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形平旋高效風力發電機的製作方法
2023-06-27 03:57:16 1
專利名稱:柱形平旋高效風力發電機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風力發電裝置,尤其是柱形平旋高效風力發電機。
背景技術:
利用自然的風力發電在山區、偏離城市的效區及野外已普遍採用,目前,風力發電機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是水平旋轉風力發電機,另一種是垂直旋轉的風力發電機。水平旋轉風力發電機均採用碗式風葉,此種風葉因總有一組風葉受風、一組排風,受風和排風的作用力相差無幾,故發電效率低,只能作為風向標使用。而傳統的垂直旋轉的風力發電機運行噪音大、電線易纏繞、操作安裝繁雜、佔地面積大,現在已很少採用。
實用新型內容為了克服現有的水平旋轉風力發電機發電效率低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柱形平旋高效風力發電機,該柱形平旋高效風力發電機有效提高了風能的利用率,具有電線不纏繞、佔地面積小及發電效率高的特點。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該柱形平旋高效風力發電機包括發電機,發電機固定立杆上方的託架上,發電機的動力軸上固定有轉盤,轉盤通過支撐杆固定葉片,葉片與動力軸平行且與地面垂直,葉片為「梭子」狀,葉片的兩側面均為流線拋物面且兩面相交,葉片為3-6片以動力軸為中心沿圓周方向均勻分布。
上述的葉片為玻璃鋼葉片;葉片的拋物面正切角a1為32°,a2為17°,a3為42.5°。
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於採取上述方案,流線形雙拋物面葉片受風的作用力大於排風的作用力而且差值較大,這樣就提高了風能利用係數,有效提高了發電功率,發電效率高,電線不纏繞,佔地面積小。
附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附圖2是圖1的俯視圖;附圖3是圖1中葉片7的正視圖。
圖中1-發電機,2-立杆,3-託架,4-動力軸,5-轉盤,6-支撐杆,7-葉片,a1,a2,a3-正切角。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由圖1及圖2所示,該柱形平旋高效風力發電機包括發電機1,發電機1固定立杆2上方的託架3上,發電機1的動力軸4上固定有轉盤5,轉盤5通過支撐杆6固定葉片7,葉片7為玻璃鋼葉片。葉片7與動力軸4平行且與地面垂直,葉片7為「梭子」狀,葉片7的兩側面均為流線拋物面且兩面相交,葉片7為3-6片以動力軸4為中心沿圓周方向均勻分布,本例選用3片葉片7,實際使用可根據動力軸4、支撐杆6長度及葉片7的長度來設計或調整發電機1功率的大小。由圖3所示,葉片7的拋物面正切角a1為32°,a2為17°,a3為42.5°,此角度在該設計中為最佳值。
實際使用時,流線形雙拋物面葉片7受風的作用力大於排風的作用力而且差值較大,這樣就提高了風能利用係數,有效提高了發電功率,發電效率高,電線不纏繞,佔地面積小。
權利要求1.一種柱形平旋高效風力發電機,包括發電機(1),發電機(1)固定立杆(2)上方的託架(3)上,發電機(1)的動力軸(4)上固定有轉盤(5),轉盤(5)通過支撐杆(6)固定葉片(7),其特徵在於葉片(7)與動力軸(4)平行且與地面垂直,葉片(7)為「梭子」狀,葉片(7)的兩側面均為流線拋物面且兩面相交,葉片(7)為3-6片以動力軸(4)為中心沿圓周方向均勻分布。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柱形平旋高效風力發電機,其特徵在於葉片(7)為玻璃鋼葉片。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柱形平旋高效風力發電機,其特徵在於葉片(7)的兩面的拋物面正切角(a1,a2,a3)分別為32°、17°、42.5°。
專利摘要一種柱形平旋高效風力發電機。主要解決現有的水平旋轉風力發電機發電效率低的問題。其特徵在於葉片(7)與動力軸(4)平行且與地面垂直,葉片(7)為「梭子」狀,葉片(7)的兩側面均為流線拋物面且兩面相交,葉片(7)為3-6片以動力軸(4)為中心沿圓周方向均勻分布。該柱形平旋高效風力發電機有效提高了風能的利用率,具有電線不纏繞、佔地面積小及發電效率高的特點。
文檔編號F03D9/00GK2869366SQ200520133189
公開日2007年2月14日 申請日期2005年12月2日 優先權日2005年12月2日
發明者戚志強 申請人:戚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