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成像盒晶片及成像盒的製作方法
2023-06-13 02:43:31 1
專利名稱:一種成像盒晶片及成像盒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列印設備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成像盒晶片及成像盒。
背景技術:
隨著經濟發展的需要,印表機成為了辦公的必要設備,為了較好地輸出高質量的圖像和文字,現有的列印材料容器,如成像盒上固定有一個具備存儲記憶功能的成像盒晶片,用於記錄成像盒的有關信息,如著色劑顏色、成像盒序列號和生產日期等數據。當成像盒安裝到印表機中時,成像盒晶片與印表機內部的接觸機構電連接,進而實現成像盒晶片與印表機之間的電連接。圖1公開了一種成像盒晶片的結構示意圖,包括電路板100、控制電路和薄片型接觸點Iio 190,其中薄片型接觸點110 190分行排列設置在電路板100的一側,控制電路設置在相對的另一側。圖2公開了一種固定在印表機內部的接觸機構的結構示意圖,多個導電的彈性金屬爪件203和204通過深淺不同的凹槽201和202交錯夾持在接觸機構上,每個彈性金屬爪件上設置有一個接觸部,且接觸部210 290與成像盒晶片上的薄片型接觸點110 190 —一對應。當成像盒安裝到印表機中時,成像盒晶片上的薄片型接觸點 110 190分別與各自對應的接觸機構上的接觸部210 四0電連接,即成像盒晶片與印表機實現電連接。圖2所示的接觸機構的接觸部具有耐折度,成像盒安裝和拆除過程中,接觸部被擠壓。隨著成像盒安裝和拆除的次數增加,接觸部被擠壓次數增加,致使接觸部在印表機壽命未終止時,失去彈性,進而造成成像盒晶片和印表機之間的電連接出現故障次數增加,降低連接穩定性。同時,當接觸機構的接觸部失去彈性時,需要由專業的維修人員進行維護, 進而增加了維護難度。
實用新型內容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成像盒晶片及成像盒,通過設置在成像盒晶片上的導電金屬針與固定在印表機中的接觸機構的彈性金屬爪件的平滑區電連接, 進而實現成像盒晶片與印表機之間的電連接,提高連接穩定性,降低了維護難度。技術方案如下基於本實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一種成像盒晶片,包括電路板,設置在電路板側面的控制電路,所述電路板上設置有至少一個與固定在印表機中的接觸機構的彈性金屬爪件的平滑區電連接的導電金屬針。優選地,所述導電金屬針上具有至少一個與固定在印表機中的接觸機構的彈性金屬爪件的平滑區電連接的接觸部。優選地,所述導電金屬針的一端固定在電路板上。優選地,所述導電金屬針的另一端固定在電路板上。優選地,所述導電金屬針的另一端可活動地插入電路板的通孔或者懸空。[0011]優選地,所述電路板上開有縫隙,所述接觸部穿過所述縫隙與固定在印表機中的接觸機構的彈性金屬爪件的平滑區電連接。優選地,不同導電金屬針的接觸部排列成一條與電路板底邊平行或者斜交的直線或者不同導電金屬針的接觸部交錯排列成多行。優選地,所述導電金屬針的一端通過貼焊方式固定在電路板上或者通過插焊方式固定在電路板的通孔處或者通過夾焊方式固定在電路板的凹槽中。優選地,不同導電金屬針的接觸部排列成一條與電路板底邊平行或者斜交的直線或者不同導電金屬針的接觸部交錯排列成多行。優選地,所述電路板上還設置有至少一個薄片型接觸點。優選地,所述接觸部和所述薄片型接觸點排列成一條與電路板底邊平行或者斜交的直線或者所述接觸部和所述薄片型接觸點交錯排列成多行。優選地,所述導電金屬針為直線型導電金屬針或者彎曲拱型導電金屬針。優選地,所述導電金屬針的一端通過貼焊方式固定在電路板上或者通過插焊方式固定在電路板的通孔處或者通過夾焊方式固定在電路板的凹槽中。基於本實用新型的另一方面,還提供一種成像盒,包括成像盒本體,還包括上述成像盒晶片,所述成像盒晶片固定在所述成像盒本體上。應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設置在成像盒晶片上的導電金屬針與固定在印表機中的接觸機構的彈性金屬爪件的平滑區電連接。每個成像盒晶片的導電金屬針在成像盒安裝和拆除過程中被擠壓,即每個成像盒晶片的導電金屬針在印表機壽命過程中只擠壓兩次,相對於接觸機構的接觸部的擠壓次數明顯降低,降低故障率,進而提高連接穩定性。同時,當接觸機構中與成像盒晶片電連接的接觸部失去彈性時,成像盒晶片的導電金屬針與接觸機構的彈性金屬爪件的平滑區仍電連接,即成像盒晶片與印表機仍電連接,因此用戶不需要更換接觸機構,若成像盒晶片的導電金屬針失去彈性時,用戶可以自己更換成像盒晶片,進而降低了維護難度。
圖1為現有成像盒晶片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現有接觸機構的結構示意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成像盒晶片的一種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成像盒晶片與接觸機構的連接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成像盒晶片的另一種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成像盒晶片的再一種結構示意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成像盒晶片的再一種結構示意圖; 圖8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成像盒晶片的再一種結構示意圖; 圖9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成像盒晶片的再一種結構示意圖; 圖10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成像盒晶片的再一種結構示意圖; 圖1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成像盒晶片的再一種結構示意圖; 圖1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成像盒晶片的再一種結構示意圖; 圖1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成像盒晶片的再一種結構示意4[0034]圖1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成像盒晶片的再一種結構示意圖;圖1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成像盒晶片的再一種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本領域技術人員更好的理解本實用新型,首先對貼焊、插焊和夾焊進行說明。貼焊導電金屬針的一端焊接在電路板的任一側面;插焊導電金屬針的一端插入電路板的通孔,並在通孔處焊接;夾焊導電金屬針的一端彎折,彎折部夾在電路板的凹槽,並在凹槽中焊接。發明人經過長時間實踐發現,固定在印表機內的接觸機構的接觸部隨著成像盒安裝和拆除的次數增加,被擠壓次數增加,致使在印表機壽命未終止時,接觸部失去彈性,進而造成成像盒晶片與印表機之間的電連接出現故障,降低連接穩定性。同時,當接觸機構的接觸部失去彈性時,需要由專業的維修人員進行維護,進而增加了維護難度。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成像盒晶片,成像盒晶片上設置有導電金屬針,導電金屬針與固定在印表機中的接觸機構的彈性金屬爪件的平滑區電連接。下面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請參見圖3,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成像盒晶片的一種結構示意圖,包括電路板300、控制電路301設置在電路板300側面。電路板300上還設置有至少一個導電金屬針302,導電金屬針302與固定在印表機中的接觸機構的彈性金屬爪件的平滑區電連接,如圖4所示。圖4中導電金屬針302與固定在印表機中的接觸機構的彈性金屬爪件的平滑區電連接,接觸機構中每個彈性金屬爪件203和204通過各自的接觸部與印表機的電極510 590連接,進而實現了成像盒晶片與印表機的電連接。上述導電金屬針302上還具有至少一個接觸部303,如圖3所示。接觸部303與固定在印表機中的接觸機構的彈性金屬爪件的平滑區電連接。導電金屬針302可以兩端固定在電路板300上,也可以一端固定在電路板300上,另一端可活動地插入電路板的通孔中或者懸空。具體參見圖3、圖5、圖6、圖7、圖8和圖9。圖3、圖5和圖6提供的成像盒晶片中導電金屬針302兩端固定在電路板300上。 其中圖3中導電金屬針302兩端通過貼焊方式固定在電路板300與設置有控制電路301 相對的側面上。當然,圖3中導電金屬針302兩端還可以穿過電路板300,通過貼焊方式固定在電路板300設置有控制電路301的側面上。圖5中電路板300上設置有通孔304,導電金屬針302兩端通過插焊方式固定在電路板300的通孔304處。圖6中電路板300上設置有凹槽305,導電金屬針302兩端通過夾焊方式固定在電路板300的凹槽中。圖7、圖8和圖9提供的成像盒晶片中導電金屬針302 —端固定在電路板300,另一端可活動地插入電路板300上設置的通孔304中。其中圖7中導電金屬針302 —端通過貼焊方式固定在電路板300與設置有控制電路301相對的側面上,另一端可活動地插入電路板300上設置的通孔304中。當然,圖7中導電金屬針302 —端還可以穿過電路板300, 通過貼焊方式固定在電路板300設置有控制電路301的側面上,另一端可活動地插入電路板300上設置的通孔304中。圖8中導電金屬針302 —端通過插焊方式固定在電路板300 的通孔304處,另一端可活動地插入電路板300上設置的通孔304中。圖9中電路板300 上設置有凹槽305,導電金屬針302 —端通過夾焊方式固定在電路板300的凹槽305中,另一端可活動地插入電路板300上設置的通孔304中。當然,導電金屬針302的另一端還可以懸空設置,對此不加以限制。請參閱圖10,圖10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成像盒晶片的再一種結構示意圖, 與圖3所示的成像盒晶片不同之處在於,圖10所示的成像盒晶片中電路板300上開有縫隙 306,接觸部303穿過縫隙306與固定在印表機中的接觸機構的彈性金屬爪件的平滑區電連接。導電金屬針302的兩端通過貼焊方式固定在設置有控制電路301的電路板300的側面。 當然,圖10中導電金屬針302兩端還可以穿過電路板300,通過貼焊方式固定在電路板300 與設置有控制電路301相對的側面上。為了使本領域技術人員更加直接地理解本實用新型,圖11提供了的成像盒晶片中電路板300上開有縫隙306,且電路板300設置有多個導電金屬針302,導電金屬針302 的兩端通過貼焊方式固定在設置有控制電路301的電路板300的側面,其接觸部303穿過縫隙306。當成像盒安裝到印表機上時,成像盒晶片的接觸部303與固定在印表機中的接觸機構的彈性金屬爪件的平滑區電連接。圖10所示的成像盒晶片中導電金屬針302還可以通過插焊方式固定在電路板300的通孔處,或者通過夾焊方式固定在電路板300的凹槽中, 如圖12所示,圖12所示的成像盒晶片導電金屬針302通過插焊方式固定在電路板300的通孔處。當然,圖10所示的成像盒晶片中導電金屬針302還可以將一端通過貼焊方式固定在電路板300上,或者通過插焊方式固定在電路板300的通孔處,或者通過夾焊方式固定在電路板300的凹槽中,另一端則可活動地插入到電路板300的通孔中或者懸空,如圖13所示。圖1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成像盒晶片的再一種結構示意圖,其中,導電金屬針 302 —端通過貼焊方式固定在設置有控制電路301的電路板300的側面,另一端懸空。圖 14提供了的成像盒晶片中電路板300上開有縫隙306,且電路板300設置有多個導電金屬針302,導電金屬針302的一端通過貼焊方式固定在設置有控制電路301的電路板300的側面,另一端懸空,其接觸部303穿過縫隙306。當成像盒安裝到印表機上時,成像盒晶片的接觸部303與固定在印表機中的接觸機構的彈性金屬爪件的平滑區電連接。上述縫隙306要保證導電金屬針302的接觸部303可以穿過,縫隙306可以包括貫穿電路板的一個或者多個孔,如圖11所示,也可以為圖13所示的寬槽或者其他形狀,對此不加以限制。上述導電金屬針302可以通過在電路板300上焊接一個或者多個金屬塊,通過切割金屬塊的方式形成。接觸部303可以圓弧面型接觸部,也可以為三角型接觸部,還可以是導電金屬針302可活動的一端。為了便於成像盒晶片的安裝及電連接的穩定性,接觸部303 為圓弧面型接觸部。接觸部303可以位於導電金屬針302的中間部位,也可以位於導電金屬針302的頂部。不同導電金屬針302上的接觸部303可以排列成一條與電路板300底邊平行或者斜交的直線,也可以根據應用場景需要,接觸部303交錯地排列成多行。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對上述接觸部303的形狀,位置以及排列不加以限制。上述圖3至圖14中,導電金屬針302為彎曲拱型導電金屬針。當然,導電金屬針 302還可以為直線型導電金屬針,如圖15所示。導電金屬針302還可以是其他形狀,對此不加以限制。圖15提供了另一種成像盒晶片,與圖3提供的成像盒晶片的不同之處在於導電金屬針302為直線型導電金屬針。直線型導電金屬針一端固定在電路板300上,另一端作為接觸部303與固定在印表機中的接觸機構的彈性金屬爪件的平滑區電連接。直線型導電金屬針一端固定方式可以為通過貼焊方式固定在電路板上或者通過插焊方式固定在電路板的通孔處或者通過夾焊方式固定在電路板的凹槽中。圖15提供的成像盒晶片直線型導電金屬針一端通過插焊方式固定在電路板300的通孔304處。當圖15提供的成像盒晶片設置有多個直線型導電金屬針時,直線型導電金屬針排列成一條與電路板300底邊平行或者斜交直線。當然,直線型導電金屬針還可以交錯排列成多行,對此不加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成像盒晶片中,電路板300上還設置有至少一個導電金屬針302,還可以在電路板300上設置有至少一個與接觸機構的接觸部電連接的薄片型接觸點。當成像盒晶片中的導電金屬針302失去彈性,而接觸機構的接觸部未失去彈性時,保證成像盒晶片與印表機之間電連接。導電金屬針302的接觸部303和薄片型接觸點可以排列成一條與電路板300底邊平行或者斜交的直線,或者接觸部303和薄片型接觸點交錯排列成多行,對此不加以限制。應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設置在成像盒晶片上的導電金屬針302與固定在印表機中的接觸機構的彈性金屬爪件的平滑區電連接。每個成像盒晶片的導電金屬針302在成像盒安裝和拆除過程中被擠壓,即每個成像盒晶片的導電金屬針302在印表機壽命過程中只擠壓兩次,相對於接觸機構的彈性金屬爪件的擠壓次數明顯降低,降低故障率,進而提高連接穩定性。同時,當接觸機構中與成像盒晶片電連接的接觸部失去彈性時,成像盒晶片的導電金屬針302與接觸機構的彈性金屬爪件的平滑區仍電連接,即成像盒晶片與印表機仍電連接,因此用戶不需要更換接觸機構,若成像盒晶片的導電金屬針302失去彈性時,用戶可以自己更換成像盒晶片,進而降低了維護難度。此外,由於導電金屬針302在印表機壽命過程中只擠壓兩次,所以導電金屬針302的耐折度低於接觸機構的接觸部的耐折度,使用一般的金屬製造導電金屬針即可,進而降低了成本。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還提供一種成像盒,包括成像盒本體和固定在成像盒本體上的成像盒晶片,成像盒晶片包括電路板,設置在電路板側面的控制電路,電路板上設置有至少一個與固定在印表機中的接觸機構的彈性金屬爪件的平滑區電連接的導電金屬針。成像盒晶片的結構示意圖請參閱上述圖3至圖15,對此不再加以闡述。在圖3至圖15提供的成像盒晶片的電路板300上還可以設置有至少一個與接觸機構的接觸部電連接的薄片型接觸點。當成像盒晶片中的導電金屬針302失去彈性,而接觸機構的接觸部未失去彈性時,保證成像盒晶片與印表機之間電連接。應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成像盒,可以提高成像盒與印表機電連接的穩定性,降低維護難度。對所公開的實施例的上述說明,使本領域專業技術人員能夠實現或使用本實用新型。對這些實施例的多種修改對本領域的專業技術人員來說是顯而易見的,本文中所定義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範圍的情況下,在其它實施例中實現。因此, 本實用新型將不會被限制於本文所示的這些實施例,而是要符合與本文所公開的原理和新穎特點相一致的最寬範圍。
權利要求1.一種成像盒晶片,包括電路板,設置在電路板側面的控制電路,其特徵在於,所述電路板上設置有至少一個與固定在印表機中的接觸機構的彈性金屬爪件的平滑區電連接的導電金屬針。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盒晶片,其特徵在於,所述導電金屬針上具有至少一個與固定在印表機中的接觸機構的彈性金屬爪件的平滑區電連接的接觸部。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盒晶片,其特徵在於,所述導電金屬針的一端固定在電路板上。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成像盒晶片,其特徵在於,所述導電金屬針的另一端固定在電路板上。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成像盒晶片,其特徵在於,所述導電金屬針的另一端可活動地插入電路板的通孔或者懸空。
6.根據權利要求2至5任意一項所述的成像盒晶片,其特徵在於,所述電路板上開有縫隙,所述接觸部穿過所述縫隙與固定在印表機中的接觸機構的彈性金屬爪件的平滑區電連接。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成像盒晶片,其特徵在於,不同導電金屬針的接觸部排列成一條與電路板底邊平行或者斜交的直線或者不同導電金屬針的接觸部交錯排列成多行。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成像盒晶片,其特徵在於,所述導電金屬針的一端通過貼焊方式固定在電路板上或者通過插焊方式固定在電路板的通孔處或者通過夾焊方式固定在電路板的凹槽中。
9.根據權利要求2至5任意一項所述的成像盒晶片,其特徵在於,不同導電金屬針的接觸部排列成一條與電路板底邊平行或者斜交的直線或者不同導電金屬針的接觸部交錯排列成多行。
10.根據權利要求1至5任意一項所述的成像盒晶片,其特徵在於,所述電路板上還設置有至少一個薄片型接觸點。
11.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成像盒晶片,其特徵在於,所述接觸部和所述薄片型接觸點排列成一條與電路板底邊平行或者斜交的直線或者所述接觸部和所述薄片型接觸點交錯排列成多行。
12.根據權利要求1至5任意一項所述的成像盒晶片,其特徵在於,所述導電金屬針為直線型導電金屬針或者彎曲拱型導電金屬針。
13.根據權利要求1至5任意一項所述的成像盒晶片,其特徵在於,所述導電金屬針的一端通過貼焊方式固定在電路板上或者通過插焊方式固定在電路板的通孔處或者通過夾焊方式固定在電路板的凹槽中。
14.一種成像盒,包括成像盒本體,其特徵在於,還包括如權利要求1至13任意一項所述的成像盒晶片,所述成像盒晶片固定在所述成像盒本體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成像盒晶片及成像盒。一種成像盒晶片,包括電路板,設置在電路板側面的控制電路,電路板上設置有至少一個與固定在印表機中的接觸機構的彈性金屬爪件的平滑區電連接的導電金屬針。應用上述技術方案,導電金屬針與接觸機構的彈性金屬爪件的平滑區電連接。每個導電金屬針在印表機壽命過程中只擠壓兩次,相對於接觸機構的接觸部的擠壓次數明顯降低,降低故障率,進而提高連接穩定性。同時,接觸機構中與成像盒晶片電連接的接觸部失去彈性時,成像盒晶片與印表機仍電連接,因此用戶不需要更換接觸機構,若成像盒晶片的導電金屬針失去彈性時,用戶可以自己更換成像盒晶片,進而降低了維護難度。
文檔編號H01R13/24GK202033590SQ201120147239
公開日2011年11月9日 申請日期2011年5月10日 優先權日2011年5月10日
發明者汪棟傑 申請人:珠海艾派克微電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