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尿路感染的中藥組合的製作方法
2023-06-27 03:18:01
專利名稱:一種治療尿路感染的中藥組合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尿路感染的中藥組合,是一種治療尿路感染以中草藥為原料的中藥組合。屬於中藥領域。
背景技術:
尿路感染是指尿路內有大量微生物生長繁殖所引起的尿路炎症,但以細菌性尿路感染為最常見,臨床上尿路感染這個術語,指的是尿路的細菌性感染。由於感染發生的部位不同,尿路感染可分為上尿路感染(主要是腎盂腎炎)和下尿路感染(主要是膀胱炎)。根據有無尿路功能或解剖上的異常,還可分為複雜性尿路感染和非複雜性尿路感染。尿路感染的臨床特點主要表現為尿頻、尿急、尿痛,亦有少數病人無臨床症狀而僅靠實驗室檢查而確診。尿路感染是最常見的泌尿系統疾病,也是成年人中最常見的感染性疾病。男女老少均可發病,特別以女性常見,約有30%婦女一生中曾經歷過尿路感染,而約有6%婦女每年會患一次症狀性尿感。葉任高等對30196名女性普查的結果,尿路感染的發生率是2.05%,與美國報導的相近。男女發病率之比為1∶9,已婚者與未婚者發病率之比為12.8∶1。尿路感染屬於中醫學的「淋證」範疇。中醫學認為,淋證的病因與飲食不節、外感病邪、情志失調、勞倦過度等因素有關,上述病因可導致溼熱壅結膀胱,膀胱氣化不利;或肝失疏洩,膀胱氣化不利;或脾腎虧虛,膀胱氣化無權,故導致淋證。其病理基礎是膀胱氣化失調,其發病以脾虛、腎虛為主,氣滯、溼熱為標。本病的臨床表現為膀胱炎、急性腎盂腎炎、無症狀細菌尿、慢性腎盂腎炎。中醫在臨床上分膀胱溼熱、陰虛溼熱、脾腎兩虛,溼熱內蘊、肝鬱氣滯等症型辨證治療,取得很好效果。發明一種既安全又有效的中藥製劑,具有重大意義。
發明內容
本發明是在傳統的中醫辨證治療的基礎上結合現代最新科研成果研製而成的。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治療尿路感染的中藥組合。具有療效確切、安全方便、無毒副作用、價格低廉的特點。
本發明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製成的益母草 1.5~6份扁蓄 1.5~6份瞿麥 1.5~6份白花蛇舌草 1.0~4份梔子 1.0~4份知母 1.0~4份生地黃 1.0~4份澤瀉 1.0~4份連翹 1.0~4份車前草 0.1~2份大黃 0.1~2份梔子 0.1~2份。
本發明的優選配方各原料的重量配比是
益母草 2.5~3.5份扁蓄 2.5~3.5份 瞿麥 2.5~3.5份白花蛇舌草 1.5~2.5份梔子 1.5~2.5份 知母 1.5~2.5份生地黃 1.5~2.5份澤瀉 1.5~2.5份 連翹 1.5~2.5份車前草 0.5~1.5份大黃 0.5~1.5份 梔子 0.5~1.5份。
本發明的最佳配方各原料的重量配比是益母草3份 扁蓄3份瞿麥3份白花蛇舌草2份梔子2份知母2份生地黃2份 澤瀉2份連翹2份車前草1份 大黃1份梔子1份。
本發明中的藥物機理如下益母草 藥性辛、苦,微寒。歸肝、腎、心包經。具有活血調經,利尿消腫,清熱解毒的功效。可治療月經不調,經閉,胎漏難產,胞衣不下,產後血暈,瘀血腹痛,跌打損傷,小便不利,水腫,癰腫瘡瘍等。(《中藥大辭典》南京中醫藥大學編著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第二版 第2697頁)。
扁蓄 藥性苦,微寒。歸膀胱、大腸經。具有利水通淋,殺蟲止癢的功效。可治療淋證,黃疸,帶下,瀉痢,蛔蟲病,蟯蟲病,鉤蟲病,婦女陰蝕,皮膚溼瘡,疥癬,痔疾等。(《中藥大辭典》南京中醫藥大學編著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第二版 第3233頁)。
瞿麥 藥性苦,寒。歸心、肝、小腸、膀胱經。具有利小便,清溼熱,活血通經的功效。可治療小便不通,熱淋,血淋,石淋,閉經,目赤腫痛,癰腫瘡毒,溼瘡瘙癢等。(《中藥大辭典》南京中醫藥大學編著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第二版 第3816頁)。
白花蛇舌草藥性苦、甘,寒。歸心、肺、肝、大腸經。具有清熱解毒,活血消腫,利溼退黃的功效。可治療肺熱喘嗽,肺癰,咽喉腫痛,腸癰,癤腫瘡瘍,毒蛇咬傷,熱淋澀痛,水腫,痢疾腸炎,溼熱黃疸,癌腫等。(《中藥大辭典》南京中醫藥大學編著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第二版 第1041頁)。
梔子藥性苦,寒。歸心、肝、肺、胃、三焦經。具有瀉火除煩,清熱利溼,涼血解毒的功效。可治療熱病心煩,肝火目赤,頭痛,溼熱黃疸,淋症,吐血,衄血,血痢,尿血,口舌生瘡,瘡瘍腫毒,扭傷腫痛等。(《中藥大辭典》南京中醫藥大學編著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第二版 第2242頁)。
知母藥性苦,寒。歸肺、胃、腎經。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的功效。可治療溫熱病高熱煩渴,肺熱咳嗽,骨蒸潮熱,遺精,盜汗,虛煩不眠,消渴等。(《中藥大辭典》南京中醫藥大學編著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第二版 第1924頁)。
生地黃性味甘、寒。歸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的功效。可治療熱病舌絳煩渴、陰虛內熱、骨蒸勞熱、內熱消渴、吐血、衄血、發斑發疹等。(季宇彬主編《抗癌中藥藥理與應用》黑龍江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9年版 第514頁)。
澤瀉 藥性甘、淡,寒。歸腎、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溼,洩熱通淋的功效。可治療小便不利,熱淋澀痛,水腫脹滿,洩瀉,痰飲眩暈,遺精等。(《中藥大辭典》南京中醫藥大學編著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第二版 第2067頁)。
連翹藥性苦,微寒。歸肺、心、膽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可治療風熱感冒,溫病,熱淋尿閉,癰疽,腫毒,瘰癧,癭瘤,喉痺等。(《中藥大辭典》南京中醫藥大學編著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第二版 第1554頁)。
車前草 藥性甘,寒。歸肝、小腸、膀胱經。具有清熱利尿,明目,解毒的功效。可治療熱淋,石淋,血淋,尿血,白濁,帶下,暑溼瀉痢,衄血,肝熱目赤,咽喉腫痛,癰腫瘡毒等。(《中藥大辭典》南京中醫藥大學編著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第二版 第541頁)。
大黃 藥性苦,寒。歸胃、大腸、肝、脾經。具有攻積滯,清溼熱,瀉火,涼血,祛瘀,解毒的功效。可治療食積便秘,熱結胸痞;溼熱瀉痢,黃疸,淋病,水腫腹滿,小便不利;目赤,咽喉腫痛,口舌生瘡,胃熱嘔吐;吐血,咯血,衄血,便血,尿血;蓄血,經閉,產後瘀滯腹痛,癥瘕積聚,跌打損傷;熱毒癰瘍,丹毒,燙傷等。(《中藥大辭典》南京中醫藥大學編著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第二版 第141頁)。
柴胡性味苦、微寒。歸肝、膽經。具有和解表裡、疏肝、昇陽的功效。可治療寒熱往來、胸滿脅痛、耳聾、頭痛目眩、瘧疾、下痢脫肛、月經不調、子宮下垂、感冒、上呼吸道感染、肝炎、膽囊炎等。(季宇彬主編《抗癌中藥藥理與應用》黑龍江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年版 第1004頁)。
本發明遵循中醫「君臣佐使」的組方原則,用益母草、扁蓄和瞿麥為君藥;用梔子、白花蛇舌草、生地黃、知母、澤瀉和連翹為臣藥;用大黃、柴胡和車前草為佐使藥。諸藥相合,共具清熱利溼,利水通淋的功效。治療尿路感染具有療效確切,無毒副作用,服用方便,價格低廉的特點。
本發明藥物臨床使用結果表明,有如下優點1、本發明選用的中草藥各組份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的規定,利用各味中藥的綜合作用治療尿路感染,對人體無毒無害。經動物急、慢性毒性實驗表明被實驗的動物未見任何毒性反應,其主要臟器也無明顯的改變,藥物安全可靠。
2、本發明藥中富含蛋白質,葡萄糖、葡萄糖醛酸,揮髮油,果膠,果糖,有機酸,卵磷脂,維生素,胺基酸,還含皂甙,植物甾醇和鈣等多種微量元素,利於人體吸收,增強體質。
3、本發明不僅可有效的治療尿路感染,對尿路感染的預防也有很好的作用,治療尿路感染具有療效確切,無毒副作用,服用方便,價格低廉的特點。
為表明本發明藥物對治療尿路感染的治療效果,經臨床試驗結果如下;治療尿路感染患者22例。服用實施例湯劑,每次1袋,一日二至三次,飯前半小時服用。十天為一個療程,連續服用三個療程觀察療效。痊癒11例佔50%,好轉9例佔40.91%,未愈2例佔9.09%,總有效率達90.91%。經三個療程治療後,病人無任何不良反應,三大常規化驗及肝腎功能檢測未發現異常。
具體實施例方式
實施例湯劑 按下述重量稱取原料益母草3份扁蓄3份瞿麥3份白花蛇舌草2份梔子2份知母2份生地黃2份澤瀉2份連翹2份車前草1份大黃1份梔子1份。
製備方法是取上述原料洗淨去雜,晾乾,粉碎成顆粒,加水浸泡1小時,置多功能提取罐中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總藥材10倍量的水,煎煮1.5~2小時,取煎液,濾過。第二次加總藥材7倍量的水,煎煮1~1.2小時,取兩次煎液,濾過,熱封袋中,105℃高溫滅菌,包裝即得。本發明製成的治療尿路感染的湯劑為塑封袋裝,每袋210ml,口服,一次一袋,每日二至三次。十天為一個療程。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尿路感染的中藥組合,其特徵在於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製成的益母草1.5~6份扁蓄1.5~6份瞿麥1.5~6份白花蛇舌草1.0~4份梔子1.0~4份知母1.0~4份生地黃1.0~4份澤瀉1.0~4份連翹1.0~4份車前草0.1~2份大黃0.1~2份梔子0.1~2份。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尿路感染的中藥組合,其中各原料的重量配比是益母草2.5~3.5份扁蓄2.5~3.5份瞿麥2.5~3.5份白花蛇舌草1.5~2.5份梔子1.5~2.5份知母1.5~2.5份生地黃1.5~2.5份澤瀉1.5~2.5份連翹1.5~2.5份車前草0.5~1.5份大黃0.5~1.5份梔子0.5~1.5份。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尿路感染的中藥組合,其中各原料的重量配比是益母草3份扁蓄3份瞿麥3份白花蛇舌草2份梔子2份知母2份生地黃2份澤瀉2份連翹2份車前草1份大黃1份梔子1份。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尿路感染的中藥組合,它是以扁蓄、瞿麥、白花蛇舌草和益母草等10多味中草藥為原料。具有清熱利溼,利水通淋的功效。本發明是在傳統的中醫辨證治療的基礎上結合現代最新科研成果研製而成的。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治療尿路感染的中藥組合。具有療效確切、安全方便、無毒副作用、價格低廉的特點。
文檔編號A61P13/00GK101085178SQ20071011793
公開日2007年12月12日 申請日期2007年6月26日 優先權日2007年6月26日
發明者王信鎖 申請人:北京藝信堂醫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