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相試樣製備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6-05 04:31:31 2
專利名稱:金相試樣製備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為一種金相試樣製備裝置。
背景技術:
在檢測熱加工工藝質量、零件失效分析以及材料顯微組織分析領域,製備高質量的金相試樣是準確判斷結果的前提,也是材料工作者的一致追求。在金相試樣製備領域,國外的產品種類較多,自動化程度高。存在的缺點,一是價格昂貴;二是試樣製備過程中需多次裝夾來完成製備過程,極易造成裝夾誤差,導致製備的試樣精度降低;三是更換試樣夾具座過程中,砂粒、灰塵汙染也在所難免。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是針對現有技術所存在的缺點,而提供了一種一次裝夾,通過工位電機的旋轉完成工位變換即可全自動機械化完成試樣製備過程的全工位智能化金相試樣制
備裝直ο本實用新型是通過如下技術措施實現的一種全工位智能化金相試樣製備裝置, 它包括工作檯,工作檯上的研磨裝置、拋光裝置、清洗裝置和供液裝置,所述工作檯包括圓形臺面和支腿,所述圓形檯面上沿著圓周依次有研磨裝置有四套,拋光裝置有一套,清洗裝置一套,所述工作檯下方設置有帶有門的柜子,柜子內安裝有供液裝置,所述供液裝置有六個管路通向研磨裝置、清洗裝置和拋光裝置的砂輪或磨盤的中心小孔,所述圓形臺面的中部還設置有試樣裝夾裝置。使用本實用新型加工時,夾雜物,石墨等相無脫落,無拽尾,試樣邊緣無倒角、無圓邊,試樣整個表面平整無凹陷凸起、無劃痕、無擾亂層,粗糙度達RaO. 005 以上。試樣精度高,全自動智能控制,效率高、重現性優異,為光學顯微鏡、電子顯微鏡的準確分析提供了可靠的設備保障。本實用新型的具體特點還有,上述供液裝置帶有流量自動調節裝置。本方案的有益效果可根據對上述方案的敘述得知,其結構緊湊、自動化程度高、製造成本較低,省時省力,使用本實用新型加工時,夾雜物,石墨等相無脫落,無拽尾,試樣邊緣無倒角、無圓邊,試樣整個表面平整無凹陷凸起、無劃痕、無擾亂層,粗糙度達RaO. 005以上。試樣精度高,全自動智能控制,效率高、重現性優異,為光學顯微鏡、電子顯微鏡的準確分析提供了可靠的設備保障。
圖1為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
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的俯視圖。圖中,1、研磨裝置,2、研磨裝置,3、研磨裝置,4、研磨裝置,5、清洗裝置,6、拋光裝置,7、臺面,8、支腿,9、柜子,10、試樣裝夾裝置,11、供液裝置,13、門。
具體實施方式
為能清楚說明本方案的技術特點,下面通過一個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方案進行闡
3述。如圖所示,一種金相試樣製備裝置,它包括工作檯,工作檯上的研磨裝置1、2、3、4、 拋光裝置6、清洗裝置5,工作檯包括圓形臺面7和支腿8,所述圓形臺面7上沿著圓周依次有研磨裝置有四套,拋光裝置有一套,清洗裝置一套,所述工作檯下方設置有帶有門13的柜子9,柜子9內安裝有供液裝置11,所述供液裝置11有六個管路通向研磨裝置、清洗裝置和拋光裝置的砂輪或磨盤的中心小孔,所述圓形臺面7的中部還設置有試樣裝夾裝置10。 供液裝置11帶有流量自動調節裝置。本實用新型未經描述的技術特徵可以通過或採用現有技術實現,在此不再贅述, 當然,上述說明並非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實用新型也並不僅限於上述舉例,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的實質範圍內所做出的變化、改型、添加或替換,也應屬於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
權利要求1.一種全工位智能化金相試樣製備裝置,它包括工作檯,工作檯上的研磨裝置、拋光裝置、清洗裝置和供液裝置,其特徵是,所述工作檯包括圓形臺面和支腿,所述圓形檯面上沿著圓周依次有研磨裝置有四套,拋光裝置有一套,清洗裝置一套,所述工作檯下方設置有帶有門的柜子,柜子內安裝有供液裝置,所述供液裝置有六個管路通向研磨裝置、清洗裝置和拋光裝置的砂輪或磨盤的中心小孔,所述圓形臺面的中部還設置有試樣裝夾裝置。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全工位智能化金相試樣製備裝置,其特徵是,所述供液裝置帶有流量自動調節裝置。
專利摘要一種金相試樣製備裝置。其技術方案它包括工作檯,工作檯上的研磨裝置、拋光裝置、清洗裝置和供液裝置,所述工作檯包括圓形臺面和支腿,所述圓形檯面上沿著圓周依次有研磨裝置有四套,拋光裝置有一套,清洗裝置一套,所述工作檯下方設置有帶有門的柜子,柜子內安裝有供液裝置,所述供液裝置有六個管路通向研磨裝置、清洗裝置和拋光裝置的砂輪或磨盤的中心小孔,所述圓形臺面的中部還設置有試樣裝夾裝置。使用本實用新型加工時,夾雜物,石墨等相無脫落,無拽尾,試樣邊緣無倒角、無圓邊,試樣整個表面平整無凹陷凸起、無劃痕、無擾亂層,粗糙度達Ra0.005以上。試樣精度高,全自動智能控制,效率高、重現性優異,為光學顯微鏡、電子顯微鏡的準確分析提供了可靠的設備保障。
文檔編號G01N1/32GK202149863SQ20112018400
公開日2012年2月22日 申請日期2011年6月2日 優先權日2011年6月2日
發明者劉喜俊, 裴紅 申請人:山東建築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