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頸椎病的生理枕的製作方法
2023-06-22 12:24:16 1
專利名稱::防治頸椎病的生理枕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於醫療保健裝置,特別涉及一種防治頸椎病的生理枕。
背景技術:
:頸椎病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嚴重影響著人類的健康和人們的生活質量。由於頸椎病是一種慢性病,在短期內難以治癒,在治療過程中又有一定風險,因此頸椎病的預防工作十分重要。現在大多數人用的是中間高、四周矮的口袋型枕頭,它不符合正常的生理要求,長期使用使頸部枕側懸空,皮膚組織拉緊,改變了其正常的生理曲度,頸椎間的平衡隨之失調,慢慢形成骨質增生,諸多韌帶、肌腱、肌鞘也處在緊張狀態,得不到放鬆,頸項的各肌肉群也處於疲勞的狀態而得不到休息。久而久之,逐漸形成各韌帶、肌肉的硬化、機化、骨化,相應部分的血管神經的新陳代謝發生障礙,頸椎隨之僵硬變直,活動受限而誘發頸椎病,長期使用這樣的枕頭,加速了退行性病變的進程,工作姿勢不當和不良生活習慣者的頸椎長期處於超負荷狀態得不到休息,使頸椎病患者加長了治療周期,加重了病情。市面上也有防治頸椎病的枕頭,結構、形式各異,效果不同。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防治頸椎病的生理枕,根據仰臥位和側臥位頸部正常的生理曲度而設計,使人在休息的過程中頸部保持正常的生理彎曲。本實用新型防治頸椎病的生理枕,包括枕體,其特徵在於所述枕體靠近頸部端中間部位為凹形頸背墊,頸背墊後側為凹形枕部墊,枕部墊比頸背墊低1.52cm,頸背墊的兩側為頸側墊,頸側墊比頸背墊高l1.5cm,枕部墊兩側為顳部墊,顳部墊比枕部墊高1.52cm,頸背墊與枕部墊和頸側墊之間、枕部墊與顳部墊之間的連接部位均為圓弧過渡。在頸側墊與顳部墊之間可設置與枕部墊一體的凹形耳槽。仰臥位和側臥位是睡眠和預防頸椎病的最佳體位,本實用新型根據這兩種體位頸部的生理曲度和特點而設計的。仰臥時,頸後部置於頸備墊,頭部置於枕部墊上,使頸部呈圓弧形且略高於枕部墊,從而保持頸椎正常的前凸生理彎曲,使頸部得到充分的休息。當人體自動翻身側臥時,耳朵置於耳槽位置免受側壓,頸側部置於頸側墊上,頭部置於顳部墊上,因頸側墊略高於顳部墊,顳部墊與床面平行,頸椎處於中立位,保持頸部平衡。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本實用新型保持了頸椎的生理曲度,消除了頸椎間的壓力,維護了各頸椎間關節的平衡,韌帶、肌腱、肌肉群、肌鞘也得到充分的放鬆休息,減緩了退行性改變的進程,減少了繼發改變的因素,從而能夠預防頸椎病的發生。對頸椎病患者,能夠較好保護頸椎,促進頸椎病的康復,對頸椎病有一定治療作用。並可糾正不良的睡眠姿勢,提高睡眠質量。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中l枕體2頸背墊3頸側墊4枕部墊5顳部墊6耳槽具體實施方式如圖l,本實用新型的生理枕,在枕體1靠近頸部側中間部位為凹形頸背墊2,頸背墊後側為凹形枕部墊4,枕部墊4比頸背墊2低1.52cm,頸背墊2的兩側為頸側墊3,頸側墊3比頸背墊2高11.5cm,枕部墊4兩側為顳部墊5,顳部墊5比枕部墊4高1.52cm,在頸側墊3與顳部墊5之間有與枕部墊4一體的凹形耳槽6。頸背墊2與枕部墊4和頸側墊3之間、枕部墊4與顳部墊5之間以及各連接部位均為圓弧過渡。以下列舉幾種設計參考尺寸,但並不受其限制complex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5權利要求1、一種防治頸椎病的生理枕,包括枕體(1),其特徵在於所述枕體靠近頸部端中間部位為凹形頸背墊(2),頸背墊(2)後側為凹形枕部墊(4),枕部墊(4)比頸背墊(2)低1.5~2cm,頸背墊(2)的兩側為頸側墊(3),頸側墊(3)比頸背墊(2)高1~1.5cm,枕部墊(4)兩側為顳部墊(5),顳部墊(5)比枕部墊(4)高1.5~2cm,頸背墊(2)與枕部墊(4)和頸側墊(3)之間、枕部墊(4)與顳部墊(5)之間的連接部位均為圓弧過渡。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頸椎病的生理枕,其特徵在於所述頸側墊(3)與顳部墊(5)之間設置與枕部墊(4)一體的凹形耳槽(6)。專利摘要防治頸椎病的生理枕,包括枕體,其特徵在於所述枕體靠近頸部端中間部位為凹形頸背墊,頸背墊後側為凹形枕部墊,枕部墊比頸背墊低1.5~2cm,頸背墊的兩側為頸側墊,頸側墊比頸背墊高1~1.5cm,枕部墊兩側為顳部墊,顳部墊比枕部墊高1.5~2cm,頸背墊與枕部墊和頸側墊之間、枕部墊與顳部墊之間的連接部位均為圓弧過渡。在頸側墊與顳部墊之間可設置與枕部墊一體的凹形耳槽。本實用新型根據仰臥位和側臥位頸部的生理曲度和特點而設計的,能夠預防頸椎病的發生。對頸椎病患者,能夠較好保護頸椎,促進頸椎病的康復,對頸椎病有一定治療作用。並可糾正不良的睡眠姿勢,提高睡眠質量。文檔編號A61F5/00GK201179130SQ20082001899公開日2009年1月14日申請日期2008年3月21日優先權日2008年3月21日發明者胡立東申請人:胡立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