汙水循環處理機的製作方法
2023-05-28 12:00:46 2
專利名稱:汙水循環處理機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汙水處理設備,具體是一種用於對光整機、離心研磨機排放
的汙水進行循環處理,並可回用汙水中的光亮劑、清洗劑、研磨劑的汙水循環處理機。
背景技術:
光整機、離心研磨機等表面處理設備在工作時會產生汙水,這些汙水如果不經處 理就直接排放會對環境造成很大的汙染,而且廢水中還含有光亮劑、清洗劑、研磨劑等有用 的成分,直接排放也增加了成本消耗。 現有技術中,對此類汙水的處理一般採用脫水機,但脫水機處理效率較低,處理效 果也不太理想,而且經處理後的水中所含的光亮劑、清洗劑、研磨劑會遭到一定程度的破 壞,直接回用會對以後表面處理效果帶來不利影響。也有的採用較先進的汙水處理設備,但 是這些汙水處理設備價格比較昂貴,而且結構複雜,佔地面積大,能耗高,使用成本較大,難 以大範圍的推廣應用。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佔地面 積小、耗能小的汙水循環處理機,使用該處理機處理的水中所含的光亮劑、清洗劑、研磨劑 無任何破壞,有效節約了成本。 按照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所述汙水循環處理機包括機箱體、電控箱、加藥 計量裝置、第一汙水泵、脫水機、第二汙水泵、過濾器和排汙閥,電控箱安裝在機箱體的一 側,用於控制整個機器中各部分的運轉;機箱體內被分割為汙水箱、混水箱兩個箱室,汙水 箱通過管路通入汙水,加藥計量裝置放置在汙水箱的上部;在汙水箱內設置有第一汙水泵, 第一汙水泵的出口通過管路與脫水機上部的進水口相連通,用於將汙水箱內的汙水輸送到 脫水機中;脫水機放置在混水箱上部,並通過管路與混水箱相連通;在混水箱內設置有第 二汙水泵,第二汙水泵的出口通過管路與過濾器上部的混水進口相連通,用於將混水送到 過濾器內;過濾器下部的出水口通過管路連通淨水箱;汙水箱和混水箱的箱體最低點分別 設置有排汙閥。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汙水箱、渾水箱內設置有傳感器,用於感應汙 水水位並發出信號給電控箱。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過濾器底部的出水口連接有一三通閥,三通 閥的一個通道通過管路連通淨水箱,三通閥的另一個通道通過管路連接一個自吸泵,過濾 器頂部設有返衝口 ,返衝口通過管路連通至汙水箱。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汙水箱、混水箱的側面設置有液位計。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機箱體的四角分別設置減震墊。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優點在於結構簡單合理,實現了汙水的循環處理,
減小環境汙染;經處理後的水中所含的光亮劑、清洗劑、研磨劑能夠循環利用,節約生產成
3本;設備製造價格低廉、能處理所含固體顆粒2.0ym以上的汙水,處理效果達到95% 98%。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1-機箱體、2_電控箱、3-汙水箱、4-加藥計量裝置、5-第一汙水 泵、6_混水箱、7_脫水機、8_第二汙水泵、9_過濾器、10-混水進口 、 11-返衝口 、 12-淨水箱、 13-自吸泵、14-排汙閥、15-液位計、16-減震墊。
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具體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l所示,本實用新型主要由機箱體1、電控箱2、加藥計量裝置4、第一汙水泵 5、脫水機7、第二汙水泵8、過濾器9、自吸泵13、排汙閥14、液位計15、減震墊16等部件組 成。 如圖1所示,電控箱2安裝在機箱體1的一側,用於控制整個機器中各部分的運 轉,電控箱2面板設置有手動、自動、急停等控制按鈕;機箱體1內被分割為汙水箱3、混水 箱6兩個箱室,汙水箱3通過管路連通光飾機、光整機、離心研磨機等設備的汙水排放口 ,用 於通入汙水;加藥計量裝置4放置在汙水箱3的上部,汙水箱3內設置有傳感器,用於感應 汙水水位並發出信號;第一汙水泵5設置在汙水箱3內,第一汙水泵5的出口通過管路與 脫水機7上部的進水口相連通,用於將汙水箱3內的汙水輸送到脫水機7中;所述脫水機7 放置在混水箱6上部,並通過管路與混水箱6相連通;混水箱6內也設置有用於感應汙水水 位的傳感器及第二汙水泵8,第二汙水泵8的出口通過管路與過濾器9上部的混水進口 10 相連通,用於將混水送到過濾器9內,經過濾後的淨水從過濾器9下部的出水口排入淨水箱 12。 所述過濾器9底部的出水口連接有一三通閥,三通閥的一個通道通過管路連通淨 水箱12,三通閥的另一個通道通過管路連接一個自吸泵13,過濾器9頂部設有返衝口 11,返 衝口 11通過管路連通至汙水箱3,過濾器9在清理維修時,自吸泵13可將過濾器9內積沉 的物質衝入汙水箱3內。 所述汙水箱3、混水箱6的側面設置有液位計15,以方便觀測汙水箱3、混水箱6中 的水位;在機箱體1的四角分別設置減震墊16,以減小設備運行時的震動,降低工作噪聲, 改善工作環境;在汙水箱3和混水箱6的箱體最低點設置有排汙閥14,用於在設備運行一 段時間後清理或檢修時,排出箱體內的殘餘汙水。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過程及工作原理如下 光飾機、光整機、離心研磨機等設備工作時產生的汙水經管路直接排入本發明中 的汙水箱3內,當汙水箱3內的汙水水位達到上限位時,汙水箱3內的傳感器發出信號,電 控箱2控制加藥計量裝置4開始工作,向汙水箱3內加入一定量的絮凝劑,絮凝劑使汙水中 的微小固體顆粒迅速地凝聚在一起;加藥計量裝置4停止工作後,電控箱2控制第一汙水泵 5開始工作,將汙水箱3中的汙水輸送到脫水機7內,脫水機7與第一汙水泵5同時工作、 高速運轉,對汙水進行離心分離處理,汙水中所含的固體顆粒保留在脫水機7的濾袋內,經
4離心處理後的混水經由管路進入到混水箱6內,當混水箱6液面達到上限位時,第二汙水泵 8啟動,將混水輸送到過濾器9內,汙水經過濾器9過濾處理後即可直接排入淨水箱13。在 上述的處理過程中,汙水中所含的微小固體顆粒被徹底去除,而汙水中所含的光亮劑、清洗 劑、研磨劑等有用劑體沒有遭受任何破壞,仍均勻留存在水中,重新利用過濾後的淨水,即 可實現循環使用、節能減排的目的。
權利要求汙水循環處理機,其特徵在於,包括機箱體(1)、電控箱(2)、加藥計量裝置(4)、第一汙水泵(5)、脫水機(7)、第二汙水泵(8)、過濾器(9)和排汙閥(14),電控箱(2)安裝在機箱體(1)的一側,用於控制整個機器中各部分的運轉;機箱體(1)內被分割為汙水箱(3)、混水箱(6)兩個箱室,汙水箱(3)通過管路通入汙水,加藥計量裝置(4)放置在汙水箱(3)的上部;在汙水箱(3)內設置有第一汙水泵(5),第一汙水泵(5)的出口通過管路與脫水機(7)上部的進水口相連通,用於將汙水箱(3)內的汙水輸送到脫水機(7)中;脫水機(7)放置在混水箱(6)上部,並通過管路與混水箱(6)相連通;在混水箱(6)內設置有第二汙水泵(8),第二汙水泵(8)的出口通過管路與過濾器(9)上部的混水進口(10)相連通,用於將混水送到過濾器(9)內;過濾器(9)下部的出水口通過管路連通淨水箱(12);汙水箱(3)和混水箱(6)的箱體最低點分別設置有排汙閥(14)。
2.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汙水循環處理機,其特徵還在於,所述汙水箱(3)、渾水箱(6) 內設置有傳感器,用於感應汙水水位並發出信號給電控箱。
3.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汙水循環處理機,其特徵還在於,所述過濾器(9)底部的出水 口連接有三通閥,三通閥的一個通道通過管路連通淨水箱(12),三通閥的另一個通道通過 管路連接一個自吸泵(13),過濾器(9)頂部設有返衝口 (ll),返衝口 (11)通過管路連通至 汙水箱(3)。
4.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汙水循環處理機,其特徵還在於,所述汙水箱(3)、混水箱(6) 的側面設置有液位計(15)。
5.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汙水循環處理機,其特徵還在於,所述機箱體(l)的四角分別 設置減震墊(16)。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汙水處理設備,特徵是採用電控箱安裝在機箱體的一側,機箱體內被分割為汙水箱、混水箱兩個箱室,加藥計量裝置放置在汙水箱的上部;在汙水箱內設置有第一汙水泵,第一汙水泵的出口通過管路與脫水機上部的進水口相連通,脫水機放置在混水箱上部,並通過管路與混水箱相連通;在混水箱內設置有第二汙水泵,第二汙水泵的出口通過管路與過濾器上部的混水進口相連通,過濾器下部的出水口通過管路連通淨水箱;汙水箱和混水箱的箱體最低點分別設置有排汙閥。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佔地面積小、耗能小,使用該處理機處理的水中所含的光亮劑、清洗劑、研磨劑無任何破壞,可有效節約成本。
文檔編號C02F9/02GK201520684SQ20092023560
公開日2010年7月7日 申請日期2009年10月16日 優先權日2009年10月16日
發明者李旭東 申請人:無錫市日升機械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