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料鬥秤校準裝置製造方法
2023-06-05 02:33:26 3
一種料鬥秤校準裝置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料鬥秤校準裝置,包括料鬥,所述料鬥的底部連接有稱重傳感器,所述稱重傳感器固定於稱重傳感器承力梁上,所述料鬥的兩側設有與地面相固定的門型固定架,料鬥的底部連接有倒立的門形支撐架,所述門形固定架和門形支撐架均由橫梁和立柱構成,所述門形固定架橫梁的底部固定有標準傳感器,所述門形支撐架橫梁的頂部固定有千斤頂,所述千斤頂的頂杆與標準傳感器相連接。利用本實用新型校準省時省力,整個標定過程不需人工搬運大量的砝碼;校準效率高,節約了校準時間,提高了生產效率,同時大大提高作業人員安全保障,減少了職業健康危害。
【專利說明】一種料鬥秤校準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於計量校準【技術領域】,涉及一種料鬥秤校準裝置。
【背景技術】
[0002]在冶金企業有大量的料鬥稱用來稱量物料,其料鬥秤量程有4t、8t、20t、30t不等。根據國內外同類型校準作業看,目前料鬥秤的校準大多採用砝碼校準的方法。由於設備精度的要求,每次校準需要搬運和裝卸大量不同重量的砝碼。以校準一臺8t的料鬥稱為例,平均需人工搬運及卸載20kg的砝碼累計800次,需投入作業人員15人,累計工作量大,作業時間長,且存在被砝碼砸傷的安全隱患,而且作業環境惡劣屬高溫高粉塵區域,給作業人員的健康帶來了危害。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省時省力且安全性高的料鬥秤校準裝置。
[0004]為此,本實用新型採用如下技術方案:
[0005]一種料鬥秤校準裝置,包括料鬥,所述料鬥的底部連接有稱重傳感器,所述稱重傳感器固定於稱重傳感器承力梁上,所述料鬥的兩側設有與地面相固定的門型固定架,料鬥的底部連接有倒立的門形支撐架,所述門形固定架和門形支撐架均由橫梁和立柱構成,所述門形固定架橫梁的底部固定有標準傳感器,所述門形支撐架橫梁的頂部固定有千斤頂,所述千斤頂的頂杆與標準傳感器相連接。
[0006]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於:省時省力,整個標定過程不需人工搬運大量的砝碼,僅需3人便可誤差校準;校準效率高,節約了校準時間,提高了生產效率;該裝置為數字顯示,消除人為讀數帶來的誤差影響,同時大大提高作業人員安全保障,減少了職業健康危害。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7]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主視圖;
[0008]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側視圖。
[0009]圖中,1-料鬥,2-門形固定架,201-固定架橫梁,202固定架立柱,3-門形支撐架,301-支撐架橫梁,302-支撐架立柱,4-標準傳感器,5-千斤頂,6-稱重傳感器,7-稱重傳感器承力梁。
【具體實施方式】
[0010]如圖1和2所示,一種料鬥秤校準裝置,包括料鬥1,料鬥I的底部設有稱重傳感器6,稱重傳感器6固定於稱重傳感器承力梁7上,料鬥I的兩側設有與地面相固定的門型固定架2,料鬥I的底部連接有倒立的門形支撐架3,門形固定架2由固定架橫梁201和固定架立柱202構成,門形支撐架3由支撐架橫梁301和支撐架立柱302構成,固定架橫梁201的底部固定有標準傳感器4,支撐架橫梁301的頂部固定有千斤頂5,千斤頂5的頂杆與標準傳感器4相連接。
[0011]利用本實用新型校準料鬥秤的過程如下:
[0012]1、使用前,先將標準傳感器4和配套稱重儀表在測力機(或砝碼)上進行校準;
[0013]2、將標準傳感器4安裝於固定架橫梁201底部,使千斤項5、標準傳感器4和稱重傳感器6三者的中心軸線重合;
[0014]3、通過配套稱重儀表,微調各千斤頂5,使各點受到一點力且各點受力平衡;
[0015]4、操作料鬥秤稱重儀表,使儀表顯示為零;
[0016]5、根據校準應加重量,控制千斤頂5的頂杆向上頂出,向標準傳感器4施加一向上的力,千斤頂5施加力大小可由與標準傳感器4相連接的配套稱重儀表顯示;根據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原理,標準傳感器4通過千斤頂5向門形支撐架3施加一向下的等大小力,從而對稱重傳感器6施加一向下的等大小力,稱重傳感器6受力可由料鬥秤稱重儀表顯示。對比配套稱重儀表與料鬥稱重儀表顯示重量值,對料鬥秤稱重儀表進行快速校準。
【權利要求】
1.一種料鬥秤校準裝置,包括料鬥,所述料鬥的底部連接有稱重傳感器,所述稱重傳感器固定於稱重傳感器承力梁上,其特徵在於,所述料鬥的兩側設有與地面相固定的門型固定架,料鬥的底部連接有倒立的門形支撐架,所述門形固定架和門形支撐架均由橫梁和立柱構成,所述門形固定架橫梁的底部固定有標準傳感器,所述門形支撐架橫梁的頂部固定有千斤頂,所述千斤頂的頂杆與標準傳感器相連接。
【文檔編號】G01G23/01GK203551092SQ201320629193
【公開日】2014年4月16日 申請日期:2013年10月12日 優先權日:2013年10月12日
【發明者】邢福民, 袁得勤 申請人:酒泉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