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新型節能暖風鍋爐的製作方法
2023-06-22 07:24:11 2
專利名稱:一種新型節能暖風鍋爐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生活用具。
目前現有的取暖鍋爐都是水暖鍋爐,工程造價高、燃燒不充分、耗燃料多、排煙度大、升溫慢、熱效率低和安裝複雜的不足。
研究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設計了一種新型節能暖風鍋爐,解決了工程造價高、燃燒不充分、耗燃料多、排煙度大、升溫慢、熱效率低和安裝複雜的不足,並且無須散熱器、供水和回水裝置,直接供給暖風取暖,室內不乾燥香氣芬芳,不取暖時能專當爐灶使用比使用任何爐灶快和省燃料。
本實用新型設計原理,主要由爐蓋、殼體、增燃結構、爐箅子和底座組成。使用煤、柴為燃料,取暖做飯同時進行互不影響,不取暖時能專當爐灶使用,殼體夾層空間被加熱的介質是空氣,直接供給暖風取暖,其冷空氣從殼體下端側面進冷風口進入,被加熱的暖風經殼體下半部夾層空間設有的螺旋風道從底部螺旋盤繞上升由上端設有的排暖風口排出,再通過一根管道分頭匹配各房間供給暖風取暖,其熱量大不小由各房間的排暖風口設有的閥門調節,並在排暖風口處放個水盒加入點香水使室內不乾燥香氣芬芳;由於內殼體的內壁面周圍一體設有數十條凸條板式吸熱片,其高度、長度和同距各相等,呈現上、下開口串通和內側開口,其下端開口與進風門進來的空氣串通,從底部開口進來的空氣經上開口直接供給爐瞠上方的球形燃燒室、側面開口類同爐箅子條孔眼與爐瞠相通供給爐瞠空氣,故組成增燃環圈和園錐筒形爐膛,構成增燃結構;其燃料放入增燃環圈內,也就是園錐筒形爐膛內,由於凸條板式吸熱片設有一定的高度,其燃料與內殼體壁不接觸,當燃燒時,從爐箅子供給空氣、周圍由凸條板式吸熱片的側面開口類同爐箅子條孔直接供給空氣,其上方的球形燃燒室由凸條板式吸熱片的上、下開口串通到燃燒室供給空氣,這樣,使爐膛內和球形燃燒室,都得到足夠的氧充分燃燒,在燃燒的過程中呈現蘭色的火焰和轟轟的響聲;排煙道內腔上壁設有阻截火焰凸臺,其功能一是利用排煙道火焰餘熱加熱排煙道夾層空間的空氣、增加暖風的熱度,二是促使爐膛和燃燒室火焰緩慢的排出,增長加熱時間,增加暖風溫度,故提高熱效率;進冷風管道引向室外直接對流或用鼓風吹入,其進冷風管口處要潔淨衛生。
該圖為一種新型節能暖風鍋爐結構原理圖,其中1、爐蓋,2、外殼體,3、內殼體,4、夾層空間,5、螺旋風道,6、爐膛清灰門,7、爐箅子,8、底座,9、進風門,10、進冷空氣口,11、凸條板式吸熱片,12、球形燃燒室,13、阻截火焰凸臺,14、排暖風口,15、排煙道。
結合
,本產品最佳實施例,主要由爐蓋、殼體、增燃結構、爐箅子和底座組成。殼體(2、3)設有夾層空間(4),並在殼體下半部的夾層空間設有螺旋風道(5),上端安放爐蓋(1)、側面設有帶夾層空間的排煙道(15),排煙道內腔上壁設有阻截火焰凸臺(13)其內腔空間和排煙夾層空間連通,上端設有排暖風口(14),下端側面設有爐膛清灰門(6)和相距90°角側面設有進冷風口(10),下端與底座(8)上端卡固;增燃結構由內殼體(3)內壁周圍一體設有數十條凸條板式吸熱片(11)組成增燃環圈和園錐形爐膛,構成增燃結構;爐箅子(7)與底座(8)上端內腔卡固;底座(8)側面設有進風門(9);全部結構採用不鏽鋼或鑄鐵為原材料。
權利要求1.一種新型節能暖風鍋爐,主要由爐蓋、殼體、增燃結構、爐箅子和底座組成,其特徵在於A、殼體(2、3)設有夾層空間(4),並在殼體下半部的夾層空間設有螺旋風道(5),上端安放爐蓋(1)、側面設有帶夾層空間的排煙道(15),排煙道內腔上壁設有阻截火焰凸臺(13)其內腔空間和排煙道夾層空間連通,上端設有排暖風口(14),下端側面設有爐膛清灰門(6)和相距90°角側面設有進冷風口(10),下端與底座(8)上端卡固;B、增燃結構,由內殼體(3)內壁周圍一體設有數十條凸條板式吸熱片(11)組成燃環圈和園錐筒形爐鏜,構成增燃結構;C、爐箅子(7)與底座(8)上端內腔卡固;D、底座(8)側面設有進風門(9)。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節能暖風鍋爐,其特徵在於殼體(2、3)夾層空間(4)被加熱的介質是空氣及內殼體(3)內壁周圍一體設有數十條凸條板式吸熱片(11)組成增燃環圈和園錐筒形爐膛,構成的增燃結構。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節能暖風鍋爐,其特徵在於全部結構採用不鏽鋼或鑄鐵為原材料。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屬一種新型節能暖風鍋爐,主要由爐蓋、殼體、增燃結構、爐箅子和底座組成。本產品特點是殼體夾層空間被加熱的介質是空氣,直接供給暖風取暖,無須散熱器、供水和回水裝置,比水暖鍋爐工程造價低5至6倍,並設有增燃結構,燃燒性能好,降低排煙度,升溫快,熱效率高,室內不乾燥香氣芬芳,取暖做飯同時進行互不影響,不取暖時能專當爐灶使用,並且比使用任何爐灶快和省燃料,安裝簡單無須安裝費用。
文檔編號F24B1/00GK2342247SQ9821752
公開日1999年10月6日 申請日期1998年7月20日 優先權日1998年7月20日
發明者高連富 申請人:高連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