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線束連接器組裝一體機的穿線連接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6-04 04:00:11 2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自動化加工設備,具體涉及一種線束連接器組裝一體機的穿線連接裝置。
背景技術:
光伏接線盒是介於太陽能電池組件構成的太陽能電池方陣和太陽能充電控制裝置之間的連接器。是一門集電氣設計、機械設計與材料科學相結合的跨領域的綜合性設計。
光伏接線盒由盒體、線束、連接器三部分構成,組裝時先將線束裁斷剝皮打端,然後連接連接器,最後通過連接器安裝與盒體上。
線束與連接器連接時,需要將線束穿入連接器的連接孔內,再通過螺栓進行擰緊,通常採用人工手動進行穿孔操作,工作效率低、人工成本高。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背景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線束連接器組裝一體機的穿線連接裝置,不僅實現自動穿線,而且穿線位置準確。
本實用新型所採用的技術方案:一種線束連接器組裝一體機的穿線連接裝置,包括用於連接器進料並固定的連接器進料機構、用於線束夾持並實現穿線動作的線束夾持動作機構;所述連接器進料機構與線束夾持動作機構之間還設有線束穿孔導向機構。
所述線束穿孔導向機構包括導向組件及驅使導向組件沿連接器進料機構與線束夾持動作機構的連線方向往復運動的第一驅動組件;所述導向組件包括兩塊相互對稱的導向塊,兩塊導向塊具有分離及合併的兩種狀態;所述導向組件靠近連接器的一端設有與連接器適配的環形導向槽,所述環形導向槽中心設有與線束適配的中心導向孔;所述導向組件靠近線束的一端設有將線束引導向中心導向孔的喇叭口導向槽。
所述連接器進料機構包括振動盤、連接器夾持器、以及驅使連接器夾持器上下移動的第二驅動組件。
所述線束夾持動作機構包括線束夾持器及驅使線束夾持器沿連接器進料機構與線束夾持動作機構的連線方向往復運動的第三驅動組件。
還包括線束穿線檢測機構,所述線束穿線檢測機構包括感應組件及驅使感應組件沿連接器進料機構與線束夾持動作機構的連線方向往復運動的第四驅動組件;所述感應組件包括與U型連接座、第一頂杆、第二頂杆;所述第一頂杆設置在U型連接座其中一側壁上,並與U型連接座設置彈性復位件,所述所述第一頂杆一端與連接器的穿孔相適配,另一端設置接觸感應器;所述第二頂杆設置在U型連接座另一側壁上,並與第一頂杆相對應。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採用以上方案,連接器自動進料並固定,通過線束穿孔導向機構,使得線束能夠自動準確的進行穿線連接,實現自動化作業,工作效率高、人工成本低。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穿線連接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穿線連接裝置隱藏振動盤後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導向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導向塊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線束夾持動作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連接器進料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線束穿線檢測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連接器進料機構,11-振動盤,12-連接器夾持器,13-第二驅動組件,2-線束夾持動作機構,21-線束夾持器,22-第三驅動組件,3-線束穿孔導向機構,31-導向組件,311-環形導向槽,312-中心導向孔,313-喇叭口導向槽,32-第一驅動組件,4-線束穿線檢測機構,41-感應組件,411-U型連接座,412-第一頂杆,413-第二頂杆,414-彈性復位件,415-接觸感應器,42-第四驅動組件。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所示,一種線束連接器組裝一體機的穿線連接裝置,包括連接器進料機構1、線束夾持動作機構2、線束穿孔導向機構3、線束穿線檢測機構4。
如圖所示,所述連接器進料機構1包括振動盤11、連接器夾持器12、第二驅動組件13,連接器通過振動盤11逐個被送入,通過連接器夾持器12夾緊連接器,然後通過第二驅動組件13上移至指定位置並固定,保證用於線束穿線時,連接器的精準定位。
如圖所示,所述線束夾持動作機構2包括線束夾持器21及第三驅動組件22,經過裁斷、剝皮、打端後線束被送來後,由線束夾持器21夾緊固定,並通過第三驅動組件22帶動線束夾持器21做直線動作,使得線束能夠穿入連接器中。
如圖所示,所述線束穿孔導向機構3主要用於線束能夠準確穿入連接器中,防止出現插片問題,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精度,其包括導向組件31、第一驅動組件32,所述導向組件31包括兩塊相互對稱的導向塊,兩塊導向塊具有分離及合併的兩種狀態;所述導向組件31靠近連接器的一端設有與連接器適配的環形導向槽311,所述環形導向槽311中心設有與線束適配的中心導向孔312;所述導向組件31靠近線束的一端設有將線束引導向中心導向孔332的喇叭口導向槽313。
兩塊導向塊閉合後,通過第一驅動組件32的驅使能朝向連接器移動,其環形導向槽311會套在連接器上,且其中心插入連接器的穿孔內;而其另一端的喇叭口導向槽313能對線束進行導向,使得線束進入中心導向孔312後順利進入連接器的穿孔內,不僅結構簡單,而且導向效果好,確保線束與連接器的準確連接。
如圖所示,所述線束穿線檢測機構4包括感應組件41、第四驅動組件42,所述感應組件41包括與U型連接座411、第一頂杆412、第二頂杆413;所述第一頂杆412設置在U型連接座411其中一側壁上,並與U型連接座411設置彈性復位件414,所述所述第一頂杆412一端與連接器的穿孔相適配,另一端設置接觸感應器415;所述第二頂杆413設置在U型連接座411另一側壁上,並與第一頂杆412相對應。在連接器進入固定後,第四驅動組件42能驅使感應組件41移動,使得第一頂杆412的一端插入連接器內,線束隨著第三驅動組件22進入連接器後,會碰到第一頂杆412,並推動第一頂杆412壓縮彈性復位件414,直至接觸感應器415解除第二頂杆413,發出穿線已到位的信號,使得能夠精準定位線束插入連接器的深度,進一步保證線束連接器連接的準確性,提高產品質量。
其中,所述第一驅動組件32、第二驅動組件13、第三驅動組件22、第四驅動組件42均為常見的直線運動驅動結構,可以採用氣缸,通過氣缸的往復伸縮實現來回往復運動,也可以採用電機連接帶傳動結構,通過電機的正反旋轉帶動傳送帶來回往復運動,為了進一步保證運動的準確性,還可以對應設置直線導軌。
另外,所述線束夾持器21、連接器夾持器12均為常規氣缸驅動的夾爪結構,這裡也不做具體限定。
實施例不應視為對實用新型的限制,但任何基於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所作的改進,都應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