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水流觴的詩人(曲水流觴觴在沁秋流)
2023-09-23 06:20:33 1
「觴」出現於戰國時期,是一種盛酒器具。但是「觴」被大家熟悉的原因則是王羲之《蘭亭集序》所描繪的景象:「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蘭亭集會的文人們飲酒賦詩,玩著曲水流觴,而這種雅集活動一直被後代帝王與文人墨客所喜愛,並將其升華為園林中的景觀。
觴
在清代有一座獨具特色的王府—恭王府,又名錦萃園,位於柳蔭街甲14號。建於1777年,據考證,是在明代舊園基礎之上重修的,全園佔地面積2.8萬平方米,有古建築31處。恭王府花園是北京現存王府園林藝術的精華所在,堪稱「什剎海的明珠」。入園迎面為左右兩青石假山夾道,過夾道,見前面有立石如壁,曰:飛來峰。飛來峰東有一小亭依附於山腳,名為:沁秋亭,它就是蘭亭情結的延續。
恭王府的最後一位主人是清道光帝第六子恭親王奕忻,相傳沁秋亭是恭親王為其寵妾沁秋而建造的。沁秋亭又稱「流杯亭」。亭內有流杯渠,從山上注井水入渠以效法晉人「曲水流觴」的典故。昔日府主人常在初春、盛夏、深秋時節邀請親友圍坐亭廊來此曲水流觴、飲酒作詩,作蘭亭之會。值得一提的是,此流杯渠還有不一般的寓意,在地面上從水渠的東西看就像流水的「水」字,南北看就像長壽的「壽」字,取「水長流,壽常有」之意,所以也叫水壽亭。主人坐北朝南是正座,他腳下是收水口,也叫收財口,水不能停也不能浪費,要順著地下的管道一直流到蝠池裡,象徵著肥水不流外人田。
流杯渠
流杯渠
蝠池
「曲水流觴」經過了幾千年的不斷發展和演變,從自然風景式到寫意山水式都為我們後人講述著精神文化背後的故事。它們更像是一枚硬幣的兩面,一個質樸自然更近鄉土,另一個典雅精緻更具文化氣息,正是這兩面構成了中國曲水流觴的傳統景觀。
幸運的是,大家可以在中國園林博物館看到由這兩面構成的「坐石臨流」—曲水流觴文化空間體驗活動,體驗古人的雅致和情懷。
活動地點:中國園林博物館一層春山景區
文\中國園林博物館 講解員 杜怡
長按圖片識別圖中二維碼
即刻關注「微園林」!
*園博館已實行實名制入館,請您攜帶有效身份證件入館參觀。
園博館倡導綠色出行,推薦您乘坐地鐵或公交前往參觀:
地鐵路線:地鐵14號線至園博園站,換乘專55路公交車至正門下車。
公交路線:乘坐327路、385路、951路至蘆井站下車,向東步行5分鐘即到。
喜歡我們的文章,為我們點讚吧
展覽 | 教育 | 文化丨收藏丨學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