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嵌式觸控液晶顯示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6-05 01:29:11 2

本發明涉及液晶顯示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內嵌式觸控液晶顯示裝置。
背景技術:
液晶屏幕的液晶層厚度有十分嚴格的要求,液晶層厚薄不均會引起嚴重的顯示問題,如暗紋、圓暈等。而液晶層的厚度由支撐柱層(mainps)決定,支撐柱層類似於支撐柱,支撐在tft基板和cf基板之間,保證兩層基板之間有一定間隙能夠填充液晶。一般情況下,支撐柱層是以固定密度均勻分布在tft基板和cf基板之間,以保證兩層基板之間的間隙差異足夠小,從而填充的液晶層的厚度差異才能足夠小。
參見圖1所示,傳統液晶顯示裝置的支撐柱層的設計是,支撐柱10隱藏在黑色矩陣(bm)11下面,形成均勻的支撐柱10支撐cf基板12和tft基板13,在cf基板12和tft基板13之間形成間隙,此間隙填充液晶形成液晶層14。
而對於內嵌式觸控液晶顯示裝置,其tft基板上會多製作一層金屬層,因此tft基板表面就不會平整。參見圖2所示,在tft基板13表面製作金屬層15,由於cf基板很薄且存在自重的原因,相鄰的兩個支撐柱10之間會形成小塌陷(如圖中箭頭a所示)。同時,由於金屬層15也是隱藏在黑色矩陣11下面,因此就可能導致某些支撐柱10站在金屬層15上,而某些支撐柱10未站在金屬層15上,未站在金屬層15上的支撐柱10並未起到支撐作用。而由於中間間隔了未起到支撐作用的支撐柱10,因此,某些起支撐作用的支撐柱10相距較遠,由於重力的原因會形成大的塌陷(如圖中箭頭b所示)。小塌陷所引起的液晶層厚度差異較小,不至於引起顯示問題,大的塌陷所引起的液晶層厚度差異較大,會引起暗紋、圓暈等顯示問題。
因此,亟需一種新型的內嵌式觸控液晶顯示裝置來克服上述缺陷。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內嵌式觸控液晶顯示裝置,其能夠避免由液晶層厚度不均導致的顯示問題。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內嵌式觸控液晶顯示裝置包括一tft基板、與所述tft基相對設置的cf基板,以及設置在所述cf基板和所述tft基板之間的多個支撐柱,每一支撐柱自所述cf基板表面向所述tft基板延伸;其中,所述內嵌式觸控液晶顯示裝置還包括設置在所述tft基板上的一圖案化的金屬層,每一所述支撐柱分別延伸至所述tft基板或分別延伸至所述金屬層,以支撐所述tft基板及cf基板。
在一實施例中,在所述cf基板朝向所述tft基板的表面還設置有黑色矩陣,每一支撐柱設置在所述黑色矩陣表面。
在一實施例中,當每一所述支撐柱分別延伸至所述金屬層時,所述金屬層包括與所述支撐柱接觸的表面及未與所述支撐柱接觸的表面。
在一實施例中,當每一所述支撐柱分別延伸至所述金屬層時,每一所述支撐柱的高度與金屬層的厚度之和與液晶層的厚度相等。
在一實施例中,當每一所述支撐柱分別延伸至所述tft基板時,每一所述支撐柱的高度與液晶層的厚度相等。
在一實施例中,當每一所述支撐柱分別延伸至所述tft基板時,所述金屬層設置在相鄰的支撐柱之間。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內嵌式觸控液晶顯示裝置還包括背光模組,及設置在所述背光模組上的下偏光片,所述tft基板設置在所述下偏光片上。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內嵌式觸控液晶顯示裝置還包括設置在所述cf基板上的屏蔽層、設置在所述屏蔽層上的上偏光片,及設置在所述上偏光片上的蓋板。
本發明的優點在於,所有的支撐柱(ps)均有支撐,並沒有空懸的支撐柱,避免液晶層厚度不均,進而避免由於液晶層厚度不均導致的顯示問題。
附圖說明
圖1是傳統的液晶顯示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現有的內嵌式液晶顯示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內嵌式觸控液晶顯示裝置的第一具體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內嵌式觸控液晶顯示裝置的第二具體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提供的內嵌式觸控液晶顯示裝置的具體實施方式做詳細說明。
參見圖3所示,本發明內嵌式觸控液晶顯示裝置的第一具體實施方式包括一tft基板30及與所述tft基板30相對設置的cf基板31。所述tft基板30及cf基板31為現有的液晶顯示裝置的基板,其進一步可以為玻璃基板。
在所述cf基板31和所述tft基板30之間設置有多個支撐柱32,每一支撐柱32自所述cf基板31表面向所述tft基板30延伸。在本具體實施方式中,在所述cf基板31朝向所述tft基板30的表面還設置有黑色矩陣33,每一支撐柱32設置在所述黑色矩陣33表面。即每一支撐柱32自所述黑色矩陣33表面向所述tft基板30延伸。
本發明內嵌式觸控液晶顯示裝置還包括設置在所述tft基板30表面的一圖案化的金屬層34。所述圖案化指的是所述金屬層34不連續設置。所述金屬層34為內嵌式觸控液晶顯示裝置的必要結構,具體設置方式可參見現有的內嵌式觸控液晶顯示裝置的結構。
在第一具體實施方式中,每一所述支撐柱32分別延伸至所述tft基板30。所述支撐柱32支撐所述tft基板30及cf基板31,進而在所述tft基板30與cf基板31之間形成間隙,此間隙填充液晶形成液晶層35。由於每一所述支撐柱32分別延伸至所述tft基板30,所有支撐柱32均能夠支撐所述tft基板30及cf基板31,因此,沒有懸空的支撐柱32,不會存在背景技術所述的大塌陷,進而不會引起液晶層35厚度不均,進而避免暗紋、圓暈等顯示問題出現。在本具體實施方式中,由於所述支撐柱32直接支撐所述tft基板30及cf基板31,因此,所述支撐柱32的高度與液晶層35的厚度相等。進一步,所述金屬層34設置在相鄰的支撐柱32之間,沒有支撐柱32設置在所述金屬層34上。
進一步,本發明內嵌式觸控液晶顯示裝置還包括如下結構:背光模組37,及設置在所述背光模組37上的下偏光片36,所述tft基板30設置在所述下偏光片36上;設置在所述cf基板31上的屏蔽層38、設置在所述屏蔽層38上的上偏光片39,及設置在所述上偏光片39上的蓋板40。上述結構均為現有技術,本文不再贅述。
本發明內嵌式觸控液晶顯示裝置還具有一第二具體實施方式。參見圖4,所述第二具體實施方式與第一具體實施方式的區別在於,每一所述支撐柱32分別延伸至所述金屬層34,以支撐所述tft基板30及cf基板31。所述支撐柱32通過與所述金屬層34連接,支撐所述tft基板30及cf基板31,進而在所述tft基板30與cf基板31之間形成間隙,此間隙填充液晶形成液晶層35。由於每一所述支撐柱32分別延伸至所述金屬層34,所有支撐柱32均能夠支撐所述tft基板30及cf基板31,因此,沒有懸空的支撐柱32,不會存在背景技術所述的大塌陷,進而不會引起液晶層35厚度不均,避免暗紋、圓暈等顯示問題出現。在本具體實施方式中,由於每一所述支撐柱32分別延伸至所述金屬層34,進而支撐所述tft基板30及cf基板31,因此,所述支撐柱32的高度與所述金屬層34的厚度之和與液晶層35的厚度相等。進一步,當每一所述支撐柱32分別延伸至所述金屬層34時,所述金屬層34包括與所述支撐柱32接觸的表面及未與所述支撐柱32接觸的表面。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於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發明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發明的保護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