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下擺高精度研磨拋光機的製作方法
2023-05-28 06:56:46 1

本實用新型涉及精密加工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下擺高精度研磨拋光機。
背景技術:
研磨拋光機是一種對工件進行表面機械處理,使其得到所需表面光滑度的機械加工設備,相關技術中的研磨拋光機一般是由機臺為單臂支撐氣缸,平衡性相對較弱,可能造成工件拋光不均勻,不利於提升拋光質量,而且支撐盤多為固定結構,不能根據工件的活動進行調整,因此,研製一種下擺高精度研磨拋光機是該領域急需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在於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而提供一種下擺高精度研磨拋光機。
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下擺高精度研磨拋光機,包括支撐腿,所述支撐腿底部設有行駛輪,且所述支撐腿頂部設有工作平臺,所述工作平臺上設有支撐盤,所述支撐盤底部設有轉動電機,所述轉動電機與所述支撐盤偏心連接,所述支撐盤的一側設有機頭,所述機頭上設有拋光電機,所述拋光電機底部設有拋光圓盤,所述拋光圓盤的中心軸與所述支撐盤的中心軸平行,且所述機頭的一側設有噴水管。
優選地,所述支撐盤底部設有連接部,所述連接部安裝在所述支撐盤底部外側。
優選地,所述行駛輪形成為具有剎車功能的萬向輪。
優選地,所述支撐盤下方設有接水盤,所述轉動電機貫穿所述接水盤。
優選地,所述接水盤形成為環形圓盤,所述接水盤的內側設有向上豎直向上延伸的翻邊,所述接水盤的外側連通出水管。
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過將所述支撐盤偏心設置在所述活動電機上,能夠利用所述活動電機驅動所述支撐盤旋轉,從而調節拋光工件的位置,能夠根據工件的加工要求對工件進行高精度加工,而且結構簡單,容易實現,生產成本較低。
附圖說明
圖1為一種下擺高精度研磨拋光機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一種下擺高精度研磨拋光機的剖視圖。
圖中:1、支撐腿;2、行駛輪;3、工作平臺;4、支撐盤;5、轉動電機;6、機頭; 7、拋光電機;8、拋光圓盤;9、噴水管;10、連接部;11、接水盤;12、翻邊;13、出水管。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實用新型保護的範圍。
請參閱圖1~2,一種下擺高精度研磨拋光機,包括支撐腿1,所述支撐腿1底部設有行駛輪2,且所述支撐腿1頂部設有工作平臺3,所述工作平臺3上設有支撐盤4,所述支撐盤4底部設有轉動電機5,所述轉動電機5與所述支撐盤4偏心連接,所述支撐盤4的一側設有機頭6,所述機頭6上設有拋光電機7,所述拋光電機7底部設有拋光圓盤8,所述拋光圓盤8的中心軸與所述支撐盤4的中心軸平行,且所述機頭6的一側設有噴水管9。
所述支撐盤4底部設有連接部10,所述連接部10安裝在所述支撐盤4底部外側,通過在所述支撐盤4的偏心位置設置所述連接部10,利用所述連接部10連接所述活動電機與所述支撐盤4,不僅提升了所述支撐盤4與所述活動電機的連接穩定性,還能夠控制所述支撐盤4旋轉控制工件的拋光效果,所述行駛輪2形成為具有剎車功能的萬向輪,通過在所述支撐腿1的底部設置具有剎車功能的萬向輪,不僅能夠保證拋光機的靈活性,為拋光機的移動提供方便,而且能夠保證拋光機工作過程中的穩定性,防止拋光機在工作中因產生振動造成拋光機的晃動,所述支撐盤4下方設有接水盤11,所述轉動電機5貫穿所述接水盤11,通過在所述支撐盤4的下方設置所述接水盤11,利用所述接水盤11防止所述噴水管9中的水流灑落到底面或進入拋光機的內部損壞拋光機,延長了拋光機的使用壽命,提升了拋光機的工作性能,所述接水盤11形成為環形圓盤,所述接水盤11的內側設有向上豎直向上延伸的翻邊12,所述接水盤11的外側連通出水管13,將所述接水盤11設置成環形,將所述活動電機設置在所述接水盤11的內側,在防止水流灑落的基礎上,消除了接水盤11對活動電機的影響,而且通過在所述接水盤11的內側設置翻邊12,能夠防止水流從所述接水盤11的內側流出,設置在所述接水盤11外側的所述出水管13能夠將所述接水盤11中的水流排出,防止水流集聚影響拋光機正常工作。
本實用新型在使用過程中,將需要拋光加工的工件放置在所述支撐盤4中,根據工件的加工要求,利用所述活動電機驅動所述支撐盤4旋轉,旋轉到合適的位置後停止旋轉,然後啟動所述拋光電機7驅動所述拋光圓盤8,利用所述拋光圓盤8拋光工件,並開啟所述噴水管9,利用所述噴水管9噴射水流為工件降溫。
對於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實用新型不限於上述示範性實施例的細節,而且在不背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徵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本實用新型,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範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實用新型的範圍由所附權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說明限定,因此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義和範圍內的所有變化囊括在本實用新型內,不應將權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圖標記視為限制所涉及的權利要求。
此外,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並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