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高鐵直流電機的附極線圈的製作方法
2023-06-13 12:33:41 1

本實用新型涉及直流電機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高鐵直流電機的附極線圈。
背景技術:
相較於交流電機,直流電機具有優良的調速性能和較大的過載能力,可實現頻繁的無級快速啟動、制動和反轉等操作,不但能滿足礦山冶金、紡織印刷、化工等生產的需求,而且,還被廣泛的應用於高鐵等交通運輸中。
直流電機的定子線圈包括主極線圈和附極線圈,主極線圈提供主要的磁場變化,為轉子提供主要的動能;而附極線圈則主要輔助主機線圈來改變轉子的轉動方向。在普通的直流電機中,定子線圈的主要發熱源為主極線圈,而附極線圈的結構較為簡單,便於散熱。
對應用於高鐵動車上的直流電動機具有特殊的要求,由於高鐵動車的機動性較強,其直流電動機須具有較強的換向性能,這就對其附極線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現有的高鐵用直流電機容量大,啟停頻繁,發熱厲害,因此,亟需一種具有較好的散熱性的附極線圈。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為了彌補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結構簡單、散熱性好的高鐵直流電機的附極線圈,解決了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高鐵直流電機的附極線圈,包括由單根扁銅線扁繞而成的扁銅線線圈,該扁銅線線圈的層數為一層,匝數為14匝,所述扁銅線截面的厚度為7-11mm,寬度為18-26mm;在所述扁銅線線圈的匝間設有匝間絕緣層,所述匝間絕緣層為NOMEX紙和玻璃坯布,在扁銅線線圈上設有對地絕緣層,該對地絕緣層為亞龍帶;所述匝間絕緣層的厚度為0.4-0.6mm,所述對地絕緣層的厚度為4-5.5mm。
進一步優化地,所述扁銅線截面的厚度為8.7mm,寬度為22.25mm。
進一步優化地,所述匝間絕緣層的厚度為0.51mm,所述對地絕緣層的厚度為4.56mm。
進一步優化地,所述匝間絕緣層包括3層NOMEX紙和3層玻璃坯布。
進一步優化地,所述對地絕緣層包括兩層亞龍帶。
進一步優化地,在所述對地絕緣層外設有一層聚醯亞胺膠帶。
進一步優化地,所述扁銅線線圈的水平截面的形狀包括兩條相平行的直線段,兩直線段的兩端分別通過一弧形段對應連接,所述扁銅線線圈的兩引線位於兩直線段的同一端且相向彎曲設置。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亞龍帶是一種加了導熱性好的填料的矽酮膠的帶狀物,具有良好的導熱性能和絕緣性能,可從市場上採購。因此,該亞龍帶使本附極線圈具有較好的散熱性能和對地絕緣性能。NOMEX紙和玻璃坯布的設計,使本附極線圈具有較好的匝間絕緣性。本附極線圈的扁銅線線圈為採用單根扁銅線扁繞而成,層數為單層,保證了本附極線圈具有較好的散熱性能。綜上,本高鐵直流電機的附極線圈具有結構簡單、散熱性好的特點,適於廣泛推廣應用。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側視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局部截面示意圖。
圖5為本圖4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中,1、扁銅線線圈,2、NOMEX紙,3、玻璃坯布,4、亞龍帶,5、聚醯亞胺膠帶,6、直線段,7、弧形段,8、引線。
具體實施方式
為能清楚說明本方案的技術特點,下面通過具體實施方式,並結合其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闡述。
如圖1-5所示,該高鐵直流電機的附極線圈,包括由單根扁銅線扁繞而成的扁銅線線圈1,該扁銅線線圈1的層數為一層,匝數為14匝,所述扁銅線截面的厚度為7-11mm,寬度為18-26mm;在所述扁銅線線圈1的匝間設有匝間絕緣層,所述匝間絕緣層為NOMEX紙2和玻璃坯布3,在扁銅線線圈1上設有對地絕緣層,該對地絕緣層為亞龍帶4;所述匝間絕緣層的厚度為0.4-0.6mm,所述對地絕緣層的厚度為4-5.5mm;所述扁銅線截面的厚度為8.7mm,寬度為22.25mm,所述匝間絕緣層的厚度為0.51mm,所述對地絕緣層的厚度為4.56mm;所述匝間絕緣層包括3層NOMEX紙2和3層玻璃坯布3;所述對地絕緣層包括兩層亞龍帶4;在所述對地絕緣層外設有一層聚醯亞胺膠帶5;所述扁銅線線圈1的水平截面的形狀包括兩條相平行的直線段6,兩直線段6的兩端分別通過一弧形段7對應連接,所述扁銅線線圈1的兩引線8位於兩直線段7的同一端且相向彎曲設置。
該實施例通過上述的結構設計,不但保證了扁銅線線圈1具有良好的匝間絕緣性能;還使其具有良好的對地絕緣性能。同時,本高鐵直流電機的附極線圈還具有良好的散熱性能,能夠防止其由於溫度過高而損害其絕緣材料。
本實用新型未詳述之處,均為本技術領域技術人員的公知技術。最後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儘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宗旨和範圍,其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範圍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