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洲有哪些奇怪的地方(南美洲有三個地方叫)
2023-06-22 17:10:27 8
世界上,重名的國家和地區有很多,比如非洲有兩個國家叫「剛果」,有三個國家叫「幾內亞」。除非洲之外,南美洲也有三個地方叫蓋亞那,即蓋亞那(合眾國)、蘇利南(原荷屬蓋亞那)和法屬蓋亞那。
三個蓋亞那選擇了不一樣的道路,兩個分別脫離英國和荷蘭獨立,另一個則依然留在法國,成為法國的海外大區。
▲三個蓋亞那
除了英屬、法屬、荷屬之外,南美原本還存在西屬和葡屬的蓋亞那,加起來一共有五個蓋亞那。南美為什麼會有那麼多蓋亞那呢?為什麼有的蓋亞那消失,有的依然留在原宗主國,而有的卻選擇了獨立?
▲五個蓋亞那
一、瓜分蓋亞那,五個蓋亞那形成在歐洲殖民者到來之前,蓋亞那原本是一個地理概念。它包括南美洲北部的高原和沿海地區,主要以河流為界,在自然地理學上叫做「蓋亞那地盾」。
▲蓋亞那的地理概念
最早瓜分美洲的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作為大航海時期的開啟者,兩國在美洲展開了激烈的爭奪,雙方一度兵戎相見。因兩國都是極度狂熱的天主教國家,在殖民地爭奪問題上,天主教領袖的教皇成為了仲裁者。
1493年,教皇亞歷山大六世劃分出一條從南極到北極的子午線,即「教皇子午線」。但葡萄牙在美洲沒有領地,這個方案破產。1494年,在教皇的主持下,兩國締結《託德西拉斯條約》,以另一條子午線為準劃分美洲勢力範圍。
▲兩次教皇子午線的劃分
1494年的教皇子午線剛好橫穿了蓋亞那地區,葡萄牙獲得了蓋亞那高原東部,將它劃分在巴西總督轄區的阿馬帕州,西班牙則把剩餘的蓋亞那置於新格拉納達總督轄區。
16世紀開始,隨著西葡的衰落,荷蘭、英國和法國也把觸手伸到了美洲。雖然美洲被西葡瓜分得到了歐洲列強的默認,但北部的蓋亞那地區卻成為了列強競爭範圍。
1588年,英國通過戰勝西班牙,成為新興殖民帝國。1630年兩國籤訂《馬德裡條約》,西班牙將西屬蓋亞那的部分地區割讓英國,即「英屬蓋亞那」成立。
▲英西戰爭,英國戰勝西班牙,奪得海上霸權
英國的海上霸權面臨著荷蘭的競爭。英國通過頒布《航海條例》限制荷蘭,兩國先後爆發了三次英荷戰爭。
1663年,英國佔領荷蘭在北美哈德遜河口的殖民地,第二次英荷戰爭爆發。這次戰爭以荷蘭的勝利告終,1667年英荷籤訂《布雷達條約》,英國將英屬蓋亞那的部分地區割讓給荷蘭,但作為條件,英國換取哈德遜河口的殖民地,即紐約。「荷屬蓋亞那」成立。
▲荷蘭在曼哈頓島的殖民地-新阿姆斯特丹,即後來的紐約
法國也在開始向美洲大陸擴張。1643年,法國佔領蓋亞那東部的卡宴地區。
法國佔領該地引起了英葡兩國的不滿。葡萄牙以這裡是教皇子午線規定的葡萄牙勢力範圍為由,一直希望奪取這片土地。而英國和法國是老對手,自然不希望法國做大做強,因此極力支持葡萄牙。
18世紀末,法國爆發大革命,歐洲建立反法同盟對抗法國,西葡英三國都加入反法同盟陣營。1809年,英葡兩國組成聯軍,利用法國忙於歐洲戰事佔領法屬蓋亞那。
但葡萄牙人對這裡的佔領沒有持續太久。1814年法國戰敗,戰後為了不讓法國被過度削弱,保持歐陸平衡,英國卻同意將卡宴地區還給法國。自此,「法屬蓋亞那」確立。
▲第六次反法同盟戰爭,法國戰敗
經歷了大國長達幾個世紀的爭奪,英法荷西葡都沒有獨佔蓋亞那地區的能力。南美形成了英屬、法屬、荷屬、西屬和葡屬五個蓋亞那並立的局面。
▲五個蓋亞那分布圖
二、五個變三個西班牙將西屬蓋亞那,劃分給新格拉納達總督轄區的委內瑞拉都督轄區,葡萄牙則把蓋亞那地區劃分在巴西總督轄區,其餘三國則單獨成立「蓋亞那」。
蓋亞那地處熱帶地區,水熱資源充足,適合熱帶經濟作物的種植。但無一例外的是這裡的財富都掌握在宗主國手裡。19世紀初開始,西屬蓋亞那所在的新格拉那達總督轄區,在玻利瓦爾的帶領下,開啟了反西班牙運動。
▲南美獨立戰爭領導者-玻利瓦爾
而在南美南部的西屬殖民地,則形成了以聖馬丁為主的反西班牙勢力。在玻利瓦爾和聖馬丁一南一北的聯合夾擊下,西班牙遭遇潰敗,西屬殖民地紛紛獨立。西屬蓋亞那被併入了到了新獨立的國家-大哥倫比亞共和國(後來大哥倫比亞共和國解體,西屬蓋亞那併入委內瑞拉)。
葡屬蓋亞那所在的巴西,此時也發生了反葡鬥爭。19世紀20年代,葡萄牙爆發資產階級革命,王權旁落。為保護王室的權力,留守巴西的葡萄牙王子佩德羅宣布巴西獨立,葡屬蓋亞那劃分給巴西。
▲巴西帝國第一任皇帝,原葡萄牙王子
西屬和葡屬美洲獨立影響到了英國、法國和荷蘭的殖民統治。英屬、法屬和荷屬蓋亞那人民也紛紛起義,加入到反抗鬥爭中。然而三地人民的反抗不像西葡殖民地那樣聯合作戰,而是陷入了孤軍作戰的境地。
相比於衰落中的西葡,英法荷擁有更強大的軍事實力。三個蓋亞那的反抗鬥爭無一例外被鎮壓。從19世紀20年代到二戰後,南美一直保持了除三個蓋亞那是殖民地之外,其餘地區均是獨立國家的格局。
▲1823年,英屬蓋亞那奴隸起義
三、二戰後的不同選擇五國為了瓜分蓋亞那,曾進行了曠日持久的戰爭,導致該地土著人口急劇下降,為彌補勞動力人口的短缺,英法荷都從其他的殖民地引入勞動力。
英國主要從印度引進勞動力。從1838年到1917年,約有20萬印度勞工到達英屬蓋亞那。荷蘭主要從印尼的爪哇島(印度教和伊斯蘭教為主)和印度引進勞動力人口。
因此,在英屬和荷屬蓋亞那,印度裔佔據著主要比例。法國則主要從非洲引進勞動力,法屬蓋亞那的人口以非洲後裔和法國非洲黑白混血為主。
▲蘇利南(荷屬蓋亞那)人口比例,大多為掠奪的勞工後裔
當時選擇移民的人們,本國經濟狀況落後,因此來到蓋亞那也是為了更好的謀生,他們抵抗宗主國的情緒,沒有西葡殖民地的人民強烈。
但面對宗主國長期的壓迫,越來越多人開始覺醒。二戰後的民族解放浪潮席捲世界,英屬和荷屬蓋亞那人民掀起解放運動。
面對蓋亞那地區的獨立運動,英荷採取了不同的政策。受到二戰打擊嚴重的英國也希望順勢擺脫龐大殖民地的財務負擔。1961年,英國賦予了他們有限自治權,改稱「蓋亞那」,但權力依然掌握在英國人手裡。
▲二戰後,拉丁美洲解放圖(紅色為尚未獨立的地區,但法屬蓋亞那因屬於海外省,嚴格意義上屬於法國領土一部分)
1962年至1964年,蓋亞那爆發三次大罷工和暴亂,要求英國給予蓋亞那獨立權。為緩解緊張局勢,1966年英國通過《1966年蓋亞那獨立法》,將蓋亞那從一個半獨立的自治領,變成獨立的大英國協國家。
《蓋亞那獨立法》的出臺只是蓋亞那人民爭取獨立的第一步。1970年,蓋亞那宣布退出大英國協,成立「蓋亞那合作國」。
而荷屬蓋亞那的鬥爭則更加漫長。20世紀20年代,荷屬蓋亞那發現了鋁礬土資源,使得當地從熱帶作物種植區變成了礦區。豐富的鋁礬土資源,刺激了荷蘭重新控制這裡的欲望。
▲蘇利南的鋁土礦
1945年,荷蘭給予荷屬蓋亞那普選權,但普選權並不意味著荷蘭要放棄這裡。為了獨佔當地礦產資源,荷蘭於1954年將荷屬蓋亞那變成了海外自治省,控制這裡的防衛和外交權。
但受到民族解放浪潮影響的人民依舊舉行各種抗爭,在「去殖民化」的影響下,此時荷蘭已無任何道義去鎮壓。1975年11月25日,荷蘭不得不承認其獨立,荷屬蓋亞那改名為「蘇利南」。
▲1975年,荷蘭承認蘇利南獨立
不過,法屬蓋亞那二戰後沒有選擇獨立,而是在1946年成為了法國的海外省,正式宣布了對法屬蓋亞那實行管轄權。1947年,法國賦予法屬蓋亞那兩個參政席,法屬蓋亞那獲得了在與法國本土其他地區一樣的權利。
為鞏固的統治,法國取消了對海外省的歧視的政策。1977年,法屬蓋亞那成為法國的海外大區。至此,法屬蓋亞那居民享受和法國本土居民同樣的待遇。
除政治上逐漸趨同法國本土的政策外,法屬蓋亞那經濟對法國的高度依賴,也是其沒有獨立的原因。與蓋亞那(21萬平方公裡)和蘇利南(16.4萬平方公裡)相比,法屬蓋亞那(8萬平方公裡)面積狹小,礦產資源匱乏,市場小。
二戰後第三次工業革命席捲了全球。為了爭奪太空的主導權,各大國都開始發展航空航天事業。法國亦不例外。
▲法國在法屬蓋亞那建立的歐洲航天中心
法屬蓋亞那因地處低緯,有利於火箭發射,成為了法國理想的航天基地。1968年,法國在這裡建立起「歐洲航天中心」,帶動了當地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
隨著歐盟和歐元區的成立,法屬蓋亞那是法國的海外領土,也成為了歐盟和歐元區的一部分,目前法屬蓋亞那已經成為了南美洲經濟發展最好的地區,人均GDP高達18000美元,是南美洲最高的地區。如果法屬蓋亞那人民選擇獨立,恐怕這樣的發展程度是很難憑自己實力達到的。
長期作者|雄鷹
直播吧體育作者|足球與歷史愛好者
責任編輯|Thomas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畢業生|環球情報員主編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