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於汽車後備箱升降杆的活動機構的製作方法
2023-05-28 10:51:51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活動機構,尤其涉及一種用於汽車後備箱升降杆的活動機構。
背景技術:
傳統的後備箱升降杆的活動機構,由於結構設計的不合理,及製備工藝的限制,採用圓形鋼管,需要對鋼管進行注塑處理,導致生產效率低;還有的需要在鋼管中形成螺紋,易壞,易爆裂,質量難以保證,相互之間會發生扭動,導致升降杆的伸縮過程難以控制,給後備箱的使用帶來很大的不便。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用於汽車後備箱升降杆的活動機構,內部結構設計合理,相互之間無扭動,穩定性高,品質高,利於對升降杆伸縮過程的控制。
本實用新型為達到上述目的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用於汽車後備箱升降杆的活動機構,其特徵在於,包括絲套組件、及連接於絲套組件上端部的活動端組件,其中,所述絲套組件包括絲套固定管、及插入絲套固定管下端的絲套,所述活動端組件包括套設於絲套固定管上端外側的活動端連接件、及設置於活動端連接件內的上球頭活動連接件。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絲套包括一絲套凸臺、連接於絲套凸臺上端且插入絲套固定管中的絲套本體,該絲套中心軸方向上開設有絲套插孔,該絲套插孔依次貫穿絲套凸臺與絲套本體,且該絲套插孔內壁上設有絲套內螺紋;在該絲套本體外壁上且圍繞絲套本體外壁凸設有兩圈條形凸起圈,該兩圈條形凸起圈中分別包括若干第一條形凸起,且該兩圈條形凸起圈之間預留有避空位。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絲套固定管為中空結構,且該絲套固定管內壁由內向外凸設有供第一條形凸起卡入的若干第一條形卡槽,該第一條形卡槽沿絲套固定管的長度方向設置,該第一條形卡槽在絲套固定管外壁上形成第二條形凸起。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絲套插孔內設置有一絲杆擋圈與一卡圈。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絲套固定管外套設有一減震套管。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活動端連接件中心軸方向上開設有一通孔,該通孔包括相互連通的一上通孔與一下通孔,該上通孔的直徑小於下通孔的直徑,該下通孔內壁上設置有與絲套固定管外壁上的第二條形凸起相匹配的第二條形卡槽。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上球頭活動連接件包括一卡臺、一插軸、及連接於卡臺與插軸之間的中間軸,該插軸外壁具有插軸外螺紋,該中間軸的長度大於上通孔的深度;所述上球頭活動連接件從活動端連接件下端插入活動端連接件的通孔中,且該上球頭活動連接件的插軸穿出上通孔並插入一上球頭中,使該上球頭活動連接件的卡臺位於下通孔中,插軸位於上通孔中,且該插軸上端穿出活動端連接件上端面,使該活動端連接件上端面與上球頭之間形成一縫隙,在該插軸外圍且位於縫隙中設置有一塑膠墊。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絲套固定管上端側邊開設有兩個內連接插孔,該活動端連接件上開設有與兩個內連接插孔相對應的兩個外連接插孔,該絲套固定管上端插入活動端連接件的下通孔中,並通過一連接軸依次插入外連接插孔與內連接插孔中,將絲套固定管上端固定於活動端連接件中。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通過絲套固定管內壁上的第一條形卡槽與絲套外壁上的第一條形凸起相匹配,及通過絲套固定管外壁上的第二條形凸起與活動端連接件內壁上的第二條形卡槽相匹配,使絲套固定管與絲套之間,及絲套固定管與活動端連接件之間不會發生相互扭動,穩定性高,使活動機構與升降杆的絲杆之間的轉動更順暢,利於升降杆伸縮過程的控制,提高升降杆的整體性能,最終提高後備箱使用便利性;通過特殊結構設計的活動端連接件與上球頭活動連接件,使活動端連接件與上球頭之間形成嵌入塑膠墊的縫隙,在保證活動端連接件與上球頭固定連接的同時,在受力較大時,依然能使活動端連接件與上球頭之間產生扭動,利於對升降杆伸縮功能的控制。
上述是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概述,以下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爆炸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剖面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絲套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活動端連接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活動端組件與上球頭結合的剖面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上球頭活動連接件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更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為達到預定目的所採取的技術手段及功效,以下結合附圖及較佳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詳細說明。
請參照圖1至圖6,本實施例提供一種用於汽車後備箱升降杆的活動機構,包括絲套組件5、及連接於絲套組件5上端部的活動端組件6,其中,所述絲套組件5包括絲套固定管53、及插入絲套固定管53下端的絲套52,所述活動端組件6包括套設於絲套固定管53上端外側的活動端連接件61、及設置於活動端連接件61內的上球頭活動連接件62。
如圖3所示,所述絲套52包括一絲套凸臺521、連接於絲套凸臺521上端且插入絲套固定管53中的絲套本體522,該絲套52中心軸方向上開設有絲套插孔523,該絲套插孔523依次貫穿絲套凸臺521與絲套本體522,且該絲套插孔523內壁上設有絲套內螺紋51;在該絲套本體522外壁上且圍繞絲套本體522外壁凸設有兩圈條形凸起圈5221,該兩圈條形凸起圈中分別包括若干第一條形凸起52211,且該兩圈條形凸起圈5221之間預留有避空位5222。
如圖1所示,所述絲套固定管53為中空結構,且該絲套固定管53內壁由內向外凸設有供第一條形凸起52211卡入的若干第一條形卡槽531,該第一條形卡槽531沿絲套固定管53的長度方向設置,該第一條形卡槽531在絲套固定管53外壁上形成第二條形凸起531'。
如圖1所示,在該絲杆4上端且位於絲套插孔523內設置有一絲杆擋圈54與一卡圈55。
如圖1所示,所述絲套固定管53外套設有一減震套管30。
如圖4與圖5所示,所述活動端連接件61中心軸方向上開設有一通孔611,該通孔611包括相互連通的一上通孔6111與一下通孔6112,該上通孔6111的直徑小於下通孔6112的直徑,該下通孔6112內壁上設置有與絲套固定管53外壁上的第二條形凸起531'相匹配的第二條形卡槽612。
如圖5與圖6所示,所述上球頭活動連接件62包括一卡臺621、一插軸622、及連接於卡臺621與插軸622之間的中間軸623,該插軸622外壁具有插軸外螺紋,該中間軸623的長度大於上通孔6111的深度;所述上球頭活動連接件62從活動端連接件61下端插入活動端連接件61的通孔611中,且該上球頭活動連接件62的插軸622穿出上通孔6111並插入一上球頭2'中,使該上球頭活動連接件62的卡臺621位於下通孔6112中,插軸622位於上通孔6111中,且該插軸622上端穿出活動端連接件61上端面,使該活動端連接件61上端面與上球頭2'之間形成一縫隙63,在該插軸622外圍且位於縫隙63中設置有一塑膠墊64。活動端連接件61與上球頭2'之間為固定連接,但由於縫隙63的存在,在力較大時,依然可以扭動,發生相互作用。
如圖1與圖2所示,所述絲套固定管53上端側邊開設有兩個內連接插孔532,該活動端連接件61上開設有與兩個內連接插孔532相對應的兩個外連接插孔613,該絲套固定管53上端插入活動端連接件61的下通孔6112中,並通過一連接軸533依次插入外連接插孔613與內連接插孔532中,將絲套固定管53上端固定於活動端連接件61中。
本實施例中的絲套52由塑料材質製成,絲套固定管53由金屬材質製成。
本實用新型的重點主要在於:通過絲套固定管內壁上的第一條形卡槽與絲套外壁上的第一條形凸起相匹配,及通過絲套固定管外壁上的第二條形凸起與活動端連接件內壁上的第二條形卡槽相匹配,使絲套固定管與絲套之間,及絲套固定管與活動端連接件之間不會發生相互扭動,穩定性高,使活動機構與升降杆的絲杆之間的轉動更順暢,利於升降杆伸縮過程的控制,提高升降杆的整體性能,最終提高後備箱使用便利性;通過特殊結構設計的活動端連接件與上球頭活動連接件,使活動端連接件與上球頭之間形成嵌入塑膠墊的縫隙,在保證活動端連接件與上球頭固定連接的同時,在受力較大時,依然能使活動端連接件與上球頭之間產生扭動,利於對升降杆伸縮功能的控制。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非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範圍作任何限制,故採用與本實用新型上述實施例相同或近似的技術特徵,均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