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碎錘前缸體潤滑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6-13 01:47:16 1
專利名稱:破碎錘前缸體潤滑結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於機械技術領域,涉及一種破碎錘,特別是一種破碎錘前缸體潤滑結構。
背景技術:
在國內市場上前缸體潤滑結構部位基本以內外套中間位置為注入點。當黃油打入時通過釺杆運動來滿足內外套的潤滑,但由於潤滑不均勻,導致內外套磨損很快、壽命低, 溫度升高時,黃油從扁銷孔口滲出比較嚴重,造成部分的浪費。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有的技術存在上述問題,提出了一種潤滑效果好、持久耐用,能有效降低內外套磨損的破碎錘前缸體潤滑結構。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可通過下列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破碎錘前缸體潤滑結構,設置在前缸體上,所述的前缸體內安裝有內套和外套,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前缸體在內套和外套所裝配的位置處分別開設有注入口,在所述的內套和外套與各自注入口所相對應的位置處開設有沿周向方向均勻分布的小孔。在上述的破碎錘前缸體潤滑結構中,所述的內套和外套的外壁上均開設有環形凹槽,上述的小孔位於所述的凹槽內。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破碎錘前缸體潤滑結構通過在原有設計的黃油注入口的基礎上,再添加一個黃油注入口且這兩個注入口分別設在前缸體內套和外套所裝配的位置上, 使得釺杆在工作中來回運動時,黃油進行了合理的分配以後既持久又耐用,還減少了浪費。同時在內套和外套所對應的黃油注入口處開設凹槽,並在凹槽內均勻分布有小孔,使得當內套和外套內注入黃油時,黃油會保存在凹槽內,可以延長使用周期。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中A處的放大結構示意圖。圖中,1、前缸體;11、注入口 ;2、釺杆;3、內套;4、凹槽;5、小孔;6、外套。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是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並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的描述,但本實用新型並不限於這些實施例。如圖1和圖2所示,本破碎錘前缸體潤滑結構設置在前缸體1上,在前缸體1內安裝有內套3和外套6,在前缸體1在內套3和外套6所裝配的位置處分別開設有注入口 11, 在內套3和外套6與各自注入口 11所相對應的位置處開設有環形凹槽4並在環形凹槽4 內開設有沿周向方向均勻分布的小孔5。通過凹槽4使得當內套3和外套6內注入黃油時,黃油便會保存在凹槽4內,延長黃油的使用周期。本破碎錘前缸體潤滑結構通過在原有設計的黃油注入口 11的基礎上,再添加一個黃油注入口 11且這兩個注入口 11分別設在前缸體1內套3和外套6所裝配的位置上,使得釺杆2在工作中來回運動時,黃油進行了合理的分配以後既持久又耐用,還減少了浪費。 釺杆2的持續運動,同時將內套3和外套6上的黃油均勻的分布到前缸體1內孔四周及扁銷上,使釺杆2運動順暢,接觸部件減少了磨損。本文中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精神作舉例說明。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採用類似的方式替代,但並不會偏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範圍。
權利要求1.一種破碎錘前缸體潤滑結構,設置在前缸體(1)上,所述的前缸體(1)內安裝有內套(3)和外套(6),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前缸體(1)在內套(3)和外套(6)所裝配的位置處分別開設有注入口(11),在所述的內套⑶和外套(6)與各自注入口(11)所相對應的位置處開設有沿周向方向均勻分布的小孔(5)。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破碎錘前缸體潤滑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內套(3)和外套 (6)的外壁上均開設有環形凹槽(4),上述的小孔(5)位於所述的凹槽(6)內。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破碎錘前缸體潤滑結構,屬於機械技術領域。它解決了現有的破碎錘前缸體潤滑結構潤滑效果差、配件容易磨損的問題。本破碎錘前缸體潤滑結構設置在前缸體上,所述的前缸體內安裝有內套和外套,所述的前缸體在內套和外套所裝配的位置處分別開設有注入口,在所述的內套和外套與各自注入口所相對應的位置處開設有沿周向方向均勻分布的小孔。本破碎錘前缸體潤滑結構具有具有潤滑效果好、持久耐用的優點。
文檔編號E02F5/30GK202248008SQ20112039323
公開日2012年5月30日 申請日期2011年10月11日 優先權日2011年10月11日
發明者林雨才 申請人:溫嶺市貝力特機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