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孔彈力血管夾的製作方法
2023-06-04 13:22:06 2
專利名稱:多孔彈力血管夾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多孔彈力血管夾,適用於在大動物手術中縮窄血管並在其體
內植入的血管夾,屬於大動物實驗中長期植入動物體內的實驗器械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血管夾在外科手術或實驗中是常用的器械,用以夾住血管阻斷血流。例如,利用血管夾在外科手術縮窄腎動脈來製作腎血管性高血壓模型;在外科手術縮窄主動脈或頸總動脈來製作動脈粥樣硬化模型等。為了適應不同阻斷血管血流的需要,現有使用的血管夾多種多樣,形狀上主要是U型或者V型,材質上主要分為金屬和非金屬材質。但血管夾面臨的問題主要有一、硬度大的金屬材料製成的血管夾彈力大、夾力強,但長時間夾持,金屬會損傷被夾血管,其次是體積重,對血管牽扯大,容易滑落,在體內形成異物;二、硬度小的金屬材質或者醫用塑膠類非金屬材料製成的血管夾體積小、重量輕,但彈力小,夾持力差。[0003] 現有技術中,在製作大動物腎血管性高血壓模型時,腎動脈縮窄後,血壓會逐漸升高,動脈壁的彈力也會隨之增大,若是非彈力血管夾此時便失去縮窄血管的作用而導致血
壓下降,模型製作不成功。例如,在目前動物實驗模型中使用u型銀夾來製作腎血管性高血
壓大鼠模型。U型銀夾在小動物實驗中可以實現大鼠腎血管性高血壓模型的製作。但銀的硬度太小,而犬、豬等大動物由於血管的口徑較大,血管的彈力也較大,造過U型銀夾的彈力不夠,且兔、犬、豬等大動物的血管口徑變異也較大,U型銀夾卻只有1個口徑,導致U型銀夾無法在犬、豬等大動物實驗中應用。目前,國內外在大動物實驗中縮窄血管常以臨時製作人工袖套或線圈的方法來實現,但是由於人工袖套或線圈的口徑很難精確,同時大動物血管的口徑又常有變異,造成實驗結果的不準確。為了解決實驗中面臨的難題,需要開發專門的血管夾。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克服現有血管夾口徑單一、血管夾彈力小的缺點,提供一種多孔彈力血管夾。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主要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多孔彈力血管夾,包括鉗形夾,其結構特點是所述鉗形夾包括鉗嘴和二個鉗柄組成;鉗嘴由上鉗杆、下鉗杆組成;上鉗杆和下鉗杆的內側分別設有至少兩個相對的半圓孔;二個鉗柄之間連接有彈簧。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還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實現本實用新型目的的一種實施方式是所述半圓孔等間距排列,相鄰半圓孔的大小相同或不相同。半圓孔之間間隔一定的距離,使鉗嘴閉合時鉗嘴與被夾血管之間是面接觸,有效避免了鉗嘴閉合過程中對血管組織的剪切作用。 實現本實用新型目的的一種實施方式是上鉗杆和下鉗杆的內側分別設有對應的三個不同口徑的半圓孔,當鉗嘴閉合後即構成三個不同口徑的圓孔。[0010] 實現本實用新型目的的一種實施方式是三個不同口徑的半圓孔的直徑分別為 1. 6mm、1. 3mm、1. 0mm,從鉗嘴開始,由大至小排列,可以保證將犬腎動脈縮窄至70%以上,同 時方便實驗操作。若血管夾用於縮窄腹主動脈、頸動脈或其它血管,則孔徑的設計可相應改 變。 實現本實用新型目的的一種實施方式是二個鉗柄之間的近端連接有彈性支撐 片,遠端連接有彈簧。 實現本實用新型目的的一種實施方式是上鉗杆和下鉗杆的外側分別設有與其內 側半圓孔對應的半圓形。 實現本實用新型目的的一種實施方式是本實用新型由純度高、硬度大的不鏽鋼 片及不鏽鋼線構成。 實現本實用新型目的的一種實施方式是上鉗杆和下鉗杆內側半圓孔處可以設有 防滑紋。 實現本實用新型目的的一種實施方式是上鉗杆和下鉗杆內側半圓孔處可以設有 氣囊或者彈性醫用材料,如醫用橡膠條或者醫用矽膠條,以減少鉗嘴對血管的剪切力。
本實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實用新型由於彈簧的彈力作用,能保證鉗嘴的閉合力始終大於動脈壁的彈
力。另外,當手術中需要拆除本實用新型之血管夾時,僅需用施夾鉗給血管夾的鉗柄施壓松
開鉗嘴即可,實現了閉合牢固,解除輕鬆的臨床手術要求。而且,利用本實用新型能夠將血
管縮窄在不同口徑的圓孔中,達到將血管縮窄至不同狹窄程度的目的。 2、本實用新型具有彈簧結構,能夠保證鉗嘴具有大的彈力和強的夾力。 3、本實用新型結構簡潔、操作方便。
圖1是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1中鉗嘴閉合狀態的平面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1中鉗嘴張開狀態的平面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 具體實施例1 圖1、圖2構成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1。 多孔彈力血管夾,包括鉗形夾,鉗形夾主要由前部的鉗嘴1和後部的鉗柄2組成。 鉗嘴1由上鉗杆卜1、下鉗杆1-2組成,上鉗杆1-1和下鉗杆1-2的內側分別有對應的三個 不同口徑的半圓孔l-3,當鉗嘴l閉合後即構成三個不同口徑的圓孔,三個不同口徑的圓孔 的直徑分別為1. 6mm、1. 3mm、1. 0mm,從鉗嘴開始,由大至小排列,可以保證將犬腎動脈縮窄 至70%以上,同時方便實驗操作。上鉗杆1-1和下鉗杆1-2的外側分別有與其內側半圓孔 l-3對應的半圓形。鉗柄2之間的近端連接有彈性支撐片2-2,遠端連接有彈簧2-l。半圓 孔l-3之間間隔一定的距離,使鉗嘴閉合時鉗嘴與被夾血管之間是面接觸,有效避免了鉗 嘴閉合過程中對血管組織的剪切作用,避免了對血管組織的損傷。本實用新型由純度高、硬 度大的不鏽鋼片及不鏽鋼線構成。 按照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圖,將不鏽鋼片固定到已設計好參數的切割機上切割製成
4鉗形夾;再將不鏽鋼線固定到已設計好參數的自動彈簧機加工製成彈簧;然後將鉗形夾刨
光和彈簧組裝成血管夾;最後將血管夾電解製成本實用新型的多孔彈力血管夾。 實驗使用時,先將本實用新型清洗,將其表面的殘餘刨光粉及電解殘餘物清洗幹
淨,然後包裝、滅菌備用。動物實驗時先將靶血管分離乾淨,將本實用新型血管夾安裝在相
配套的施夾鉗上,張開鉗嘴對準要縮窄的血管,根據血管的口徑及擬縮窄的程度,調整好位
置將血管置於合適的圓孔中閉合鉗嘴即可。鉗嘴閉合後,可將血管夾沿血管走向移動,若血
管夾移動順利,沒有夾住部分血管壁,耙血管血流通暢,則完成手術操作。 具體實施例2 本實施例的特點是在上鉗杆1-1和下鉗杆1-2內側的半圓孔1-3處設有防滑紋, 防滑紋可以是凸紋,也可以是凹紋,或者是凸凹紋,設有防滑紋可以進一步地避免血管夾的 滑落;上鉗杆1-1和下鉗杆1-2的外側分別為平滑表面;在鉗柄2之間僅連接有彈簧2-1 ; 若血管夾用於縮窄腹主動脈、頸動脈或其它血管時,三個不同口徑的圓孔的直徑可根據需 要設計成不同直徑大小。其餘與具體實施例l相同。 具體實施例3 本實施例的特點是上鉗杆1-1和下鉗杆1-2內側半圓孔1-3處設有氣囊或者彈 性醫用材料,如醫用橡膠條或者醫用矽膠條,以減少鉗嘴1對血管的剪切力,有效地避免血 管夾長時間夾持血管,造成被夾血管的損傷。其餘與具體實施例1相同。 具體實施例4 本實施例的特點是上鉗杆1-1和下鉗杆1-2的內側分別有對應的二個或者四個 或者五個及以上不同口徑的半圓孔1-3,當鉗嘴1閉合後即構成二個或者四個或者五個及 以上不同口徑的圓孔l-3。其餘與具體實施例l相同。
權利要求多孔彈力血管夾,包括鉗形夾,其特徵是所述鉗形夾包括鉗嘴(1)和二個鉗柄(2)組成;鉗嘴(1)由上鉗杆(1-1)、下鉗杆(1-2)組成;上鉗杆(1-1)和下鉗杆(1-2)的內側分別設有至少兩個相對的半圓孔(1-3);二個鉗柄(2)之間連接有彈簧(2-1)。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孔彈力血管夾,其特徵是所述半圓孔(1-3)等間距排列, 相鄰半圓孔(1-3)的大小相同或不相同。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孔彈力血管夾,其特徵是二個鉗柄(2)之間的近端連接有彈性支撐片(2-2),遠端連接有彈簧(2-1)。
4.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多孔彈力血管夾,其特徵是上鉗杆(1-1)和下鉗杆(1-2)的 內側分別設有對應的三個不同口徑的半圓孔(1-3)。
5. 根據權利要求1或3所述的多孔彈力血管夾,其特徵是所述鉗形夾由純度高、硬度 大的不鏽鋼片和不鏽鋼線構成。
6. 根據權利要求1、2或4所述的多孔彈力血管夾,其特徵是在上鉗杆(1-1)和下鉗 杆(1-2)內側半圓孔(1-3)處設有防滑紋。
7. 根據權利要求1、2或4所述的多孔彈力血管夾,其特徵是上鉗杆(1-1)和下鉗杆 (1-2)內側半圓孔(1-3)處設有氣囊或者彈性醫用材料。
8.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多孔彈力血管夾,其特徵是三個半圓孔(1-3)的直徑分別 為1. 6mm、1. 3mm、1. 0mm,從鉗嘴開始,由大至小排列。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多孔彈力血管夾,包括鉗形夾,其特徵是所述鉗形夾包括鉗嘴(1)和二個鉗柄(2)組成;鉗嘴(1)由上鉗杆(1-1)、下鉗杆(1-2)組成;上鉗杆(1-1)和下鉗杆(1-2)的內側分別設有至少兩個相對的半圓孔(1-3);二個鉗柄(2)之間連接有彈簧(2-1)。本實用新型由於彈簧的彈力作用,能保證鉗嘴的閉合力始終大於動脈壁的彈力。另外,當手術中需要拆除本實用新型之血管夾時,僅需用施夾鉗給血管夾的鉗柄施壓鬆開鉗嘴即可,實現了閉合牢固,解除輕鬆的臨床手術要求。而且利用本實用新型能夠將血管縮窄在不同口徑的圓孔中,達到將血管縮窄至不同狹窄程度的目的。
文檔編號A61D1/00GK201510373SQ2009201942
公開日2010年6月23日 申請日期2009年9月8日 優先權日2009年9月8日
發明者王曉明, 田作軍, 黃思文 申請人:廣州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