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基於智能除溼裝置的引水管的製作方法
2023-06-05 10:43:16 2

本實用新型屬於引水裝置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基於智能除溼裝置的引水管。
背景技術:
智能型除溼裝置是採用半導體製冷除溼方式,主動將密閉空間的潮溼空氣在風扇的作用下吸入除溼風道,空氣中的水汽經過半導體制冷機構後冷凝成水,再通過導水管排出櫃體,可以達到很好的除溼效果。通過減低空氣中含水量,使相對溼度和絕對溼度同時下降,幾乎不提高溫度,不產生溫差帶來的負面影響,從根本上杜絕或減少了事故的發生,也不會因高溫而加速櫃內器件及櫃體的老化。智能型除溼裝置把被動防止凝露方式,改為主動引導凝露,有效的防止櫃內設備老化、絕緣強度降低、二次端子擊穿、材料黴變及鋼結構件鏽蝕等安全隱患,保證電網安全運行。
設備內部發生凝露引起爬電、閃絡事故,一般發生在以下幾種情況:一是地區溼度高,天氣溫度變化大,開關櫃底部溼潤,有的電纜溝甚至有積水;二是有的開關櫃在地下室,溼度高,櫃體內溫度特別是接近地面的溫度低於環境溫度;三是有的設備處於暫時停運狀態,電氣櫃內小環境溫度就比四周環境溫度低,在其表面就極易形成結露,在這種情況下,一旦送電投運,事故就隨之發生。為保證電網系統的安全運行,電氣設備的長壽命、安全有效使用,電力系統對櫃內防潮、防凝露提出了更高要求。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基於智能除溼裝置的引水管,裝置結構簡單,通過發動機驅動運轉,省去人工操作,節省人力物力,為除溼裝置的正常運行提供保障。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基於智能除溼裝置的引水管,包括管道、盒體、上升機構和傳動機構;
所述盒體包括相互連接的第一盒體和第二盒體,所述第二盒體固定於第一盒體側壁外表面,所述第一盒體側壁內表面固定有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上開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限位板上開有第二通孔;
所述第二盒體側壁內表面上開有條形槽,所述第二盒體內底面固定有導軌;
所述上升機構安裝於第一盒體內,所述上升機構包括齒輪和螺柱,所述齒輪通過軸承安裝於第一通孔內,所述齒輪上開有圓形通孔,所述螺柱安裝於第二通孔內,所述螺柱一表面固定有支撐柱,所述支撐柱一端與管道連接;
所述傳動機構安裝於第二盒體內,所述傳動機構包括傳動杆和轉動軸,所述傳動杆表面開有條形通孔,所述傳動杆一端安裝於條形槽內,另一端固定有滑塊,所述轉動軸一端固定於第二盒體底面。
進一步地,所述第二通孔為內螺紋孔。
進一步地,所述圓形通孔側壁上均布有限位條。
進一步地,所述螺柱周側開有外螺紋,所述螺柱與第二通孔配合。
進一步地,所述支撐柱周側開有限位槽,所述支撐柱穿過圓形通孔,所述限位槽與限位條配合。
進一步地,所述滑塊與導軌配合,所述滑塊一表面均布有鋸齒,所述滑塊通過鋸齒與齒輪嚙合。
進一步地,轉動軸一端通過軸承與條形通孔配合。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水管引流裝置,可以將除溼裝置中導出的積水引出水管,裝置結構簡單,通過發動機驅動運轉,省去人工操作,節省人力物力,為除溼裝置的正常運行提供保障。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圖1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上升機構剖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傳動機構剖視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齒輪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一種基於智能除溼裝置的引水管,包括管道1、盒體2、上升機構3、傳動機構4,如圖1所示;
所述盒體2包括相互連接的第一盒體201和第二盒體202,所述第二盒體202固定第一盒體201側壁外表面,第一盒體201側壁內表面固定有第一限位板203和第二限位板204,第一限位板203上開有第一通孔,第二限位板204上開有第二通孔,其中第二通孔為內螺紋孔;
較優的,第一限位板203固定於第二限位板204上方;
第二盒體202側壁內表面上開有條形槽205,第二盒體202內底面固定有導軌206;
如圖2所示,所述上升機構3安裝於第一盒體201內,上升機構3包括齒輪301和螺柱302;
如圖4所示,所述齒輪301通過軸承安裝於第一通孔內,齒輪301上開有圓形通孔3011,所述圓形通孔3011側壁上均布有限位條3012;
所述螺柱302安裝於第二通孔內,螺柱302周側開有外螺紋,所述螺柱302與第二通孔配合,螺柱302一表面固定有支撐柱303,所述支撐柱303周側開有限位槽3031,支撐柱303穿過圓形通孔3011,限位槽3031與限位條3012配合;
支撐柱303一端通過鉸接的方式與管道1連接;
較優的,管道1一端與水平固定的管道通過鉸接的方式連接,支撐柱303帶動管道1上下運動,從而引出管道1內的積水;
如圖3所示,所述傳動機構4安裝於第二盒體202內,傳動機構4包括傳動杆401和轉動軸402;
所述傳動杆401表面開有條形通孔4011,傳動杆401一端安裝於條形槽205內,另一端固定有滑塊403,所述滑塊403與導軌206配合,滑塊403一表面均布有鋸齒,滑塊403通過鋸齒與齒輪301嚙合;
所述轉動軸402一端固定於第二盒體202底面,另一端通過軸承與條形通孔4011配合,較優的,轉動軸通過發動機驅動旋轉。
以上內容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結構所作的舉例和說明,所屬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採用類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離實用新型的結構或者超越本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範圍,均應屬於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