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彎管變截面化銑的工藝方法與流程
2023-06-04 03:53:26 1

本發明涉及機械加工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目前國內不能實現對彎管或彎管類零件進行變截面化銑。美國專利US2881059,公開於1959年4月7日,內容是關於對平板類零件進行變截面化銑的工藝方法。該專利針對平板類零件,優點是對零件進行兩點拴掛,兩個拴掛點的速度可為勻速或變速,由滑輪的周長比確定其速度比;缺點是只能銑切平板類零件,不能銑切不能進行兩點拴掛的彎管類等複雜零件。
技術實現要素:
目前國內不能實現對彎管或彎管類零件進行變截面化銑,沒有此工藝方法。本發明是一種關於彎管變截面化銑的工藝方法,解決彎管或彎管類零件的變截面化銑。
本發明是一種控制變截面化銑的工藝方法,可以用來對彎管或帶彎管的零件進行變截面化銑。這種控制彎管變截面化銑的工藝方法,其特徵是:對彎管或帶彎管的零件進行變截面化銑,可以控制銑切量、銑切速度以及橫截面大小。其原理是:使彎管的每個橫截面在到達化銑液面時保持與液面平行,因此保證了彎管的同一橫截面的各處銑切量相同,形成外形為錐形、凸形或凹形等異形的零件,
本發明的帶彎管的零件具體加工過程如下:
步驟1:零件驗收
零件表面不用有嚴重的劃傷、擦傷,嚴重的油汙及腐蝕斑點。
步驟2:前處理
待銑切的零件應進行前處理,使表面清潔。
步驟3:保護
對零件內壁覆化銑保護膠或用其他方法保護,使不需銑切的內壁與化銑槽液隔離。
步驟4:裝卡
固定點為彎管處圓心,從圓心處伸出若干剛性杆(剛性杆數量可根據零件具體形狀確定)。其中一個(或多個)剛性杆的另一端裝卡在彎管類零件的彎管處(即至少一個剛性杆的長度應為彎管處的半徑長),其他剛性杆的另一端可根據零件裝夾穩定性裝卡在彎管類零件上。
步驟5:錐度化銑
裝卡好零件後,按勻速下降→勻速旋轉→逆向勻速旋轉→勻速上升過程銑切,可重複直到滿足尺寸要求。直管部分可勻速上升或下降進行錐度化銑,彎管部分則繞彎管處圓心勻速旋轉進槽或出槽進行錐度化銑。
步驟6:清洗
銑切完成後,對零件進行清洗,不允許殘留化銑槽液。
步驟7:乾燥
可自然晾乾或加溫乾燥(≤80℃)或壓縮空氣吹乾(≤80℃且經過油水分離器過濾)。
步驟8:拆卸
應帶清潔的手套拆卸零件,防止零件表面被汙染。
步驟9:去除保護
步驟10:檢驗
對銑切完成的零件按要求進行檢驗。
發明的效果
本發明是一種控制變截面化銑的工藝方法,通過特殊的設備,控制速度等參數,可實現對彎管類零件的變截面化銑。勻速時可進行錐度化銑,變速時可形成不同形狀的剖面。
附圖說明
附圖1,第一個為彎管零件,第二個為錐度化銑後錐形剖面,第三個為凸形剖面,第四個為凹形剖面。
附圖2為適合本工藝方法的零件示意圖,
附圖3為零件化銑時的起始狀態(①狀態),
附圖4為零件直管部分全部進入化銑槽液狀態(②狀態),
附圖5為彎管部分錐度化銑過程(②狀態→③狀態,註:Ⅰ為②狀態;Ⅱ為旋轉θ1時的狀態;Ⅲ為旋轉θ2時的狀態;Ⅳ為旋轉θ3時的狀態;Ⅴ為旋轉θ4時的狀態(③狀態)),
圖6為彎管部分全部錐度化銑完畢狀態(③狀態)。附圖7為錐度化銑後的零件。
具體實施方式
零件為如圖2所示的彎管零件,銑切部位為從D到A,進行錐度化銑。零件外徑R1為50mm,彎管AC所在圓的半徑R為400mm,圓心為O,弧AC所對圓心角θ為65°,CD長550mm,化銑槽液腐蝕速率γ為0.025mm/min。要求錐度化銑後D端外徑RD為40mm,A端外徑RA不變為10mm,從D端到A端外徑均勻過渡。
零件的錐度化銑部位包括直管CD和彎管CA兩部分,按勻速下降→勻速旋轉→逆向勻速旋轉→勻速上升,完成錐度化銑過程。
根據零件尺寸計算,根據腐蝕速率得出銑切時間則升降速度旋轉速度
如圖3,O點固定在圓弧圓心處,零件裝夾於A、B兩點,則OA長為圓弧半徑R,(B點可不固定)。第一步裝卡後零件下降到D點接觸槽液。然後O點帶動零件以5mm/min的速度勻速下降110min到C點接觸槽液,如圖4。第三步,如圖5,OA和OB繞O點逆時針以0.013rad/min勻速旋轉90min,第四步以相同轉速順時針勻速旋轉90min,最後再以5mm/min的速度勻速上升110min,完成銑切,如圖7。
可根據銑切量和銑切周期確定速度V。如果此過程由勻速下降→勻速旋轉→逆向勻速旋轉→勻速上升→勻速下降→勻速旋轉→逆向勻速旋轉→勻速上升完成,則升降速度和旋轉速度提高一倍即可,以此類推。如果速度V和ω不為勻速,零件的剖面可形成凸形或凹形等異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