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型鑄銅高爐冷卻壁的製作方法
2023-06-04 18:12:51
專利名稱:薄型鑄銅高爐冷卻壁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薄型鑄銅高爐冷卻壁。
背景技術:
由於高爐大修設備投資過大,但延長高爐爐體壽命技術已成為煉鐵界的重要課題之一。高爐壽命主要取決於難於修補的爐底磚損耗和爐牆冷卻壁的破損。近年來,由於鐵礦石價格的持續上漲,在煉鐵工序中通過加大噴煤量,提高生產效率,來降低生產成本。但是噴煤量的增加,高爐爐牆的熱負荷增大,導致傳統冷卻壁的早期破損,使用壽命一般在4 8年,個別好的達到10年,一座高爐修建費用一般在幾億到十幾億。薄型鑄銅高爐冷卻壁就是用於高爐爐體作冷卻系統用,對提高高爐壽命、節能、節省大量的大修經費具有重大的經 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埋扁形純銅管高爐冷卻壁,冷麵加強筋網絡結構,熱面肋條凹凸臺設計,便於嵌鑲和搗打爐料,便於建爐冷卻壁安裝。產品埋管水道內壁光滑,進、出水通道轉彎圓弧半徑較大,與軋制打孔冷卻壁相比,冷卻水流動阻力小,無堵頭,無焊接,抗漏性好,爐襯薄,減少一次性投資,使用壽命長等優點。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本實用新型一種薄型鑄銅高爐冷卻壁,包括壁體和帶有進水管道、出水管道的冷卻管道,冷卻管道位於壁體內部,所述的進水管道和出水管道均位於壁體的正面,壁體的正面還設置有冷麵加強筋網絡,壁體的背面設置有熱面肋條凹凸臺,冷卻管道為扁形純銅管,進水管道、出水管道為圓形純銅管,壁體與冷麵加強筋網絡以及熱面肋條凹凸臺之間為一個整體一次鑄造成型。所述的冷卻管道、進水管道、出水管道,為預埋純銅管鑄造成型,預埋純銅管由整根銅管彎製成型,冷麵加強筋網絡以及熱面肋條凹凸臺採用石墨鑄型,一次鑄造成型於壁體上。本實用新型採用上述技術方案後,其有益效果為冷麵加強筋網絡結構,熱面肋條凹凸臺結構,冷卻管道為扁形純銅管,進水管道、出水管道為圓形純銅管的一體式結構,這樣解決了冷卻銅管與進水管道和出水管道之間無堵頭,無焊接,通水阻力小,抗壓強度高,不存在漏水隱患,使用無後顧之憂,冷麵加強筋網絡結構,熱面肋條凹凸臺結構減少了原材料的用量,降低生產成本,採用該結構可以提高冷卻壁冷卻在熱應力下抗變形能力,同時還減薄冷卻壁本體的厚度,擴大爐容,此冷卻管道,進水管道,出水管道,本體採用一次鑄造成型無須機加工,大大減少了機加工的工作量,施工簡單,而且具有使用壽命長,成本低的優點。
[0008]圖I是本實用新型正面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I的右視結構示意圖;圖3是圖I的B-B截面示意圖;圖4是圖I的C-C截面不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I至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薄型鑄銅高爐冷卻壁,包括壁體2和帶有進水管道
I、出水管道3的冷卻管道7,冷卻管道7位於壁體2內部。進水管道I和出水管道3均位於壁體2的正面,壁體2的正面還設置有冷麵加強筋網絡4、6,壁體2的背面設置有熱面肋條凹凸臺5,冷卻管道7為扁形純銅管,進水管道I、出水管道3為圓形純銅管,壁體2與冷麵加強筋網絡4、6以及熱面肋條凹凸臺5之間為一個整體一次鑄造成型。·冷卻管道7、進水管道I、出水管道3,為預埋純銅管鑄造成型,預埋純銅管由整根銅管彎製成型,冷麵加強筋網絡4、6以及熱面肋條凹凸臺5採用石墨鑄型,一次鑄造成型於壁體2上。
權利要求1.一種薄型鑄銅高爐冷卻壁,包括壁體(2)和帶有進水管道(I)、出水管道(3)的冷卻管道(7),冷卻管道(7)位於壁體(2)內部,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進水管道(I)和出水管道(3 )均位於壁體(2 )的正面,壁體(2 )的正面還設置有冷麵加強筋網絡(4 )、( 6 ),壁體(2 )的背面設置有熱面肋條凹凸臺(5),冷卻管道(7)為扁形純銅管,進水管道(I)、出水管道(3)為圓形純銅管,壁體(2)與冷麵加強筋網絡(4)、(6)以及熱面肋條凹凸臺(5)之間為一個整體一次鑄造成型。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薄型鑄銅高爐冷卻壁,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冷卻管道(7)、進水管道(I)、出水管道(3),為預埋純銅管鑄造成型,預埋純銅管由整根銅管彎製成型,冷麵加強筋網絡(4)、(6)以及熱面肋條凹凸臺(5)採用石墨鑄型,一次鑄造成型於壁體(2)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薄型鑄銅高爐冷卻壁,包括壁體和帶有進水管道、出水管道的冷卻管道,冷卻管道位於壁體內部,所述的進水管道和出水管道均位於壁體的正面,壁體的正面還設置有冷麵加強筋網絡,壁體的背面設置有熱面肋條凹凸臺,冷卻管道為扁形純銅管,進水管道、出水管道為圓形純銅管,壁體與冷麵加強筋網絡以及熱面肋條凹凸臺之間為一個整體一次鑄造成型。該實用新型具有抗壓強度高,無堵頭,無焊接,通水阻力小,壁體薄,原材料的用量少,生產成本低,使用壽命長,減少高爐新建或大修一次性投資費用。
文檔編號C21B7/10GK202595167SQ20122019756
公開日2012年12月12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4日 優先權日2012年5月4日
發明者阮俊達 申請人:紹興曙光機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