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腈綸混紡紗及其紡制方法
2023-05-27 22:28:21 1
專利名稱:一種腈綸混紡紗及其紡制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短纖維紗線的紡紗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腈綸混紡紗及其紡制方法。
背景技術:
保暖是服裝的基本功能之一,傳統的服裝主要通過控制人體與外界環境的熱傳遞、熱輻射、熱傳導和對流來達到保持服裝內微氣候區適宜溫度的目的。當外界環境溫度與人體的正常溫度不相適應時,通過適當增減服裝保溫材料厚度的辦法調節人體與環境之間的熱交換,以保持人體正常的體溫。而大多數的合成纖維材料的服裝,在實際穿用與洗滌過程中,由於不斷經受磨擦,使織物的纖維端露出織物,在織物表面呈現許多令人討厭的毛絨,這就是「起毛」,若這些毛絨穿用中不能及時脫落,就會糾纏在一起,被揉成許多球形小粘,即「起球」,這樣不僅影響織物外觀,而且與人體貼身時接觸感差。
尤其在乾燥季節,由於在實際穿用過程中的磨擦,不可避免的會產生電荷積聚且不易洩漏的靜電現象。
針對以上情況,本發明選用了一種抗起球的白色腈綸和具有蓄熱導電功能的滲碳腈綸為原料,來生產適宜實際穿用的紗線。但是滲碳腈綸不同於普通的合成纖維,因纖維經滲碳處理,故在紡紗原料中存在大量的緊棉束,蓬鬆性差,而抗起球白色腈綸的特性卻是強力低,吸溼差、蓬鬆。生產過程中纖維易受損傷而產生短絨,易流離飄散;由於此兩種纖維混合紡紗,兩組分纖維通過傳統紡紗工藝清花、鋼絲、並條、粗紗、細紗、絡筒、蒸紗、成包工藝,不能使兩種纖維在紗的截面上均勻分布,在布面易產生陰影、斑塊。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腈綸混紡紗,該混紡紗具有蓄熱、導電、抗起球等功能,更適宜實際穿用。
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腈綸混紡紗的紡制方法,該方法在傳統紡紗工藝的基礎上做了改進,採用了一種適宜本發明的腈綸混紡紗的工藝,能夠同時解決成紗截面內兩組分纖維混合不勻,紗線表面毛羽較多的問題。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腈綸混紡紗,採用抗起球的白色腈綸和滲碳腈綸混紡成紗,其中白色腈綸與滲碳腈綸的混紡比例為97~90/03~10。由於白色腈綸和滲碳腈綸這兩種纖維混紡比例差異大,性能之間的差異也大,故為解決混紡均勻度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腈綸混紡紗的紡制方法,包括並條、粗紗、細紗、絡筒、蒸紗、成包工藝,還包括予開松、混和工藝,以及清鋼聯工藝,其具體工藝流程依次為(1)予開松、混和;(2)清鋼聯;(3)並條;(4)粗紗;(5)細紗;(6)絡筒;(7)蒸紗;(8)成包。其中清鋼聯工藝為多路多倉串聯式混棉,鋼絲的錫林與刺輥的線速比為2.55~2.85;並條工藝為多道多根併合,同一併條機臺上每根半熟條均由不同鋼絲機臺生產的生條併合而成;蒸紗工藝為55~80℃,保溫30分鐘。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通過將抗起球的白色腈綸和滲碳腈綸混紡成紗,並採用一種改進的適宜本發明的腈綸混紡紗的紡制工藝,紡制出的成品紗,紗身光潔,兩種纖維混合均勻,黑板條幹無陰影。由於紗線具優良的抗靜電、抗起毛、抗起球作用,面料拉絨不會產生毛粒、棉球。
圖1是本發明的工藝流程圖;圖2是本發明的清鋼聯工藝流程圖;圖3是本發明的多組串聯式多倉混棉機的混和效果圖;圖4是本發明的蓄熱測試結果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明做進一步的詳細描述。圖1顯示的是本發明的工藝流程圖,其具體工藝流程及特點如下所述流程1予開松、混和,白色腈綸與滲碳腈綸的混紡比例為96/04,其目的是使滲碳腈綸的緊棉束得到開松,纖維之間易於分離,與白色腈綸予先混合,減輕後道工序均勻混合的壓力;流程2清鋼聯,採用多路多倉串聯式混合使纖維得到充分混合,鋼絲的錫林與刺輥的線速比為2.55~2.85。清鋼聯工藝流程如圖2所示,往復式抓棉機21.抓取原料,由氣流輸送配給兩路或多路的多倉混棉機22.221,隨機自由混合,再由氣流輸送到與之串聯式組合的多組分分別經兩個進給裝置給入。在聚乙烯中的其它組分,如顏料或顏料的製劑(如果需要的話)可以由第三進給裝置給入。本發明方法的決定性因素是使用齒輪泵作為排料系統。令人驚奇的是,齒輪泵的使用不僅抑制了共混物的高分子量組分的熱力學降解,明顯的熔體流速的增加,而且對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意外地顯著改進了在共混物中的共混質量。
由於它們高質量的共混,良好的抗環境應力開裂性和高衝擊強度,本發明的共混物高度適合於生產膜和模製品,尤其中空製品和壓力管。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的實施例更詳細地描述本發明,但不限制它的範圍。
給出的值如下測定
對採用本發明紡制出的成品紗進行抗靜電、抗起球測試,其測試結果如下
權利要求
1.一種腈綸混紡紗,其特徵在於,所述混紡紗由白色腈綸與滲碳混紡製成。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腈綸混紡紗,其特徵在於,白色腈綸與滲碳腈綸混紡比例為97~90/03~10。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腈綸混紡紗,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白色腈綸為抗起球腈綸。
4.一種腈綸混紡紗的紡制方法,包括並條、粗紗、細紗、絡筒、蒸紗、成包工藝,其特徵在於,還包括予開松、混和工藝,以及清鋼聯工藝,其具體工藝流程依次為(1)予開松、混和;(2)清鋼聯;(3)並條;(4)粗紗;(5)細紗;(6)絡筒;(7)蒸紗;(8)成包。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腈綸混紡紗的紡制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清鋼聯工藝為多路多倉串聯式混棉,鋼絲的錫林與刺輥的線速比為2.55~2.85。
6.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腈綸混紡紗的紡制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的並條工藝為多道多根併合,同一併條機臺上每根半熟條均由不同鋼絲機臺生產的生條併合而成。
7.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腈綸混紡紗的紡制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的蒸紗工藝為55~80℃,保溫30分鐘。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腈綸混紡紗及其紡制方法,涉及短纖維紗線的紡紗技術領域。本發明採用抗起球的白色腈綸和滲碳腈綸混紡成紗,該混紡紗具有蓄熱、導電、抗起球等功能,更適宜實際穿用,並採用了一種適宜本發明的腈綸混紡紗的工藝,能夠同時解決成紗截面內兩組分纖維混合不勻,紗線表面毛羽較多的問題。
文檔編號D02G3/04GK1493724SQ02137760
公開日2004年5月5日 申請日期2002年10月31日 優先權日2002年10月31日
發明者李恩生, 夏龍全 申請人:上海日舒棉紡織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