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燒陶粒輥壓造粒機的製作方法
2023-06-13 08:51:16 1

本實用新型涉及陶粒的造粒裝置,具體地指一種免燒陶粒輥壓造粒機。
背景技術:
免燒陶粒不經高溫燒制,在常溫下造粒,配比混料之後,通過對輥壓制設備碾壓成型,經自然養護而成的圓形或不規則形顆粒。它的外殼呈陶質狀,投有光澤,堅硬而粗糙,內部多孔。
現有的輥壓造粒機在進行造粒作業時,容易使物料粘結在壓輥凹槽內,不易脫落,降低了造粒效率及造粒質量;此外,輥壓機長時間處於工作狀態,對輥槽的定位易發生偏移,從而使得壓制的顆粒大小不一,有部分被碾碎,影響成品的產量和硬度、顆粒的飽滿度。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種免燒陶粒輥壓造粒機,該輥壓造粒機設計有卸料裝置,可防止造粒過程中物料擠壓成型後,粘結在壓輥凹槽內部不易脫落。此外,還可以可調節第一壓輥和第二壓輥之間的間隙,避免了物料被碾碎,增加成品的產量、硬度和飽滿度,造粒質量穩定。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設計的免燒陶粒輥壓造粒機,包括機架、設置在機架上帶有外齒輪的第一壓輥、與第一壓輥平行布置且可與其相嚙合的第二壓輥、設置在第一壓輥與第二壓輥中間上方的進料裝置、用於驅動第一壓輥旋轉的第一驅動電機、用於驅動第二壓輥旋轉的第二驅動電機、以及設置在機架上用於支撐第一壓輥和第二壓輥的支撐框架;所述第一壓輥與第二壓輥之間留有用於造粒的嚙合空間,所述第一壓輥的一側設置有用於反刮粘接物的卸料裝置;
所述支撐框架上設置有平行布置的第一鎖緊螺杆和第二鎖緊螺杆,所述第一鎖緊螺杆和第二鎖緊螺杆均套設有相對布置的第一軸承座和第二軸承座,所述第一壓輥的兩端分別通過軸承安裝在第一軸承座上,所述第二壓輥的兩端分別通過軸承安裝在第二軸承座上;所述第一驅動電機的輸出軸與第一壓輥的轉軸傳動連接,所述第二驅動電機的輸出軸與第二壓輥的轉軸傳動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進料裝置包括進料倉和設置在進料倉下方與其連通的進料鬥,所述進料鬥內設置有用於將物料向下擠壓的螺旋攪拌器。這樣,物料可以通過螺旋攪拌推壓至第一壓輥與第二壓輥之間,加料方便、便捷。
進一步地,所述卸料裝置包括卸料器、設置在卸料器上方的弧形卸料刮板,所述弧形卸料刮板的內壁與第一壓輥的外壁相貼合,所述卸料器的底部與機架的頂端面固定連接。這樣,作業過程中弧形卸料刮板可以反刮第一壓輥上成型顆粒間的粘結物料,易於卸料。
進一步地,所述機架的底部設置有傾斜式出料口。這樣,成型後的陶粒可以直接出料,縮短了出料時間。
進一步地,第一軸承座和第二軸承座均包括軸承座本體和設置在軸承座本體下方與其底端面固定連接的固定環,所述固定環套設在第一鎖緊螺杆或者第二鎖緊螺杆上,所述固定環的兩端設置有用於對其進行限位的鎖緊螺母。這樣,可以通過轉動鎖緊螺母調整第一軸承座與第二軸承座之間的間隙,從而可以對長時間處於工作狀態的第一壓輥與第二壓輥進行間隙調整,使造粒機造出的粒大小相同。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壓輥和第二壓輥的內部均設置有加熱裝置。這樣,兩組壓輥內部可以加熱,加快造粒後顆粒脫落,減少物料粘結。
再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壓輥的外徑與第二壓輥的外徑相同。
更進一步地,所述第一鎖緊螺杆與第二鎖緊螺杆的長度相等。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優點:
其一,本實用新型在第一壓輥的一側設計有卸料裝置,可防止造粒過程中物料擠壓成型後,粘結在壓輥凹槽內部不易脫落,從而提高了造粒效率及造粒質量。
其二,本實用新型的可以通過轉動鎖緊螺母調整第一軸承座與第二軸承座之間的間隙,從而可以對長時間處於工作狀態的第一壓輥與第二壓輥進行間隙調整,使造粒機造出的粒大小相同,避免了物料被碾碎,增加成品的產量、硬度和飽滿度,造粒質量穩定。
其三,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壓輥和第二壓輥的內部均設置有加熱裝置,兩組壓輥內部可以加熱,加快造粒後顆粒脫落,減少物料粘結。
其四,本實用新型結構設計高效合理,生產效率提高顯著,具備較高的實用性。
附圖說明
圖1為一種免燒陶粒輥壓造粒機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第一壓輥和第二壓輥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1中卸料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機架1、第一壓輥2、第二壓輥3、進料裝置4、第一驅動電機5、第二驅動電機6、支撐框架7、嚙合空間8、卸料裝置9、第一鎖緊螺杆10、第二鎖緊螺杆11、第一軸承座12、第二軸承座13、進料倉14、進料鬥15、螺旋攪拌器16、卸料器17、弧形卸料刮板18、出料口19、軸承座本體20、固定環21、鎖緊螺母22、加熱裝置23。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圖中所示的一種免燒陶粒輥壓造粒機,包括機架1、設置在機架1上帶有外齒輪的第一壓輥2、與第一壓輥2平行布置且可與其相嚙合的第二壓輥3、設置在第一壓輥2與第二壓輥3中間上方的進料裝置4、用於驅動第一壓輥2旋轉的第一驅動電機5、用於驅動第二壓輥3旋轉的第二驅動電機6、以及設置在機架1上用於支撐第一壓輥2和第二壓輥3的支撐框架7;第一壓輥2與第二壓輥3之間留有用於造粒的嚙合空間8,第一壓輥2和第二壓輥3的內部均設置有加熱裝置23,這樣,兩組壓輥內部可以加熱,加快造粒後顆粒脫落,減少物料粘結。第一壓輥2的外徑與第二壓輥3的外徑相同,第一壓輥2的一側設置有用於反刮粘接物的卸料裝置9;機架1的底部設置有傾斜式出料口19,成型後的陶粒可以直接出料,縮短了出料時間。
上述技術方案中,支撐框架7上設置有平行布置的第一鎖緊螺杆10和第二鎖緊螺杆11,第一鎖緊螺杆10與第二鎖緊螺杆11的長度相等。第一鎖緊螺杆10和第二鎖緊螺杆11均套設有相對布置的第一軸承座12和第二軸承座13,第一壓輥2的兩端分別通過軸承安裝在第一軸承座12上,第二壓輥3的兩端分別通過軸承安裝在第二軸承座13上;第一驅動電機5的輸出軸與第一壓輥2的轉軸傳動連接,第二驅動電機6的輸出軸與第二壓輥3的轉軸傳動連接。
上述技術方案中,進料裝置4包括進料倉14和設置在進料倉14下方與其連通的進料鬥15,進料鬥15內設置有用於將物料向下擠壓的螺旋攪拌器16。這樣,物料可以通過螺旋攪拌推壓至第一壓輥與第二壓輥之間,加料方便、便捷。卸料裝置9包括卸料器17、設置在卸料器17上方的弧形卸料刮板18,弧形卸料刮板18的內壁與第一壓輥2的外壁相貼合,卸料器17的底部與機架1的頂端面固定連接。這樣,作業過程中弧形卸料刮板18可以反刮第一壓輥上成型顆粒間的粘結物料,易於卸料。第一軸承座12和第二軸承座13均包括軸承座本體20和設置在軸承座本體20下方與其底端面固定連接的固定環21,固定環21套設在第一鎖緊螺杆10或者第二鎖緊螺杆11上,所述固定環21的兩端設置有用於對其進行限位的鎖緊螺母22。這樣,可以通過轉動鎖緊螺母22調整第一軸承座12與第二軸承座13之間的間隙,從而可以對長時間處於工作狀態的第一壓輥2與第二壓輥3進行間隙調整,使造粒機造出的粒大小相同。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應當指出,任何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所揭露的技術範圍內,可輕易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