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尼爾克雷格出演幾次007(15年主演5部007丹尼爾)
2023-06-05 08:26:16 5
007系列電影的第25部《無暇赴死》即將於10月29日在國內上映,這也是丹尼爾·克雷格主演的第五部007電影。10月16日,他接受了來自中國媒體的採訪,聊起他從2006年開始,對於詹姆斯·邦德的角色塑造,「現在該是跟這個角色說再見的時候了。」這位第六任007扮演者表示,在5部007電影中,他一直想給詹姆斯·邦德注入更多人性的元素,一直努力讓邦德成為一個真實的人。
第一次出演007很青澀
「在出演邦德的這麼多年裡,我的人生中發生了很多美妙的事。」丹尼爾·克雷格對自己能夠出演007充滿了感激。事實上,當初挑選他出演這個角色時,外界的質疑聲不斷,但是他頂住了壓力,最終成功地發展了這個系列,「我收穫了很多工作經驗,對我的表演也更自信了,因為出演007電影,讓我遇到了業內的很多優秀演員,有機會觀察他們如何工作,自己也從中學習到了一些東西,這些令我終生受益。」
回想2006年第一次主演007系列《大戰皇家賭場》的情景,丹尼爾·克雷格很坦誠地回答,自己當時什麼都不懂,很青澀,很懵懂,只是跟著製作團隊的步伐往前走。「但每部007電影我都有進步。」他也嘗試著隨著自己在生活中的變化,去同步改變詹姆斯·邦德這個角色,「我希望看到他明顯的衰老,看到他變得更睿智,不再那麼頭腦發熱,能三思而後行……雖然他還是會先斬後奏,但我想儘可能多地把我本人融入到這個角色中,讓他與我一起成長。」
在《大戰皇家賭場》後,他陸續拍攝了007系列《大破量子危機》(2008年),《大破天幕殺機》(2013年)、《幽靈黨》(2015年),後兩部他都是跟著名導演薩姆·門德斯合作。這位拍攝了《美國麗人》《1917》的文藝片導演,給這兩部007電影注入了更多的人性元素和充沛的情感,這兩部影片中的詹姆斯·邦德,看起來更像是一個普通的人,他的生活和感情方面也面臨更多的苦楚和心酸。丹尼爾·克雷格讓這位上天遁地的銀幕硬漢變得更加柔情和善解人意。
從小看著007長大
丹尼爾·克雷格告訴記者,自己是從小看著肖恩·康納利(第一任)和羅傑·摩爾(第三任)版的007電影長大的,尤其是肖恩·康納利和他的西裝造型對他的影響尤其深遠。前三部007電影的導演特倫斯·楊,曾經要求肖恩·康納利穿上一套倫敦薩維爾街的高定西裝,然後對他說,「你要一直穿著,睡覺都不能脫,最終在電影中,肖恩·康納利成功地駕馭了那套西裝,而沒有被西裝束縛住。」這些不起眼的故事讓丹尼爾對007電影的穿衣風格、細節處理等方面印象深刻,「當你閱讀伊恩·弗萊明的原著小說時會發現,他非常注重細節,可以用三頁紙描述一頓早餐,用四段話描述一對袖扣。我覺得有責任為影迷和邦德迷們保留這個傳統,向伊恩·弗萊明和之前的所有007電影致敬。」
《無暇赴死》講述了隱退的邦德在牙買加過著平靜的生活,他的中情局舊友費利克斯·萊特前來尋求幫助,試圖營救一名被綁架的科學家,但這個任務不僅危險度遠超預期,更是將邦德帶上了追蹤配備危險新科技的神秘反派之旅。
拍攝這部動作片充滿了挑戰,「拍電影就像是一隻巨大的車輪,一旦開始轉動,就勢不可擋,你必須緊跟節奏,各種問題會不斷地湧現。」在拍攝初期,丹尼爾的腳踝骨折了,他本以為這會是一場災難,但慶幸的是,有一位出色的外科醫生,幫他接好骨頭,在他的腳踝裡打上鋼釘,再縫合上,「我僅僅錯過了十多天的拍攝,然後就穿上靴子復工了。10個星期後,我又能正常跑步了。」
丹尼爾喜歡從伊恩·弗萊明的原著小說中找到邦德的性格定位,「我覺得邦德心裡一直有個人在蠢蠢欲動,而我有機會去展現他作為那個人的內心情感。」他看到了伊恩·弗萊明筆下的邦德內心也充滿矛盾,有感情、有愛,「我所做的只是竭力維持,慢慢地把那些方面展現出來。」
對謝幕之作非常滿意
15年時間,對於一個演員來說,年齡才是最大的考驗。丹尼爾很清楚這一點,「我努力去改變邦德,讓他儘可能地貼近我本人。邦德越是有敵手,越讓我覺得他像是真實的角色,有時他的所作所為令人難以置信,但願這能達到一定的娛樂效果。我一直努力讓他成為一個真實的人,一個會被世界影響的人,這樣他也會成為一個腳踏實地的角色。」
因為新冠疫情,《007:無暇赴死》改檔了很多次,「甚至在一年前,我們都悲觀地認為,這部電影只能網播了,那會是一件很可惜的事情,因為大家付出的心血會付諸東流。」幸運的是,這部影片10月8日已經在北美地區公映,如今馬上就要登陸中國市場,「得知影片能夠上映,我就已經很開心了。」
在拍完《幽靈黨》後,丹尼爾一度認為自己不會再演邦德了,但最終,他還是出演了《無暇赴死》,「我覺得我已經盡我所能地演繹了這個角色。回顧我參與的這五部007電影,我感到非常自豪,也感恩有機會參與其中。」丹尼爾告訴記者,真的要跟007電影說再見,他的內心也非常不舍,因為這是他生命中的一個重要角色,他曾經付出了大量時間。「我現在對自己的007謝幕之作感到非常滿意和高興,但也有一絲傷感。」
來源 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王金躍
編輯 金力維
流程編輯 吳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