏設計,可以有效防止飲水桶與飲水機對接時產生的大量瞬間溢水、及在用水過程中產生的滲漏水,從而根本上解決對接漏水對飲用水造成的汙染。
圖l是本發明的剖面圖。
其中,l為引流直管,2為引流錐管,3為凸環,4為通孔。圖2是本發明的一種實際應用的剖面圖。
其中,l為引流直管,2為引流錐管,3為凸環,4為通孔,5為桶蓋,6為塞子,51為中空管。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1、附圖2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說明。如圖1所示,本發明的防飲水桶對接漏水的引流管,由引流直管l、引
流錐管2兩部份組成,引流直管1上設計有凸環3,引流直管1的通孔和引
流錐管2的通孔共同構成本發明的通孔4。
如圖2所示,本發明的一種實施例,包括本發明的防飲水桶對接漏水
的引流管和桶蓋5,桶蓋5上的中空管51及安裝在中空管51的埠的防溢
水的塞子6。
將桶蓋5扣裝在裝滿水的飲水桶桶口,飲水桶被倒置與飲水機對接的瞬間,引流直管1的頂端首先進入桶蓋5上的中空管51的通孔,當飲水桶繼續向下位移,弓l流直管l上的凸環3越過桶蓋5的中空管51的入口,由於凸環3的外徑大於中空管51的內徑,凸環3與中空管51的接觸部位的管壁擠壓變形,形成密封,此時,引流直管l的頂端尚未與塞子6接觸。
飲水桶繼續向下位移,直到引流直管1將塞子6頂開,從而打開水流通道,大部分水通過引流管的通孔4流進飲水機內部系統,由於引流直管l上的凸環3與中空管51形成密封,從而阻止了大量的水從此溢出進入飲水機上的承桶盤,形成第一級密封。
考慮到模具的精密度及密封處不能太緊,凸環3與中空管51的接觸處總是有微孔存在,總是有極少量的水從此滲出,因此需要有二級防漏。
當飲水桶繼續向下位移,直到穩定安置在飲水機上,此時,桶蓋5上的中空管51的入口與引流錐管2的錐面緊密接觸,並將中空管51的入口擠壓變形,從而形成第二級密封,這樣,即使有從第一級密封處滲出的水,第二級密封也能對其進行有效攔截。
權利要求
1. 一種防飲水桶對接漏水的引流管,包括引流直管(1)和引流錐管(2),其特徵在於引流直管(1)的外側設計有凸環(3),凸環(3)處於引流直管(1)的中部,凸環(3)的外徑大於桶蓋(5)上的中空管(51)的內徑,引流錐管(2)的最大圓截面的直徑大於桶蓋(5)上的中空管(51)的內徑。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防飲水桶對接漏水的引流管,其特徵在於當引流直管(1)的頂端接觸到桶蓋(5)的中空管(51)上的塞子(6)時,凸環(3)已進入到中空管(51)的通孔內。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防飲水桶對接漏水的引流管,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引流直管(1)的頂端將中空管(51)上的塞子(6)頂開時,引流錐管(2)的錐面已經與中空管(51)的入口邊沿形成密封。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防飲水桶對接漏水的引流管,包括引流直管和引流錐管兩部份,引流直管的外側面設計有凸環,凸環的外徑大於桶蓋上的中空管的內徑,當飲水桶與飲水機對接的瞬間,凸環與桶蓋上的中空管形成密封后,飲水桶繼續向下位移,引流直管的頂端此時才將桶蓋上的塞子頂開,從而實現第一級防漏;飲水桶繼續向下位移,直到引流錐管的斜面與桶蓋上的中空管的入口邊沿緊密接觸,從而形成第二級防漏。該發明有效防止了飲水桶與飲水機對接瞬間產生的大量溢水,同時也防止了在用水過程中不間斷地產生的滲漏水,從而徹底避免了對接漏水對飲水機的汙染問題。
文檔編號F16L17/02GK101463934SQ20071005093
公開日2009年6月24日 申請日期2007年12月21日 優先權日2007年12月21日
發明者李文龍 申請人:李文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