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車剎車連動機構的製作方法
2023-05-27 22:10:31 4
專利名稱:童車剎車連動機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是關於一種童車結構,特別是指童車剎車連動機構。
背景技術:
現有的兒童推車其後輪剎車裝置,結構形式多樣,主要歸納為兩種一是單踩單剎,即是兩側後輪各安裝有一剎車杆,每一剎車杆控制一側後輪,要剎車時須將兩側剎車杆同時剎下,才能實現剎車功能,在使用上存在操作不便;二是一踩雙剎,即是兩側剎車杆通過中間一橫杆連接(也可以是鐵片等鋼性材料連接,或中間加一剎車踏板),要剎車時踩下中間橫杆或踏板就能將兩剎車杆同時剎下,從而達到一次性剎車的目的,此種結構由於要用鋼性材料連接,在外觀上、鋼性材料強度及產品的收合特性上存在不理想之處。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調節便利且功能保障的童車剎車連動機構。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解決方案是童車剎車連動機構,主要包括兩後輪、兩後輪座及兩剎車板,兩後輪是樞接在兩後輪座上;剎車板是樞接並可定位在後輪座上,剎車板形成有踏板及剎車片,剎車片是可活動的伸進伸出後輪,而後輪上設置有一組定位剎車片的定位槽,其中在兩剎車板上連接有兩條等長鋼索,兩條鋼索的兩端是呈交錯的固定在兩剎車板上。
所述的剎車板與後輪座的配合處設有凹槽,其內依次置入剎車板彈簧、剎車定位凸塊後與後輪座凸輪樞接在一起。
所述的兩剎車板與兩後輪座之間樞接有一「T」型片,「T」型片的「一」端設在後輪座上,兩鋼索的一端是分別固定在此「一」端的兩端;而「T」型片的「1」端是固定在剎車板中部。
所述的鋼索上依次包覆有彈簧圈及橡膠皮。
所述的後輪座上設有兩鋼索的導向凸塊。
採用上述方案後,由於本實用新型的兩後輪座上的剎車板由兩條等長的鋼索交錯所連接,且鋼索兩端是連接固定於「T」型片兩端,當任一側的剎車板剎下時,剎車杆會帶動「T」型片圍繞剎車板的樞接點而做圓周性旋轉,因為兩條鋼索是等長且交錯,故會帶動另一側剎車杆同時剎下,從而達到一踩雙剎的效果;在相同原理的情況下,當任一側剎車板提起往上解剎時,則另一側剎車杆也會被帶起而解剎。
另外,由於剎車板內裝有剎車定位凸塊,且有剎車板彈簧的伸縮功能,當剎車或解剎時,剎車定位凸塊都會與後輪座上的凸輪部位配合而產生卡位效果,且因有彈性而伴有「卡卡」聲響,即從聲音可判定有沒有剎車或解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分解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組合外觀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剎車動作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解剎動作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剎車板與後輪座的立體分解圖;圖6為本實用新型剎車板與後輪座的組合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剎車連動機構,主要由兩個童車後輪1、兩後輪座2及兩剎車板3構成,剎車板3與後輪座2是樞接在一起,本實用新型的關鍵在於在兩剎車板3上連接有兩條等長鋼索4、4』,兩條鋼索4、4』的兩端是呈交錯的固定在兩剎車板3上,在鋼索4、4』外依次包覆有彈簧卷及橡膠皮。
本實施例中的後輪1是設置為四個,即每一後輪座2兩側樞接有兩個後輪1,兩後輪1相對的內側圓周均勻的分布有定位槽11,且定位槽口設為弧形111;後輪座2的前部是樞接後輪1,而其後部內凸設有一凸輪21;配合圖5、6所示,剎車板3的前端是設為一凹槽31,此凹槽31內依次置剎車板彈簧311、剎車定位凸塊312,則再將上述後輪座2的凸輪21伸置於該凸輪31中後與剎車板3樞接在一起,凸輪21在凹槽31中轉動時可以卡制在凹槽31中定位,且因有彈性而伴有「卡卡」聲響;剎車板3的後部的上方成型一踏板32,下方成型有一弧形剎車片33,剎車片33的端部設為弧形331以便於與後輪1的定位槽口111相互配合時移動順暢。
另在後輪座2與剎車板3的外側連接有一「T」型片5,「T」型片5的中部是樞接在後輪座2上且與剎車板3在同一個樞接點22上,「T」型片5的「一」端51設在後輪座2上,兩鋼索4、4』的一端41、41』是分別固定在此「一」端的上下兩端511、512上,兩鋼索4、4』的另一端42、42』是分別固定另一「T」型片5的「一」端51的下上兩端512、511上;而「T」型片5的「1」端52是固定在剎車板3的中部;在後輪座2上設有約束鋼索的導向凸塊23。
如圖3配合圖5所示,當本實用新型的剎車連動機構進行剎車動作時,向下對其中一個剎車板3的踏板32施力,踏板32以樞接點22為軸心向下轉動,則剎車板3會帶動「T」型片5的「一」端51轉動,由於「T」型片5是連接兩鋼索4、4』的兩端,且由於兩鋼索4、4』等長並交錯的定位設計,此時的「T」型片5「一」端51的上端511對鋼索4施力,則鋼索4即會帶動另一個剎車板3上的「T」型片5「一」端51的下端512轉動,與此同時即會帶動該剎車板3同步轉動,與此同時剎車板3中設置的剎車定位凸塊312會與後輪座2的凸輪21部位配合產生卡位效果,且因剎車板彈簧311的設置使定位凸塊312具彈性而伴有「卡卡」聲響,則兩剎車板3的弧形剎車片33即可同時伸置於各後輪1的定位槽11中,由於剎車片33的弧形端部331及定位槽口111的弧形設計,可使剎車片33伸置於定位槽11中時更加流暢,此時的後輪1便被阻止轉動實現剎車的功能,同時從剎車板3中傳送的「卡卡」聲響即可判定有沒有剎車。
如圖4配合圖5所示,當本實用新型的剎車連動機構進行解剎動作時,向上對其中一個剎車板3的踏板32施力,踏板32以樞接點22為軸心向上轉動,則剎車板3會帶動「T」型片5的「一」端51轉動,由於「T」型片5是連接兩鋼索4、4』的兩端,且由於兩鋼索4、4』等長並交錯的定位設計,此時的「T」型片5「一」端51的下端512對鋼索4』施力,則鋼索4』即會帶動另一個剎車板3上的「T」型片5「一」端51的上端511轉動,與此同時即會帶動該剎車板3同步轉動,則兩剎車板3的弧形剎車片33即可同時伸出各後輪1的定位槽11,與此同時剎車板3中設置的剎車定位凸塊312會與後輪座2的凸輪21部位配合產生卡位效果,此時的後輪1便被解除剎車的限制,同時從剎車板3中傳送的「卡卡」聲響即可判定有沒有解剎。
綜上,本實用新型的剎車連動機構,是通過兩根等長鋼索的交錯設置,踩踏其中任一個剎車踏板向下或向上轉動定位時,則鋼索即會帶動另一個剎車踏板轉動,同時實現剎車或解剎功能,因此其具結構簡單、操作便利的特點。
權利要求1.一種童車剎車連動機構,主要包括兩後輪、兩後輪座及兩剎車板,兩後輪是樞接在後輪座上;剎車板形成有踏板及剎車片,剎車板是樞接並可定位在後輪座上,剎車片是可活動的伸進伸出後輪,而後輪上設置有一組定位剎車片的定位槽,其特徵在於在兩剎車板上連接有兩條等長鋼索,兩條鋼索的兩端是呈交錯的固定在兩剎車板上。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童車剎車連動機構,其特徵在於剎車板與後輪座的配合處設有凹槽,其內依次置入剎車板彈簧、剎車定位凸塊後與後輪座凸輪樞接在一起。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童車剎車連動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兩剎車板與兩後輪座之間樞接有一「T」型片,「T」型片的「一」端設在後輪座上,兩鋼索的一端是分別固定在此「一」端的兩端;而「T」型片的「1」端是固定在剎車板中部。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童車剎車連動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鋼索上依次包覆有彈簧圈及橡膠皮。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童車剎車連動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後輪座上設有兩鋼索的導向凸塊。
專利摘要一種童車剎車連動機構,主要包括兩後輪、兩後輪座及兩剎車板,兩後輪是通過輪軸樞接在後輪座上;剎車板形成有踏板及剎車片,剎車板是樞接並可定位在後輪座上,剎車片是可活動的伸進伸出後輪,而後輪上設置有一組定位剎車片的定位槽,其中在兩剎車板上連接有兩條等長鋼索,兩條鋼索的兩端是呈交錯的固定在兩剎車板上。由於兩剎車板由兩條等長的鋼索交錯所連接,且鋼索兩端是連接固定於「T」型片兩端,當任一側的剎車板剎下時,剎車杆會帶動「T」型片圍繞剎車板的樞接點而做圓周性旋轉,因為兩條鋼索是等長且交錯,故會帶動另一側剎車杆同時剎下,從而達到一踩雙剎的效果;當任一側剎車板提起往上解剎時,則另一側剎車杆也會被帶起而解剎。
文檔編號B62B9/00GK2774884SQ200520054890
公開日2006年4月26日 申請日期2005年2月7日 優先權日2005年2月7日
發明者蔡信德 申請人:勳立兒童用品(深圳)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