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料擠壓成型機的製作方法
2023-05-28 06:52:11 4
專利名稱:物料擠壓成型機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生物質然料成型技術,特別是一種物料擠壓成型機。
背景技術:
生物質然料擠壓成型機,包括料鬥,料鬥的底部有平模盤,周圍有若干模孔,模孔 呈現上大下小,料鬥內設有擠壓輪,擠壓輪安裝在同一個水平設置的擠壓輪軸上,擠壓輪軸 和料鬥中心的主軸相連,隨著料鬥中心的主軸轉動,擠壓輪在沿平模盤做圓周運動,木薯廢 渣等生物料進入料鬥在擠壓輪和平模盤之間受到擠壓,進入模孔內,由於模孔呈現上大下 小的錐型,物料不斷的進入,受擠壓成型,成型後可用於鍋爐燃料。由於離心力作用物料會 被拋在料鬥外圍;進料不均造成的各模孔出料不均勻,出料效率低;當料鬥進料太多,物料 高出擠壓輪半徑時,由於物料有一定的水份,受擠壓輪推力形成粘連、堆集,不能進入擠壓 輪和平模盤之間,會產生模孔不出料現象。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出了一種擠出均勻、效 率高的物料擠壓成型機。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一種物料擠壓成型 機,包括料鬥,料鬥的底部設有平模盤,平模盤上設有若干模孔,模孔呈現上大下小結構,料 鬥內設有與平模盤配合的擠壓輪,料鬥的中心豎向設有一根主軸,擠壓輪為從動輪,擠壓輪 的輪軸與主軸垂直相接,其特點是在料鬥內設有與擠壓輪同步公轉的物料引導片,物料引 導片內側與主軸相接,物料引導片的外側設置為與料鬥的內壁配合的刮片,物料引導片的 下部開有物料導入槽。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還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進一步實現,所述物料 導入槽的高度不高於擠壓輪的半徑高度。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還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進一步實現,在料鬥的 上方設有加料裝置,加料裝置設有截面為V形的導料環槽,導料環槽的底部開有進料口。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由於離心力作用拋在料鬥外圍的物料,通過物料引 導片轉動,將物料導入擠壓輪和平模盤之間,便於擠壓輪擠壓,提高物料成型產量,解決了 進料不均造成的各模孔出料不均勻、出料效率低問題。其結構簡單,有效的提高了生產效 率,特別適用於含水份較高木薯渣原料。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簡圖。圖2為圖1的A— A向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一種物料擠壓成型機,包括料鬥6,料鬥6的底部設有平模盤7,平模盤7上設有若 幹模孔8,模孔8呈現上大下小結構,料鬥6內設有與平模盤7配合的擠壓輪9,料鬥6的中 心豎向設有一根主軸3,擠壓輪9為從動輪,擠壓輪9的輪軸與主軸3垂直相接,在料鬥6內 設有與擠壓輪9同步公轉的物料引導片2,物料引導片2內側與主軸3相接,物料引導片2 的外側設置為與料鬥6的內壁配合的刮片,便於把拋在料鬥外圍的物料清除。物料引導片2 的下部開有物料導入槽1。物料引導片2和擠壓輪軸呈一定的角度,便於物料向中心引導, 物料引導片形狀呈弧形,物料導入槽1設在弧頂部位。所述物料導入槽1的高度不高於擠 壓輪9的半徑高度,保證物料引導片2轉動後物料在擠壓輪9和平模盤7之間高度低於擠 壓輪的半徑高度,便於擠壓輪擠壓,提高物料成型產量。在料鬥的上方設有加料裝置,加料裝置設有截面為V形的導料環槽5,導料環槽5 的底部開有進料口。該裝置中間形狀為一個圓錐體4,進料口與平模盤模孔相對應,物料送 入圓錐體頂尖端,會向錐體下面四周流散,物料通過進料口流到平模盤模孔上,避免了平模 盤上物料進料不均勻現象。
權利要求1.一種物料擠壓成型機,包括料鬥,料鬥的底部設有平模盤,平模盤上設有若干模孔, 模孔呈現上大下小結構,料鬥內設有與平模盤配合的擠壓輪,料鬥的中心豎向設有一根主 軸,擠壓輪為從動輪,擠壓輪的輪軸與主軸垂直相接,其特徵在於在料鬥內設有與擠壓輪 同步公轉的物料引導片,物料引導片內側與主軸相接,物料引導片的外側設置為與料鬥的 內壁配合的刮片,物料引導片的下部開有物料導入槽。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物料擠壓成型機,其特徵在於所述物料導入槽的高度不高 於擠壓輪的半徑高度。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物料擠壓成型機,其特徵在於在料鬥的上方設有加料裝置, 加料裝置設有截面為V形的導料環槽,導料環槽的底部開有進料口。
專利摘要一種物料擠壓成型機,包括料鬥,料鬥的底部設有平模盤,平模盤上設有若干模孔,料鬥內設有與平模盤配合的擠壓輪,料鬥的中心豎向設有一根主軸,擠壓輪為從動輪,擠壓輪的輪軸與主軸垂直相接,在料鬥內設有與擠壓輪同步公轉的物料引導片,物料引導片內側與主軸相接,物料引導片的外側設置為與料鬥的內壁配合的刮片,物料引導片的下部開有物料導入槽。物料導入槽的高度不高於擠壓輪的半徑高度。在料鬥的上方設有加料裝置,加料裝置設有截面為V形的導料環槽,導料環槽的底部開有進料口。通過物料引導片轉動,將物料導入擠壓輪和平模盤之間,便於擠壓輪擠壓,其結構簡單,提高了物料成型產量,適用於含水份較高木薯渣原料。
文檔編號B30B11/28GK201881577SQ20102060569
公開日2011年6月29日 申請日期2010年11月15日 優先權日2010年11月15日
發明者李士林 申請人:李士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