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內排溼用的各種電極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5-28 13:12:01 1
專利名稱:室內排溼用的各種電極裝置的製作方法
本發明涉及一種在建築物(包括各種地上、地下及半地下的居室、車間或倉庫等)室內排溼而使之乾燥用的各種電極裝置。
室內潮溼給人們帶來極多麻煩,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除在建築時敷設各種防潮層外,長期以來沿用的排溼辦法有(1)吸溼劑吸收潮溼;(2)吸溼機吸溼排溼;(3)化工塗料密封防溼等。由於潮溼的來源是一種毛細滲透作用,上述諸種辦法均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室內牆壁和地面的滲溼問題,且各存有下列缺點(1)採用吸溼劑時,需經常更換,人力物力的浪費甚大;(2)採用吸溼機時,則購價高昂,耗能甚大,佔用地面,須安全防範,又伴有噪音;(3)採用化工塗料及各種防潮層密封時,則造價高昂,又往往與牆面脫層,不能持久。
本發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種電極裝置,在牆壁上和地面下各安放上不同型式的電極,利用上、下電極間所形成的電場,把室內牆壁上和地面上的潮溼水份排滲到地下去,使室內得到長期徹底的乾燥。
發明是這樣實現的在牆壁中安裝匯集電極,在地面下安裝地極,用導線分別與接線盒中兩螺栓接線柱連接。在兩接線柱間,連接外接電源或短接,裝置即開始運行。運行一段時間後,即可達到牆壁排溼目的。
本發明與上述長期以來所沿用的各種排溼方法不同,亦不存在上述種種缺點,其結構簡單,安裝方便,不佔用使用空間,安全可靠,造價低廉,一次性投資,於建築時予置或建築後安裝皆可,可使在地下水位以上的一切建築物所遇到的潮溼問題得到徹底解決。
發明的具體結構和實施方式,由以下的實施例及附圖給出
圖1是本發明安裝在地上建築物的外牆及其基礎時的剖面示意圖;圖2是本發明安裝在地下及半地下室中的線路示意圖;圖3是本發明的各種類型安放在牆中的俯視示意圖。
在建築物的牆內,根據具體情況,按水平方向安裝1~3排的匯集電極(1)。為了保持牆外側原先敷設的防潮層的完整性和牆內側的裝飾美觀,電極的長度為牆厚的2/3左右。安裝後距牆的裝飾面的一側為2公分,距原來敷設防潮層的一側為3公分以上。電極間的距離為30公分左右,各電極的一端均焊接在一根粗匯集導線(2)上,該匯集導線和焊接處均塗上絕緣物質。安裝後將匯集導線的一端連接到接線盒(3)中的螺栓杆(4)固定。在建築物的附近地面的適當處挖洞,埋置地極(6)。挖洞深度為1.5公尺以上,能接觸到地下水面為宜,地極銅板大約為厚0.3公分×長70公分×寬12~15公分。用導線(7)連接地極到接線盒(3)中的另一螺栓杆(5)固定。導線外表塗上絕緣物質。所有的上、下電極及其導線均採用純銅製作,在埋置地極的底部摻有適量的導電介質(8)(如硫酸銅溶液)。接線盒(3)嵌設在牆壁的適當處。在牆壁中放置電極,建築時予置最好,若建築後安裝,可在牆上開1.6公分孔徑的洞,插進電極後再用水泥砂漿填實,並按原粉飾要求找平。
本發明安裝後,能使建築物獲得乾燥的方法有兩種(1)緩慢乾燥即在安裝好各個電極後,即將接線盒中接線柱(4)、(5)短接,該裝置便開始了運行,約需半年時間,便使該建築物得到緩慢乾燥,後又連續保持乾燥下去。
(2)加快乾燥在安裝好各個電極後,將低壓(6~12伏)直流外接電源的負極接在接線柱(5)上,正極接在(4)上,外接電源使本發明裝置運行,約10~15天後可使該建築物得到乾燥,然後拆去外接電源,將接線柱(4)、(5)用導線短接,便可使建築物保持其經常乾燥狀態。
由於埋置的各個電極很少受到腐蝕,電極裝置可使用幾十年到100年之久。這樣,便使該建築物得到較永久性的乾燥。
權利要求
1.在建築物的室內供排溼用的各種電極裝置,其特徵在於a、裝設在牆壁中的匯集電極(1)及其導線(2)。b、埋置在地面下的地極(6)及其導線(7)。c、嵌設在牆面帶有螺栓接線柱(4)、(5)的接線盒(8)。
2.根據權利要求
1所述的裝置,其特徵是,在上述兩接線柱於接線盒中相連接時便開始運行,約經半年左右即達到室內牆壁乾燥之目的。
3.根據權利要求
1所述的裝置,其特徵是,加速乾燥時,採用低壓(6-12V)直流的外接電源(9),其正極接接線盒中接線柱(4),其負極接接線柱(5),於10~15天後即可使室內牆壁乾燥,拆去外接電源(9)後,(4)、(5)兩接線柱短接,便可繼續乾燥下去。
4.根據權利要求
1所述的裝置,其特徵是,所用的電極及其導線均採用純銅材料。
5.根據權利要求
1所述的裝置,其特徵是,在埋置地極(6)處摻有電介質(8)。
專利摘要
本發明系室內排溼用的各種電極裝置,由匯集電極、接線盒和地極三者所組成。在上下兩導線短接的情況下,構成一個室內排溼系統,使潮溼的牆在半年內得到緩慢乾燥。為了加快乾燥,可先外接上6~12V直流電源,約10~15天乾燥後拆去外接電源,將上、下兩導線短接,便能經常保持長期乾燥下去。一次性投資,造價低廉,施工便捷,可徹底解決地下室的潮溼之虞。
文檔編號E02D31/02GK87103721SQ87103721
公開日1988年4月6日 申請日期1987年5月25日
發明者陸庭瑞 申請人:陸庭瑞導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