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快速旋擰螺釘的螺絲刀的製作方法
2023-05-27 22:14:31 2
可快速旋擰螺釘的螺絲刀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可快速旋擰螺釘的螺絲刀,包括刀杆和手柄,刀杆前端設有刀頭,在刀杆的後端部設置有臺肩,在刀杆的後端頭處設置有與刀杆同軸線的錐形齒輪;手柄前端沿軸向開設有盲孔,在盲孔底開設有錐形孔,在錐形孔孔壁上設有齒,刀杆後端位於所述盲孔中,其上的臺肩與該盲孔間隙配合,所述錐形齒輪可與錐形孔孔壁上的齒相嚙合,刀杆後端套裝有壓縮彈簧,其位於所述臺肩與盲孔底之間,在盲孔的埠處設置有擋塊。該螺絲刀操作簡單,使用方便,較大程度地提高了螺絲的拆裝效率。
【專利說明】可快速旋擰螺釘的螺絲刀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五金工具,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螺絲刀。
【背景技術】
[0002]螺絲刀是人們生活和工作中常用的工具之一,其包括刀杆和手柄,刀杆的前端設有刀頭,刀頭呈一字形或十字形,刀杆的後端位於手柄中,與手柄固定連接。現有的螺絲刀在使用時,由於刀杆與手柄為固定連接,不能相對轉動,在緊固或拆卸螺釘時是通過手帶動手柄轉動的方式實現刀杆的轉動,在旋轉一定角度後,由於手扭轉至極限位置,故需要鬆開手掌,將手回復到初始位置後,繼續握緊手柄來轉動刀杆,在手將手柄鬆開的時候,螺絲刀的刀頭很容易從螺釘的施力槽中脫出,從而影響對螺釘的旋鬆和擰緊操作,降低了拆裝螺釘的工作效率。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可快速旋擰螺釘的螺絲刀,在旋擰螺釘過程中,手掌無需從螺絲刀手柄上鬆開,以提高拆裝螺釘的工作效率。
[0004]本發明所述可快速旋擰螺釘的螺絲刀,包括刀杆和手柄,刀杆呈圓柱體形,其前端設有刀頭,在刀杆的後端部設置有臺肩,在刀杆的後端頭處設置有與刀杆同軸線的錐形齒輪;手柄前端沿軸向開設有盲孔,在盲孔底開設有與盲孔同軸線的錐形孔,在錐形孔孔壁上設有齒,刀杆後端位於所述盲孔中,其上的臺肩與該盲孔間隙配合,所述錐形齒輪可與錐形孔孔壁上的齒相嚙合,刀杆後端套裝有壓縮彈簧,其位於所述臺肩與盲孔底之間,在盲孔的埠處設置有擋塊,當壓縮彈簧處於自由狀態時,錐形齒輪全部位於所述盲孔中。
[0005]使用時,例如順時針旋緊螺釘,將刀頭對準螺釘的施力槽,用手向前按壓手柄,此時壓縮彈簧被壓縮,錐形齒輪進入錐形孔中,使錐形齒輪與錐形孔孔壁上的齒相嚙合,轉動手柄,刀杆將同步轉動,當轉動到一定角度不能繼續轉動時,可稍微減小手對手柄的前壓力,在壓縮彈簧的回彈力作用下,錐形齒輪從錐形孔中脫出,此時可以在刀杆靜止不動的情況下,用手帶動手柄逆時針迴轉,然後再前壓手柄,使錐形齒輪再次進入錐形孔中,繼續對手柄順時針施力,重複上述動作,直至螺釘被擰緊。同樣在拆卸螺釘時,可以反方向操作,實現螺釘的拆卸。
[0006]本發明所述螺絲刀由於具有該種結構,在旋擰螺釘過程中,手掌一直是緊握在螺絲刀手柄上,在手握著手柄迴轉的過程中,由於壓縮彈簧始終存在對刀杆和手柄的作用力,該作用力能夠有效地保證螺絲刀刀頭與螺釘施力槽的銜接,使螺絲刀刀頭不會從螺釘施力槽中脫出,在手柄迴轉的過程中,錐形齒輪很容易進入錐形孔中,從而能夠繼續對螺釘實施旋擰操作。本發明能夠加快旋擰螺釘的速度,提高了拆裝螺釘的工作效率。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7]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
[0008]為了進一步解釋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下面通過結合附圖來對本發明進行詳細闡述。
[0009]如圖1所示,該可快速旋擰螺釘的螺絲刀包括刀杆I和手柄2,刀杆I呈圓柱體形,刀杆I的前端設有刀頭3,在刀杆I的後端部設置有臺肩4,在刀杆I的後端頭處設置有與刀杆同軸線的錐形齒輪5。手柄前端沿軸向開設有盲孔6,在盲孔底開設有與盲孔同軸線的錐形孔8,在錐形孔孔壁上設有齒,刀杆後端位於所述盲孔6中,其上的臺肩4與該盲孔6間隙配合,所述錐形齒輪5可與錐形孔孔壁上的齒相嚙合,刀杆後端套裝有壓縮彈簧9,其位於所述臺肩4與盲孔底之間,在盲孔的埠處設置有擋塊7,當壓縮彈簧9處於自由狀態時,所述錐形齒輪9全部位於所述盲孔6中。
【權利要求】
1.可快速旋擰螺釘的螺絲刀,包括刀杆(I)和手柄(2),刀杆呈圓柱體形,其前端設有刀頭(3),其特徵在於:在刀杆的後端部設置有臺肩(4),在刀杆的後端頭處設置有與刀杆同軸線的錐形齒輪(5);手柄前端沿軸向開設有盲孔(6),在盲孔底開設有與盲孔同軸線的錐形孔(8),在錐形孔孔壁上設有齒,刀杆後端位於所述盲孔中,其上的臺肩與該盲孔間隙配合,所述錐形齒輪可與錐形孔孔壁上的齒相嚙合,刀杆後端套裝有壓縮彈簧(9),其位於所述臺肩與盲孔底之間,在盲孔的埠處設置有擋塊(7),當壓縮彈簧處於自由狀態時,錐形齒輪全部位於所述盲孔中。
【文檔編號】B25B17/00GK103846846SQ201210502580
【公開日】2014年6月11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30日 優先權日:2012年11月30日
【發明者】龍馮剛, 何德龍, 黃髮兵, 李雄 申請人:重慶龍潤汽車轉向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