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導杆定位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6-04 03:31:16 2

本實用新型涉及自動組裝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導杆定位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應用在機械製造領域內的組裝設備,主要採用的還是勞動密集型的純手工組裝生產線,其整條產線由設置在前端或尾端的一個電力導杆定位裝置實現整條產線的傳輸,這種組裝設備,不能重複使用,並且針對不同產品,不能實現在不更換主線的情況下的共線,因此,不能滿足自動化的設計要求。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發明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導杆定位裝置。
為了達到上述發明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導杆定位裝置,用於固定導杆,其包括一基板,所述基板的上方設置有一軸承座,所述軸承座上形成有一用於穿入導杆的通孔,所述通孔沿水平方向貫穿軸承座前後兩側;所述軸承座可在所述基板的上方沿垂直方向升降、並可沿垂直方向的中心軸旋轉。
在優選的實施例中,所述基板的上表面上凹陷形成有呈垂直交叉狀的橫向凹槽和縱向凹槽。
在優選的實施例中,所述基板的上方垂直設置有一定位板,所述定位板可被固定在所述基板的橫向凹槽或縱向凹槽內;所述定位板和軸承座之間還連接設置有一水平方向設置的固定板,所述軸承座固定在所述固定板的上表面,所述定位板的頂部與所述固定板的底部相連。
在優選的實施例中,還包括一用於連接所述定位板、固定板和軸承座的伸縮杆;所述伸縮杆的頂部形成有一定位杆。
在優選的實施例中,所述固定板的中部形成有一貫穿其上下兩側得第一安裝孔,所述伸縮杆頂部的定位杆可從所述第一安裝孔的下方向上穿出並與所述軸承座固定相連;所述 定位板的頂部中心位置處形成有一第二安裝孔,所述伸縮杆的下端可固定在所述第二安裝孔內。
本實用新型的導杆定位裝置的有益效果在於:通過在軸承座與基板之間設置一具有交叉狀的橫向凹槽和縱向凹槽,如此可實現軸承座通孔的朝向,進而根據導杆的方向改變軸承座位置,並且在軸承座和基板之間還連接設置有一伸縮杆,如此可根據導杆的高度改變軸承座的位置。本實用新型的導杆定位裝置,針對不同的導杆位置,可實現在不更換主線的情況下的共線,從而滿足自動化的設計要求,並且操作更加安全可靠。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一實施例中導杆定位裝置的立體示意圖。
圖2為一實施例中導杆定位裝置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實用新型保護的範圍。
請參見圖1,一種導杆定位裝置,其用於固定導杆60,其包括一基板50,基板50的上方設置有一軸承座10,導杆60可從軸承座10穿過並被固定。
請同時參見圖2,軸承座10上形成有一用於穿入導杆的通孔11,通孔11沿水平方向貫穿軸承座10前後兩側;軸承座10可在基板50的上方沿垂直方向升降、並可沿垂直方向的中心軸旋轉。
軸承座10頂部的側壁上設置有一可朝向通孔11內插入的定位柱12,導杆60穿入通孔11,轉動定位柱12可使之朝嚮導杆60移動並緊緊抵靠在導杆60的外側壁上,如此可以限制導杆60沿水平方向的移動。
基板50的上表面上凹陷形成有呈垂直交叉狀的橫向凹槽51和縱向凹槽52。
基板50的上方垂直設置有一定位板40,定位板40可被固定在基板50的橫向凹槽51或縱向凹槽52內;定位板40和軸承座10之間還連接設置有一水平方向設置的固定板20,軸承座10固定在固定板20的上表面,定位板40的頂部與固定板20的底部相連。
優選的,還包括一用於連接定位板40、固定板20和軸承座10的伸縮杆30;伸縮杆30的頂部形成有一定位杆31。
固定板20的中部形成有一貫穿其上下兩側的第一安裝孔21,伸縮杆30頂部的定位杆31可從第一安裝孔21的下方向上穿出並與軸承座10固定相連;定位板40的頂部中心位置處形成有一第二安裝孔41,伸縮杆30的下端可固定在第二安裝孔41內。
綜上,本實用新型的導杆定位裝置,通過在軸承座與基板之間設置一具有交叉狀的橫向凹槽和縱向凹槽,如此可實現軸承座通孔的朝向,進而根據導杆的方向改變軸承座位置,並且在軸承座和基板之間還連接設置有一伸縮杆,如此可根據導杆的高度改變軸承座的位置。本實用新型的導杆定位裝置,針對不同的導杆位置,可實現在不更換主線的情況下的共線,從而滿足自動化的設計要求,並且操作更加安全可靠。
以上所述的實施方式,並不構成對該技術方案保護範圍的限定。任何在上述實施方式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該技術方案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