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烘房的製作方法
2023-06-04 21:00:57 3

本發明涉及一種乾燥或冷卻裝置。具體說,是用來除去果蔬和堅果中水分、對果蔬和堅果進行乾燥處理的烘房。
背景技術:
眾所周知,果蔬和堅果中含有大量水分,保存時間有限,保存時間一長容易腐爛,使得其營養成分受到破壞。為保持果蔬和堅果的主要營養成分不變,傳統方法是採用乾燥或榨汁來對果蔬和堅果進行處理。其中的乾燥方法目前主要是採用家庭小作坊式乾燥方法,這種家庭小作坊式乾燥方法是依靠太陽光的熱量來對果蔬和堅果進行自然乾燥。雖然依靠太陽光的熱量可以對果蔬和堅果進行自然乾燥處理,但由於太陽光的熱量有限,且受天氣條件變化的影響較大,因此,對同一批果蔬和堅果的乾燥處理有時需要長達60~80天的時間,乾燥處理時間較長,對果蔬和堅果的乾燥處理效率低。又由於家庭小作坊式乾燥方法需要的時間較長,很不衛生,遇到長時間的陰雨天氣,果蔬和堅果容易腐爛,不僅會造成大量的浪費、減少種植戶的收益,還會大大挫傷果蔬和堅果種植戶的生產積極性。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要解決的問題是提供一種烘房。採用這種烘房來對果蔬和堅果進行乾燥/冷卻處理,可大大提高幹燥效率,避免浪費、提高種植戶的收益,提高果蔬種植戶的生產積極性。
本發明要解決的上述問題由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本發明的烘房包括房本體和空氣加熱/冷卻室,房本體兩個端分別有封板和房門。其特點是空氣加熱/冷卻室上有熱/冷源進口、新鮮風補風口和熱/冷風出口,出口處有引風機。引風機的進口與空氣加熱/冷卻室連通,引風機出口穿過封板後伸入房本體內。封板內側有分流室,所述引風機出口與分流室連通。房本體上有排溼出口及排溼風機,房本體的底板和/或兩側壁內側面上有氣流通道,氣流通道一端與分流室連通,另一端呈封閉狀。氣流通道上有便於熱/冷空氣通過的氣孔。房本體的頂板下方有布風板,布風板上有氣孔,頂板與布風板間有間距,與該間距相應的封板上有使所述間距與空氣加熱/冷卻室連通的迴風孔。
本發明搞的進一步改進方案是,所述氣孔包括中列氣孔,中列氣孔兩側均有側列氣孔,所述中列氣孔和側列氣孔均自前到後呈由疏變密狀布置。
本發明搞的進一步改進方案是,所述中列氣孔中的氣孔中心線與所述底板垂直,所述側列氣孔中的氣孔中心線與中列氣孔中的氣孔中心線間均有小於90度的夾角。
本發明搞的進一步改進方案是,所述氣流通道的橫截面為近似U字型的長槽,長槽的兩個槽壁均向外傾斜,且呈倒扣狀固定在底板和/或兩側壁內側面上,所述中列氣孔位於槽底上,兩列側列氣孔分別位於兩個槽壁上。
本發明搞的進一步改進方案是,位於底板上的氣流通道槽底上的中列氣孔均不少於兩列。
本發明搞的進一步改進方案是,所述氣流通道的橫截面為弧形的長槽,其呈倒扣狀固定在底板和/或兩側壁內側面上,所述中列氣孔位於槽底上,兩列側列氣孔分別位於兩個槽壁上。
所述熱源是燃燒器,燃燒器的噴火口伸入熱/冷源進口內。
由上述方案可以看出,由於空氣加熱/冷卻室上有熱/冷源進口、新鮮風補風口和熱/冷風出口,出口處有引風機。引風機的進口與空氣加熱/冷卻室連通,引風機出口穿過封板後伸入房本體內。封板內側有分流室,所述引風機出口與分流室連通。房本體上有排溼出口及排溼風機。房本體的底板和/或兩側壁內側面上有氣流通道,氣流通道一端與分流室連通,另一端呈封閉狀。氣流通道上有便於熱/冷空氣通過的氣孔。房本體的頂板下方有布風板,布風板上有氣孔,頂板與布風板間有間距,與該間距相應的封板上有使所述間距與空氣加熱/冷卻室連通的迴風孔。工作時,引風機將加熱或冷卻後的過程風經安裝在房本體底部和側壁上的氣流通道,引進房本體內部對果蔬或堅果進行一種全新的全方位喘流式的加熱或冷卻。
使用時,再配以智能化控制器,在空氣加熱/冷卻室、 房本體氣流進出口以及內部都安裝有若干溫溼度和壓力傳感器。工作時,由若干傳感器分別將空氣加熱/冷卻室、房本體進風、排風以及內部不同位置的溫度、溼度或風量送給智能化控制器,由智能化控制器根據房本體內的溫度、溼度和風量來對熱量、風量和溼度進行調節,從而確保了位於房本體內的物料始終處於最佳的乾燥/冷卻狀態。經理論計算和實驗驗證,採用本發明的烘房對葡萄和大棗等果蔬進行乾燥處理,僅需6~8天時間,乾燥處理時間短,大大提高了果蔬和堅果的乾燥處理效率。又由於採用本發明需要的時間短,即使遇到長時間的陰雨天氣,果蔬和堅果也容易腐爛,不僅避免了的浪費、增加了種植戶的收益,還大大提高了果蔬和堅果種植戶的生產積極性。
同時與房本體相配備的PLC控制可實行一鍵式智能化控制。在理論計算、實驗參數和實際運行驗證的基礎上,對不同產地和不同規格的物料的運行參數設計為不同的操作界面, 一鍵化操作, 以適應不同地區、不同技術層次的現場操作人員的需求,從而進一步實現了果蔬和堅果乾燥/冷卻處理的工業化和規模化生產。
附圖說明
圖1是去掉房門後的本發明的烘房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右視示意圖;
圖3是圖1的立體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圖2和圖3所示,本發明的烘房包括一個房本體8,該房本體為長方體,其一端安裝有封板6,其另一端安裝有房門(圖中省略了房門)。封板6外側設置空氣加熱/冷卻室5,空氣加熱/冷卻室5的頂部加工有熱/冷源進口和新鮮風補風口3,空氣加熱/冷卻室5鄰近處的封板6上加工有使空氣加熱/冷卻室5與房本體8連通的熱/冷風出口7,熱/冷風出口7處安裝有引風機1。引風機1的進口與空氣加熱/冷卻室5連通,引風機1的出口穿過封板6後伸入房本體8內。在封板6內側設置有分流室14,所述引風機1的出口與分流室14連通。房本體8上加工有排溼出口11,排溼出口11處安裝排溼風機10。房本體8的底板上和兩側壁內側面上均安裝有氣流通道13,所述氣流通道13與房本體8的長度方向相平行,氣流通道13的一端與分流室14連通,另一端呈封閉狀。氣流通道13上加工有便於熱/冷空氣通過的氣孔。所述氣孔包括中列氣孔,中列氣孔兩側均設置有側列氣孔,所述中列氣孔和側列氣孔上的氣孔均自前到後呈由疏變密狀布置。
其中,所述氣流通道13的橫截面為近似U字型的長槽,長槽的兩個槽壁均向外傾斜,且呈倒扣狀固定在底板和兩側壁內側面上,所述中列氣孔位於槽底上,兩列的側列氣孔分別位於兩個槽壁上。
根據需要,所述氣流通道13的橫截面還可以是弧形的長槽,其呈倒扣狀固定在底板或兩側壁內側面上,所述中列氣孔位於槽底上,兩列側列氣孔分別位於兩個槽壁上。
其中,位於底板上的每個氣流通道13的槽底上的中列氣孔均為兩列。
為提高房本體8內各點的熱空氣或冷空氣的均勻度,所述中列氣孔中的氣孔中心線與所述底板垂直,所述側列氣孔中的氣孔中心線與中列氣孔中的氣孔中心線間均有小於90度的夾角。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側列氣孔中的氣孔中心線與中列氣孔中的氣孔中心線間的夾角均為45度。
為進一步提高房本體8內各點的熱空氣或冷空氣的均勻度,在房本體8的頂板下方設置有布風板9,布風板9上均布有氣孔,根據需要,布風板9前後各點的氣孔也可以是疏密不等狀布置。在本實施例中,布風板9上的氣孔呈均勻狀布置。
為了在頂板與布風板9間形成迴風風道12,在頂板與布風板9間留有間距,與該間距相應的封板6上加工有使所述間距與空氣加熱/冷卻室5連通的迴風孔15。其中,所述迴風孔15的口徑與迴風風道12相等。
所述氣流通道13的橫截面為近似U字型的長槽,長槽的兩個槽壁均向外傾斜,且呈倒扣狀固定在底板和/或兩側壁內側面上,所述中列氣孔位於槽底上,兩列側列氣孔分別位於兩個槽壁上。
所述熱源4可以是燃燒器,也可以是熱蒸汽或冷空氣。本實施例中,所述熱源4是燃燒器,燃燒器的噴火口伸入熱/冷源進口內,且噴火口外面設置有筒狀護罩2。
本發明的烘房運行時,由燃燒器對空氣加熱/冷卻室5內的空氣進行加熱的同時,新鮮風從新鮮風補風口3補入空氣加熱/冷卻室5。被加熱的熱空氣在引風機1、分流室14的作用下,被分配到房本體8底部和側壁上的氣流通道13內。然後,通過氣流通道13上的中列氣孔和側列氣孔進入房本體8內對被乾燥的果蔬或堅果進行烘乾(或冷卻)後,由排溼風機10排出一部分(過程)風後,通過迴風風道12和迴風孔11循環返回到空氣加熱/冷卻室5內再進行加熱(或冷卻),並繼續重複以上過程,實現對果蔬或堅果的乾燥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