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式插孔及使用該插孔的接觸件組件的製作方法
2023-05-27 23:47:26 2
簧片式插孔及使用該插孔的接觸件組件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電連接器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簧片式插孔及使用該插孔的接觸件組件。簧片式插孔包括上下對置的兩個導電片,所述兩導電片的前部內側之間具有脹縮口結構且每個導電片各自後部具有用於與相應絕緣體固定配合的安裝段,兩導電片在所述脹縮口後方處通過連接結構固定連接在一起,該插孔還具有一個能使兩導電片的前部以及連接結構上下同步搖擺的脖頸結構,所述脖頸結構位於導電片的安裝段與連接結構之間並且由兩導電片互相靠攏形成。該簧片式插孔可自動適應片式插針的插入位置,保證兩個導電片均能夠與片式插針可靠接觸,解決現有簧片式插孔會由於單個導電片受力而影響信號傳輸的問題。
【專利說明】簧片式插孔及使用該插孔的接觸件組件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電連接器領域,特別是涉及到一種簧片式插孔及使用該插孔的接觸件組件。
【背景技術】
[0002]隨著電子、電氣等行業的不斷發展,電連接器在近年從應用範圍和應用量上都得到了迅猛的發展。伴隨著電連接器的應用範圍的不斷拓寬,作為電連接器核心部件的接觸件也呈現出結構多樣化、功能多樣化的發展勢頭。
[0003]簧片式接觸件組件是在電連接器中應用數量最多、應有範圍最廣的一種接觸件,如家用的插座、閘刀以及高壓電輸電中用到的斷路器、隔離開關等電氣部件上均能見到簧片式接觸件的身影。標準的簧片式接觸件組件是由簧片式插孔和片式插針組成。簧片式插孔包括兩片相對設置的、彈性的導電片,兩導電片各自的前部均通過彎折向對方靠攏,從而使得兩者之間形成了一個彈性脹縮口,從而可在片式插針插入時夾緊片式插針,實現可靠的電連接。在使用時,簧片式插孔的兩導電片的後部分別固定在相應的絕緣體上並且平行間隔設置。為了在更大範圍內捕捉片式插針以使其能夠順利插入簧片式插孔中,兩導電片的前端頭處、於所述脹縮口前方的位置處均向遠離對方的一側翻折,從而使簧片式插孔接觸件的前端形成了一個擴口結構。
[0004]理想狀態下,片式插針正對擴口結構的正中部位時,所述的擴口結構是能夠保證片式插針接觸件順利插入並且保證兩導電片均能與片式插針可靠接觸的,但是,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是很難保證片式插針在每次插入時均是正對簧片式插孔的正中位置,而簧片式插孔的兩導電片由於平行結構的限制不能同步發生偏移,一旦片式插針在插入簧片式插孔的過程中偏向兩導電片中的任意一個,使單個導電片受力,輕則會影響信號的傳輸,重則會引起黃片式插孔的損壞。
【發明內容】
[0005]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簧片式插孔,以解決現有簧片式插孔會由於單個導電片受力而影響信號傳輸的問題。
[0006]同時,本發明的目的還在於提供使用上述簧片式插孔的接觸件組件。
[0007]為了解決上述問題,簧片式插孔採用以下技術方案:簧片式插孔,包括上下對置的兩個導電片,所述兩導電片的前部內側之間具有脹縮口結構且每個導電片各自後部具有用於與相應絕緣體固定配合的安裝段,兩導電片在所述脹縮口後方處通過連接結構固定連接在一起,該插孔還具有一個能使兩導電片的前部以及連接結構上下同步搖擺的脖頸結構,所述脖頸結構位於導電片的安裝段與連接結構之間並且由兩導電片互相靠攏形成。
[0008]所述脹縮口結構由兩導電片前部向內翻折的翻折結構圍成。
[0009]所述翻折結構包括位於相應導電片端頭處的弧形部分和位於弧形部分與相應導電片其它部分之間的過渡部分,兩個導電片上的翻折結構的弧形部分相背設置,所述脹縮口結構由兩導電片的弧形部分圍成。
[0010]兩個導電片上的翻折結構的弧形部分相切。
[0011]所述連接結構由連接在兩導電片左側和/或右側之間的側板構成,所述側板的前部設有用於與相應的絕緣體頂壓配合的弧形頂壓結構。
[0012]接觸件組件採用以下技術方案:接觸件組件,包括片式插針和簧片式插孔,簧片式插孔包括上下對置的兩個導電片,所述兩導電片的前部內側之間具有脹縮口結構且每個導電片各自後部具有用於與相應絕緣體固定配合的安裝段,兩導電片在所述脹縮口後方處通過連接結構固定連接在一起,該插孔還具有一個能使兩導電片的前部以及連接結構上下同步搖擺的脖頸結構,所述脖頸結構位於導電片的安裝段與連接結構之間並且由兩導電片互相靠攏形成。
[0013]所述脹縮口結構由兩導電片前部向內翻折的翻折結構圍成。
[0014]所述翻折結構包括位於相應導電片端頭處的弧形部分和位於弧形部分與相應導電片其它部分之間的過渡部分,兩個導電片上的翻折結構的弧形部分相背設置,所述脹縮口結構由兩導電片的弧形部分圍成。
[0015]兩個導電片上的翻折結構的弧形部分相切。
[0016]所述連接結構由連接在兩導電片左側和/或右側之間的側板構成,所述側板的前部設有用於與相應的絕緣體頂壓配合的弧形頂壓結構。
[0017]由於該簧片式插孔的兩導電片在所述脹縮口後方處通過連接結構固定連接在一起,並且該插孔還具有一個能使兩導電片的前部以及連接結構上下同步搖擺的脖頸結構,所述脖頸結構位於導電片的安裝段與連接結構之間並且由兩導電片互相靠攏形成,因此,在使用的過程中,當片式插針偏上或偏下插入時,則兩導電片的前部以及它們圍成的脹縮口將以所述脖頸結構為支點發生偏擺,從而自動適應片式插針的插入位置,保證兩個導電片均能夠與片式插針可靠接觸,解決現有簧片式插孔會由於單個導電片受力而影響信號傳輸的問題。
[0018]更進一步的,採用側板作為連接結構,並且在側板的前部設置所述弧形頂壓結構以後,能夠通過弧形頂壓結構與相應絕緣體的頂壓配合來輔助固定簧片式插孔,在使用過程中,當簧片式插孔需要擺動時,弧形的頂壓結構還可以避免與絕緣體發生幹涉而阻礙簧片式插孔擺動。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9]圖1是簧片式插孔的實施例的主視圖;
圖2是簧片式插孔的實施例的左視圖;
圖3是簧片式插孔的實施例的俯視圖;
圖4是簧片式插孔的實施例的立體圖;
圖5是簧片式插孔的實施例與對中插入的片式插針的插合示意圖;
圖6是簧片式插孔的實施例與偏心插入的片式插針的插合示意圖;
圖7是接觸件組件的實施例的簧片式插孔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0]簧片式插孔的實施例,如圖1-6所示,該簧片式插孔包括兩個導電片11以及連接在兩個導電片11之間的連接結構,連接結構採用的是側板12,在本實施例中,兩個導電片11以及側板12均是由一塊導電片剪裁衝壓而成。
[0021]兩個導電片11 一上一下相對設置並且它們的前部形了脹縮口結構,脹縮口結構用於供相應的片式插針插入。在本實施例中,脹縮口結構由兩導電片11前部向內翻折的翻折結構13圍成,每個導電片的翻折結構13包括位於相應導電片端頭處的弧形部分和位於弧形部分與相應導電片其它部分之間的過渡部分,兩個導電片11上的翻折結構13的弧形部分相背設置並且相切,所述脹縮口結構由兩導電片11的弧形部分圍成。同時,兩個導電片11上的翻折結構的過渡部分形成了一個擴口結構,該擴口結構可從更大範圍內捕捉片式插針,保證簧片式插孔與片式插針之間的順利插接。另外,每個導電片的後部均設有安裝部14,安裝部14用於與相應的絕緣體固定配合,
側板12位於兩導電片的右側邊緣處,側板12的前端具有一個弧形結構,在使用的時候,可通過弧形結構頂在相應絕緣體上,從而輔助固定該簧片式插孔。
[0022]另外,兩導電片11在連接結構之後、安裝部之前的位置處通過彎折而互相靠攏,從而形成了該簧片式插孔的脖頸結構,由於該脖頸結構以及上述連接結構的存在,兩導電片11的位於脖頸結構以前的部分均可以以脖頸結構為支點而上下搖擺。在本實施例中,兩導電片11在脖頸結構處貼合在了一起,兩導電片11的安裝部也同樣貼合在了一起。
[0023]圖5和圖6顯示了本實施例中的簧片式插孔的使用狀態,此處首先介紹對簧片式插孔的安裝,從圖5、6中可以看出,該簧片式插孔安裝在一個絕緣體中,該絕緣體為分體式結構,其包括位於前部的前絕緣體15和位於後部的後絕緣體16,前絕緣體上15設有與簧片式插孔對應的插口,簧片式插孔的安裝段插裝固定在後絕緣體16上,同時,側板12前部的弧形結構頂在前絕緣體15上,從而實現了對簧片式插孔的固定定位。當片式插針17對中插入至簧片式插孔中時,如圖5所示,簧片式插孔位置不變並且與片式插針17插合;當片式插針17在上下方向上偏向一側插入至簧片式插孔中時,如圖6,其只要被簧片式插孔前部的擴口結構所捕捉,則簧片式插孔將會以其脖頸結構為彎折點自動偏移並適應片式插針的插入位置,從而保證兩導電片均與片式插針17可靠接觸,在簧片式插孔的前部偏擺時,側板前部的弧形結構可避免與前絕緣體發生幹涉。
[0024]在簧片式插孔的其它實施例中,還可僅在所述脖頸結構處使兩導電片互相貼合。
[0025]接觸件組件的實施例,該接觸件組件包括片式插針和簧片式插孔,片式插針的結構為現有技術,此處不予贅述;簧片式插孔的結構如圖7所示,其與簧片式插孔的上述實施例的結構相同此處不予贅述。
【權利要求】
1.簧片式插孔,包括上下對置的兩個導電片,所述兩導電片的前部內側之間具有脹縮口結構且每個導電片各自後部具有用於與相應絕緣體固定配合的安裝段,其特徵在於,兩導電片在所述脹縮口後方處通過連接結構固定連接在一起,該插孔還具有一個能使兩導電片的前部以及連接結構上下同步搖擺的脖頸結構,所述脖頸結構位於導電片的安裝段與連接結構之間並且由兩導電片互相靠攏形成。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簧片式插孔,其特徵在於,所述脹縮口結構由兩導電片前部向內翻折的翻折結構圍成。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簧片式插孔,其特徵在於,所述翻折結構包括位於相應導電片端頭處的弧形部分和位於弧形部分與相應導電片其它部分之間的過渡部分,兩個導電片上的翻折結構的弧形部分相背設置,所述脹縮口結構由兩導電片的弧形部分圍成。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簧片式插孔,其特徵在於,兩個導電片上的翻折結構的弧形部分相切。
5.根據權利要求1-4任一項所述的簧片式插孔,其特徵在於,所述連接結構由連接在兩導電片左側和/或右側之間的側板構成,所述側板的前部設有用於與相應的絕緣體頂壓配合的弧形頂壓結構。
6.接觸件組件,包括片式插針和簧片式插孔,簧片式插孔包括上下對置的兩個導電片,所述兩導電片的前部內側之間具有脹縮口結構且每個導電片各自後部具有用於與相應絕緣體固定配合的安裝段,其特徵在於,兩導電片在所述脹縮口後方處通過連接結構固定連接在一起,該插孔還具有一個能使兩導電片的前部以及連接結構上下同步搖擺的脖頸結構,所述脖頸結構位於導電片的安裝段與連接結構之間並且由兩導電片互相靠攏形成。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接觸件組件,其特徵在於,所述脹縮口結構由兩導電片前部向內翻折的翻折結構圍成。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接觸件組件,其特徵在於,所述翻折結構包括位於相應導電片端頭處的弧形部分和位於弧形部分與相應導電片其它部分之間的過渡部分,兩個導電片上的翻折結構的弧形部分相背設置,所述脹縮口結構由兩導電片的弧形部分圍成。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接觸件組件,其特徵在於,兩個導電片上的翻折結構的弧形部分相切。
10.根據權利要求6-9任一項所述的接觸件組件,其特徵在於,所述連接結構由連接在兩導電片左側和/或右側之間的側板構成,所述側板的前部設有用於與相應的絕緣體頂壓配合的弧形頂壓結構。
【文檔編號】H01R13/115GK104300259SQ201310558499
【公開日】2015年1月21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12日 優先權日:2013年11月12日
【發明者】劉向陽, 宋崢 申請人:中航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