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壓控水防砂管的製作方法
2023-06-04 03:34:26 1
專利名稱:調壓控水防砂管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調壓控水防砂管,屬於從油井中取油、水、氣的工具領域。
背景技術:
在我國西北、冀東、大港、勝利、江漢等油田,地層含砂量高,在抽取時往往會發生砂礫堵塞管道的問題,同時,在開採過程中,因底水錐進造成的嚴重出水已經造成大量油田停井,僅中國石化就達159 口井之多。在原油的水平井採油工藝,因不同程度地出水已成為影響和制約了水平井原油生產。目前,在油井開採中還沒有既能通過調節管道內流量以改變開採壓力,延緩和控制底水錐進,又能有效防砂的開採工具。因此,急需一種能改變上述問題的開採工具,以解決現有技術的不足。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調壓控水防砂管,可以根據不同地層結構進行管道內流量調節以改變開採壓力,延緩和控制底水錐進,又能有效地進行採油防砂。本發明所述的調壓控水防砂管,包括單元內結構管,單元內結構管上由內到外依次設置有骨架層、過濾層、外保護管,單元內結構管外側分別設置兩個以上調壓控制器,該調壓控制器外端探伸到外保護管的外部,調壓控制器內側與集油腔內的可調流量噴嘴相連接。其中,單元內結構管上同軸安裝有接箍和螺旋扶正器,所述的外保護管上設置與中心線同向的多個間隔均勻的長槽孔;單元內結構管的兩端設置有螺紋,用以相鄰單元內結構管之間的連接;過濾層採用多層不鏽鋼過濾網組合結構;每一個調壓控制器分別與12 個以上的可調流量噴嘴相聯接。另外,外保護管與單元內結構管上的端環相連,增加其穩定性。工作時,將調壓控水防砂管平放進油層處,含有沙礫的石油、地下水或者天然氣通過外保護管的長槽孔進入,經過過濾層的過濾後,從骨架層和過濾層之間的間隙延軸向通過噴嘴輸送到集油腔內,從而進入到單元內結構管內,最後抽出。根據地層壓力的不同,改變集油腔的開通數來調解壓力,以達到控制底水錐進的目的。本發明的優點在於可以根據不同地層結構進行流量調節,即可以延緩和控制底水錐進,又能有效地進行採油防砂。它對高含水油井、因高水而停產的油井的恢復、老井的開採、控制含水量較高油井的產量能起到很好的作用,有直接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中I的放大圖;其中,1、接箍2、螺旋扶正器3、集油腔4、單元內結構管5、端環6、外保護管7、過濾層8、骨架層9、調壓控制器。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做進一步說明。如圖1和圖2所示,接箍1和螺旋扶正器2同軸安裝在單元內結構管4上的,單元內結構管4上由內到外依次設置有骨架層8、過濾層7和外保護管6,單元內結構管4上設置2個調壓控制器9,調壓控制器9與集油腔3內的可調流量噴嘴相連接。外保護管6上設置與中心線同向的多個間隔均勻的長槽孔;單元內結構管4的兩端設置有螺紋,用以相鄰單元內結構管4之間的連接;過濾層7採用多層不鏽鋼過濾網組合結構。另外,外保護管6與單元內結構管4上的端環5相連,增加其穩定性。工作時,將調壓控水防砂管平放進油層處,含有砂粒的石油、地下水或者天然氣通過外保護管6的長槽孔進入,經過過濾層7的過濾後,從骨架層8和過濾層7之間的間隙延軸向通過噴嘴輸送到集油腔3內,從而進入到單元內結構管4內,最後抽出。根據地層壓力的不同,改變噴嘴的開通數來調解壓力,以達到控制底水錐進的目的。本發明可以根據不同地層結構進行流量調節,即可以延緩和控制底水錐進,又能有效地進行採油防砂。它對高含水油井、因高水而停產的油井的恢復、老井的開採、控制含水量較高油井的產量能起到很好的作用,有直接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權利要求
1.一種調壓控水防砂管,包括單元內結構管,其特徵在於單元內結構管上由內到外依次設置有骨架層、過濾層、外保護管,單元內結構管外側分別設置兩個以上調壓控制器,該調壓控制器外端探伸到外保護管的外部,調壓控制器內側與集油腔內的可調流量噴嘴相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調壓控水防砂管,其特徵在於每一個調壓控制器分別與12個以上的可調流量噴嘴相聯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調壓控水防砂管,其特徵在於過濾層採用多層不鏽鋼過濾網組合結構。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調壓控水防砂管,屬於從油井中取油、水、氣的工具領域,包括單元內結構管,其特徵在於單元內結構管上由內到外依次設置有骨架層、過濾層、外保護管,單元內結構管外側分別設置兩個以上調壓控制器,該調壓控制器外端探伸到外保護管的外部,調壓控制器內側與集油腔內的可調流量噴嘴相連接。本發明的優點在於可以根據不同地層結構進行流量調節,即可以延緩和控制底水錐進,又能有效地進行採油防砂。它對高含水油井、因高水而停產的油井的恢復、老井的開採、控制含水量較高油井的產量能起到很好的作用,有直接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文檔編號E21B43/32GK102536176SQ20111006510
公開日2012年7月4日 申請日期2011年3月17日 優先權日2010年12月30日
發明者劉東林, 劉明亮, 張建軍, 李敢 申請人:淄博東森石油技術發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