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態鈉高溫陶瓷毛細吸液芯回流管的製作方法
2023-06-22 22:23:56
專利名稱:液態鈉高溫陶瓷毛細吸液芯回流管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的名稱是液態鈉高溫陶瓷毛細吸液芯回流管,屬新能源領域。它包高 溫金屬管、液態金屬鈉罐、鈉蒸氣發生器及填充在高溫金屬管內的多孔高溫陶瓷。當多孔高 溫陶瓷管的一端與液液態金屬鈉接觸時,液態鈉在毛細力作用下便會沿毛細吸液芯自動流 向另一端的鈉蒸氣發生器液池,在這裡被加熱氣化為鈉蒸氣,經對外做功發電冷凝後又返 回液態金屬鈉罐完成液態鈉的回流。
技術背景目前較為成熟的太陽能發電技術主要有不通過熱過程直接將太陽的光能轉換成 電能的太陽能光伏發電技術和通過熱過程將吸收的太陽輻射熱能轉換成電能的太陽能熱 發電技術,其中,由於太陽能光伏發電技術受材料、成本和效率等因素的限制,近年來太陽 能熱發電技術又開始復興而受到人們的關注。而在太陽能熱發電技術中,又以聚光型加熱 的槽式線聚焦系統、用定日鏡聚光的塔式系統和採用旋狀拋物面聚光鏡的點聚焦_斯特林 (Stirling)碟式系統為主。在已有的三種聚光型太陽能熱發電系統都用熱機和發電機來實 現能量的轉換,在槽式和塔式系統中用的是傳統的蒸汽輪機作原動機,這樣的系統只有在 大容量發電的場合才能獲得良好的技術經濟指標;而配以斯特林發電機的拋物面碟式太陽 能熱發電系統則有比較優良的性能指標,於是相關學者提出了採用吸液芯蒸發器結構來代 替電磁泵用於提供工質循環動力的鹼金屬熱電轉換裝置(AMTEC),同時用來吸收外界能量, 由於AMTEC的高溫工作環境,使得尋找經濟高效和能長期穩定運行的毛細吸液芯是吸液芯 蒸發器的關鍵。
發明內容為了彌補上述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本實用新型將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安裝方便,運 行安全可靠的液態鈉高溫陶瓷毛細吸液芯。它包括高溫金屬管、液態金屬鈉罐、鈉蒸氣發 生器及填充在高溫金屬管內的多孔高溫陶瓷,高溫金屬管的一端與液態金屬鈉罐的金屬鈉 液體相聯通固結,而高溫金屬管的另一端與鈉蒸氣發生器的鈉蒸氣側相聯通固結,多孔高 溫陶瓷就填充在高溫金屬管。多孔陶瓷過濾管載體的抗彎強度及孔隙率大,當多孔高溫陶瓷管的一端與液液態 金屬鈉接觸時,液態鈉在毛細力作用下便會沿毛細吸液芯自動流向另一端完成液態鈉的回 流。
圖1是液態鈉高溫陶瓷毛細吸液芯結構圖,其中1-高溫金屬管;2-液態金屬鈉 罐;3-鈉蒸氣發生器;4-多孔高溫陶瓷。
具體實施方式
高溫金屬管(1)的一端與液態金屬鈉罐(2)的金屬鈉液體相聯通固結,而高溫金屬管(1)的另一端與鈉蒸氣發生器(3)的鈉蒸氣側相聯通固結,多孔高溫陶瓷(4)就填充 在高溫金屬管(1)內。 AMTEC中的液態金屬鈉的回流裝置如圖1所示。高溫金屬管(1)的一端與液態金 屬鈉罐(2)的金屬鈉液體相聯通固結,而高溫金屬管(1)的另一端與鈉蒸氣發生器(3)的 鈉蒸氣側相聯通固結,多孔高溫陶瓷(4)就填充在高溫金屬管(1)內。聚集在液態金屬鈉 罐2內的液態金屬鈉由於毛細力作用會沿著填充滿多孔高溫陶瓷4的高溫金屬管1流向鈉 蒸氣發生器3,流進鈉蒸氣發生器3的鈉蒸氣被冷卻為液態鈉又回流到液態金屬鈉罐2內而 完成液態金屬鈉的回流;多孔高溫陶瓷2的配方按質量分數為陶土 30% 50%,碳化矽 為35% 48%,氧化鋁為3% 8%,澱粉為3% 5%氯化鈉為1/6 1/7。
權利要求一種液態鈉高溫陶瓷毛細吸液芯回流管,它包括高溫金屬管(1)、液態金屬鈉罐(2)、鈉蒸氣發生器(3)及多孔高溫陶瓷(4),其特徵在於高溫金屬管(1)的一端與液態金屬鈉罐(2)的金屬鈉液體相聯通固結,而高溫金屬管(1)的另一端與鈉蒸氣發生器(3)的鈉蒸氣側相聯通固結,多孔高溫陶瓷(4)就填充在高溫金屬管(1)內。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液態鈉高溫陶瓷毛細吸液芯回流管,屬新能源領域。它包括高溫金屬管、液態金屬鈉罐、鈉蒸氣發生器、及填充在高溫金屬管內的多孔高溫陶瓷,其中多孔高溫陶瓷料配方按質量分數為陶土30%~50%,碳化矽為35%~48%,氧化鋁為3%~8%,澱粉為3%~5%,氯化鈉為1/6~1/7;多孔陶瓷過濾管載體的抗彎強度及孔隙率大,當多孔高溫陶瓷管的一端與液態金屬鈉接觸時,液態鈉在毛細力作用下便會沿毛細吸液芯自動流向另一端完成液態鈉的回流。
文檔編號C04B35/565GK201635941SQ200920294280
公開日2010年11月17日 申請日期2009年12月31日 優先權日2009年12月31日
發明者吳雙應, 童師穎, 童明偉 申請人:重慶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