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隔熱保溫防水的建築塗料及其製備方法與流程
2023-06-05 00:33:01 2
本發明涉及建築塗料製作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隔熱保溫防水的建築塗料及其製備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社會生產的快速發展,能源和環境成為全社會日益矚目的兩大問題,因而對節能和環保提出更高的要求。而現今世界普遍面臨能源日益短缺的危機,為了降低能耗,人們在社會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對能源的使用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在建築領域,節能建築是提高建築能源使用效率的有效途徑。
隔熱塗料是一種功能性塗料,主要應用於建築屋頂和外牆,它通過阻隔、反射、輻射等機理來延緩熱能的傳遞,從而保持室內溫度恆定,增大室內外的溫差,在夏季減少降溫能耗,在冬季降低取暖費用。
在建築物外牆或內牆噴塗保溫塗料是建築節能的一個手段,其成本低、施工方便。外牆乳膠漆屬於建築材料,對其通常要考慮力學性能、抗汙性能、耐磨性能、健康性能、柔韌性能、抗幅射能、防水性能、外觀性能、生產、施工性能及環保性能等。針對高性能外牆乳膠漆的研製,不少發明者提出了解決方案。已有技術在環保、提高遮蓋力、提高色澤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進展,但也存在不足。主要表現為:1、抗沾汙性差,嚴重影響外觀及其它性能;2、耐磨性差,易產生劃痕等;3、附著性差,易脫落。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隔熱保溫防水的建築塗料及其製備方法,簡單、隔熱性能好,具有抗沾汙、高耐磨、高附著性的特點。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採取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隔熱保溫防水的建築塗料及其製備方法,包括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製備而成:水性矽丙乳液25-35份、凱姆壯 KFA20-30份、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18-25份、矽酸鈉10-15份、氧化鋅15-20份、鈦白粉10-15份、1-羥基-環巳基-苯基10-15份、鋅白15-25份、新戊二醇2-4份、助劑5-8份、高嶺土 3-6份、聚丙烯腈纖維 4-6份、納米三氧化二鋁2-5份、去離子水15-25 份。
進一步地,一種隔熱保溫防水的建築塗料,包括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製備而成:水性矽丙乳液26-30份、凱姆壯 KFA21-29份、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19-24份、矽酸鈉11-14份、氧化鋅16-18份、鈦白粉12-14份、1-羥基-環巳基-苯基10-15份、鋅白16-24份、新戊二醇3-4份、助劑6-7份、高嶺土 4-5份、聚丙烯腈纖維 4-5份、納米三氧化二鋁3-4份、去離子水16-23份。
進一步地,所述助劑為流平劑、流平控制劑、潤溼劑、分散劑、消泡劑和穩定劑。
進一步地,所述潤溼劑為聚羧酸鹽類有機潤溼劑;所述分散劑為有機類矽氧烷分散劑、聚醚類分散劑中一種或混合物;所述消泡劑採用非離子型表面活性劑。
進一步地,一種隔熱保溫防水的建築塗料的製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S1、將鋅白16-24份加入攪拌容器中,加入去離子水,攪拌30-45min,攪拌均勻後,再加入新戊二醇3-4份,加熱溫度至45-55℃,攪拌均勻後再加入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19-24份,升溫至70-85℃,加熱攪拌25-30min;得到混合物A;
S2、將水性矽丙乳液26-30份、凱姆壯 KFA21-29份和助劑6-7份加入到攪拌機中,以250-300r/min攪拌速率,攪拌15-20min;然後加入矽酸鈉11-14份、氧化鋅16-18份、鈦白粉12-14份、1-羥基-環巳基-苯基10-15份、高嶺土 4-5份、聚丙烯腈纖維 4-5份、納米三氧化二鋁3-4份、去離子水16-23份,以600-880r/min的速率分散攪拌30-50min,得到混合物B;
S3、將步驟S1得到的混合物A和步驟S2得到的混合物B混合攪拌均勻,靜置10-20min;再次攪拌均勻,過濾出料,既得隔熱保溫建築塗料。
本發明採用水性矽丙乳液、凱姆壯 KFA、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矽酸鈉、氧化鋅、鈦白粉、1-羥基-環巳基-苯基鋅白、新戊二醇、助劑進行有效配比,製備的建築塗料,隔熱性能好、耐候性能佳、耐酸鹼性強,較普通市場售隔熱塗料均有較大提高;並且具有良好的防腐性能和優良的抗滲漏性能,製備方法簡單,應用前景廣泛。
本發明中採用的凱姆壯 KFA 是一種高性能混凝土外加劑,其能促使水泥中以及粗、細骨材中的所有大小金屬元素進行氧化反應,產生高電解液,使水泥顆粒碎解分解,加速其水化速度,以達到完全水化的程度;凱姆壯 KFA 具有良好防水性,可使水泥的效能發揮最大;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提高抗沾汙性能和自潔性能;採用鋅白提高耐磨度和光潔度;採用新戊二醇提高附著性;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明的目的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發明,並不用於限定本發明。
本發明包括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製備而成:水性矽丙乳液25-35份、凱姆壯 KFA20-30份、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18-25份、矽酸鈉10-15份、氧化鋅15-20份、鈦白粉10-15份、1-羥基-環巳基-苯基10-15份、鋅白15-25份、新戊二醇2-4份、助劑5-8份、高嶺土 3-6份、聚丙烯腈纖維 4-6份、納米三氧化二鋁2-5份、去離子水15-25 份。
一種隔熱保溫防水的建築塗料,包括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製備而成:水性矽丙乳液26-30份、凱姆壯 KFA21-29份、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19-24份、矽酸鈉11-14份、氧化鋅16-18份、鈦白粉12-14份、1-羥基-環巳基-苯基10-15份、鋅白16-24份、新戊二醇3-4份、助劑6-7份、高嶺土 4-5份、聚丙烯腈纖維 4-5份、納米三氧化二鋁3-4份、去離子水16-23份。
所述助劑為流平劑、流平控制劑、潤溼劑、分散劑、消泡劑和穩定劑。
所述潤溼劑為聚羧酸鹽類有機潤溼劑;所述分散劑為有機類矽氧烷分散劑、聚醚類分散劑中一種或混合物;所述消泡劑採用非離子型表面活性劑。
一種隔熱保溫防水的建築塗料的製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S1、將鋅白16-24份加入攪拌容器中,加入去離子水,攪拌30-45min,攪拌均勻後,再加入新戊二醇3-4份,加熱溫度至45-55℃,攪拌均勻後再加入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19-24份,升溫至70-85℃,加熱攪拌25-30min;得到混合物A;
S2、將水性矽丙乳液26-30份、凱姆壯 KFA21-29份和助劑6-7份加入到攪拌機中,以250-300r/min攪拌速率,攪拌15-20min;然後加入矽酸鈉11-14份、氧化鋅16-18份、鈦白粉12-14份、1-羥基-環巳基-苯基10-15份、高嶺土 4-5份、聚丙烯腈纖維 4-5份、納米三氧化二鋁3-4份、去離子水16-23份,以600-880r/min的速率分散攪拌30-50min,得到混合物B;
S3、將步驟S1得到的混合物A和步驟S2得到的混合物B混合攪拌均勻,靜置10-20min;再次攪拌均勻,過濾出料,既得隔熱保溫建築塗料。
實施例1:
一種隔熱保溫防水的建築塗料的製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S1、將鋅白24份加入攪拌容器中,加入去離子水,攪拌45min,攪拌均勻後,再加入新戊二醇4份,加熱溫度至55℃,攪拌均勻後再加入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24份,升溫至85℃,加熱攪拌30min;得到混合物A;
S2、將水性矽丙乳液30份、凱姆壯 KFA29份和助劑7份加入到攪拌機中,以300r/min攪拌速率,攪拌20min;然後加入矽酸鈉14份、氧化鋅18份、鈦白粉14份、1-羥基-環巳基-苯基15份、高嶺土5份、聚丙烯腈纖維 5份、納米三氧化二鋁4份、去離子水23份,以880r/min的速率分散攪拌50min,得到混合物B;
S3、將步驟S1得到的混合物A和步驟S2得到的混合物B混合攪拌均勻,靜置20min;再次攪拌均勻,過濾出料,既得隔熱保溫建築塗料。
實施例2:
一種隔熱保溫防水的建築塗料的製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S1、將鋅白16份加入攪拌容器中,加入去離子水,攪拌30min,攪拌均勻後,再加入新戊二醇3份,加熱溫度至45℃,攪拌均勻後再加入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19份,升溫至70℃,加熱攪拌25min;得到混合物A;
S2、將水性矽丙乳液26-30份、凱姆壯 KFA21份和助劑6份加入到攪拌機中,以250r/min攪拌速率,攪拌15-20min;然後加入矽酸鈉11份、氧化鋅16份、鈦白粉12份、1-羥基-環巳基-苯基10份、高嶺土 4份、聚丙烯腈纖維 4份、納米三氧化二鋁3份、去離子水16份,以600r/min的速率分散攪拌30min,得到混合物B;
S3、將步驟S1得到的混合物A和步驟S2得到的混合物B混合攪拌均勻,靜置10min;再次攪拌均勻,過濾出料,既得隔熱保溫建築塗料。
實施例3:
一種隔熱保溫防水的建築塗料的製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S1、將鋅白19份加入攪拌容器中,加入去離子水,攪拌39min,攪拌均勻後,再加入新戊二醇3份,加熱溫度至49℃,攪拌均勻後再加入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21份,升溫至79℃,加熱攪拌29min;得到混合物A;
S2、將水性矽丙乳液27份、凱姆壯 KFA28份和助劑7份加入到攪拌機中,以290r/min攪拌速率,攪拌16min;然後加入矽酸鈉13份、氧化鋅17份、鈦白粉13份、1-羥基-環巳基-苯基13份、高嶺土 5份、聚丙烯腈纖維 4份、納米三氧化二鋁3份、去離子水19份,以780r/min的速率分散攪拌40min,得到混合物B;
S3、將步驟S1得到的混合物A和步驟S2得到的混合物B混合攪拌均勻,靜置10-20min;再次攪拌均勻,過濾出料,既得隔熱保溫建築塗料。
本發明採用水性矽丙乳液、凱姆壯 KFA、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矽酸鈉、氧化鋅、鈦白粉、1-羥基-環巳基-苯基鋅白、新戊二醇、助劑進行有效配比,製備的建築塗料,隔熱性能好、耐候性能佳、耐酸鹼性強,較普通市場售隔熱塗料均有較大提高;並且具有良好的防腐性能和優良的抗滲漏性能,製備方法簡單,應用前景廣泛。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於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發明的保護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