蝸輪蝸杆減速機新型力矩限制器的製作方法
2023-06-26 17:07:41 2
專利名稱:蝸輪蝸杆減速機新型力矩限制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蝸輪蝸杆減速機械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與蝸輪蝸杆減速機相匹配的力矩限制器。
背景技術:
蝸輪蝸杆減速機力矩限制器的應用非常廣泛。比如,港口起重機力臂起吊轉向時,其蝸輪蝸杆減速機必須配備有力矩限制器,因為當關閉電機,蝸輪蝸杆停止工作,而起重機起吊轉向運行的力臂在慣性力狀態下作急剎車時,力臂所吊運的重物則會突如其來撞擊接觸物件、或在空中甩動,這不僅容易損壞設備還很不安全。而力矩限制器可幫助力臂克服慣性力,使其能平穩地停止工作。但現有的力矩限制器由於結構上的原因,會導致蝸輪軸在一定範圍內上下移動地竄軸,蝸杆與蝸輪嚙合不緊、相互咬啃易於損壞,還會造成油封口鬆動,機油洩漏問題又難於解決。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針對上述存在的缺陷,對現有的力矩限制器進行結構改進,目的在於解決蝸輪軸竄動而帶來蝸輪、蝸杆相互咬啃的問題和限制器漏油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其與現有技術相同的是,它也包括蝸輪、蝸杆、上下鋼心、鍵槽、蝸輪軸、彈簧、軸承和殼體,而與現有技術不同的、屬於本實用新型創新之處在於所述的彈簧不是套在蝸輪軸上的壓簧而是以多種形式的彈簧或彈簧、螺杆、螺母的組合連接方法、使上下鋼心作柔性結合;所述的軸承為兩個相對而設置的圓錐軸承,上軸承位於蝸輪軸的頂端,下軸承位置不變,且本實用新型所含部件均包含在限制器的殼體內。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在取良好的力矩限制效果的前提下又解決了以下問題(一)由於採用的是一對圓錐軸承,對蝸輪杆進行了有效地限位,使之不能上下移動竄軸,且上、下鋼心壓緊,蝸輪與蝸杆始終呈良好的嚙合狀,解決了蝸杆、蝸輪相互咬啃、蝸輪易於損壞的問題。
(二)因限制器內的所有組成件在密合的殼體中處於運轉平穩狀態,不易鬆動,故能較好地解決漏油問題。
(三)結構簡單、整體性強。
;附圖1為現有技術的力矩限制器的剖面結構示意圖附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附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附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三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附圖5(A)為本實用新型的第四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B)為一對蝶簧整合的結構示意圖附圖6(A)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五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B)為多種形態板簧的結構示意圖附圖7為本實用新型的第六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3-7,僅以兩組彈簧示意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更清楚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特徵,以圖1先敘述現有力矩限制器的結構,該力矩限制器主要由蝸杆1、蝸輪2、上鋼心3、下鋼心4,圓錐軸承5,圓柱軸承6、圈柱7、壓簧8、緊固螺母9、蝸輪軸10、滑鍵11、油封12、外殼13組成,其下鋼心4固定於蝸輪軸10上,上鋼心3通過壓簧8和圈柱7與下鋼心4壓緊,上下鋼心外周(呈倒楔形斷面)與蝸輪內周(呈楔形斷面)相嚙合,該結構對蝸輪軸輸出轉向力矩有限制作用,能克服輸出慣性,但卻存在著上述提到的缺陷。
本實用新型可以克服所述缺陷,所採用技術方案之一是以多種形式的彈簧或彈簧、螺杆、螺母的組合連接方法使上下鋼心作柔性結合。如圖2是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它是在上下鋼心(3、4)外周設有拉簧14,且拉簧只少有兩根,其固定連接方式可以將各拉簧端部圈體套在同一鋼筋箍15、16上,鋼筋箍的圓徑小於鋼心圓徑,上、下鋼筋箍15、16分別固定在上、下鋼心3、4的頂、底面上。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實施例、是以多組拉簧141一端固定在與下鋼心4底面結合的鋼筋161上,另一端以螺母固定在上鋼心3上。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三實施例,是以多組螺杆162穿過上下鋼心盤面,上鋼心處螺杆162上裝在馬鞍形墊套裡,以馬鞍的外肩受力於鋼心上,並以螺母固定之。圖5(A)為本實用新型的第四實施例,多組螺杆162穿過上下鋼心,頂端有蝶簧143或如圖5(B)為一對蝶簧整合,再以螺母固定在上鋼心上。圖6(A)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五實施例,以多組螺杆162穿過下上鋼心,頂端設板片簧144,以螺母固定在上鋼心上,該板片簧可以如圖6(B)任意取型。圖7為本實用新型的第六實施例,以多組螺杆162穿過下上鋼心,頂端以彈簧墊片145、螺母固定在上鋼心上。上述圖2-7的彈簧或彈簧、螺杆、螺母的組合可為多組,只少有兩組,且位置均衡地布設。本技術方案之二是它的上軸承17也為圓錐軸承,上、下軸承均有軸承壓蓋18與外殼體13密封式連接。
另本實用新型在外殼體上開有調整窗19,以便於調整彈簧或螺母的鬆緊以及更換零配件。
綜上,本實用新型不僅可有效地起到當電機停止工作時,蝸輪蝸杆減速機輸出的起吊轉向力臂能克服慣性,平穩停止的作用,還具有延長力矩限制器的使用壽命,文明、安全生產的優點。
權利要求1.蝸輪蝸杆減速機新型力矩限制器,包括蝸輪(1)、蝸杆(2)、上、下鋼心(3、4)、蝸輪軸(10)、彈簧、軸承及外殼(13),其特徵在於它主要以彈簧作連接,使上、下鋼心呈柔性結合;它的軸承為相對設置的上、下圓錐軸承(17、5)。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蝸杆減速機新型力矩限制器,其特徵在於它的彈簧為多種形式的彈簧或是彈簧與螺杆、螺母的組合。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蝸杆減速機新型力矩限制器,其特徵在於它以拉簧(14)的固定連接方式是將各拉簧上、下端部圈體分別套在同一鋼筋箍上,而上、下鋼筋箍(15、16)分別固定在上、下鋼心(3、4)的頂部、底面上。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蝸杆減速機新型力矩限制器,其特徵在於它以拉簧(141)一端固定在與下鋼心4底面結合的鋼筋(161)上,另一端以螺母固定在上鋼心(3)上。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蝸杆減速機新型力矩限制器,其特徵在於它以螺杆(162)穿過上下鋼心盤面,上鋼心處螺杆(162)上套有壓簧(142),並裝在馬鞍形墊套裡,以螺母固定在上鋼心(3)上。
6.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蝸杆減速機新型力矩限制器,其特徵在於它以螺杆(162)穿過上、下鋼心,頂端有蝶簧(143)或一對蝶簧對合,再以螺母固定在上鋼心(3)上。
7.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蝸杆減速機新型力矩限制器,其特徵在於它以螺杆(162)穿過下、上鋼心,頂端設板片簧(144),以螺母固定在上鋼心(3)上,且該板片簧可以任意取型。
8.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蝸杆減速機新型力矩限制器,其特徵在於它以螺杆(162)穿過下、上鋼心,頂端以彈簧墊片(145)、螺母固定在上鋼心上。
9.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蝸杆減速機新型力矩限制器,其特徵在於它的彈簧或彈簧、螺杆、螺母的組合可為多組,且只少有兩組,並位置均衡地布設上下鋼心盤面。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蝸杆減速機新型力矩限制器,其特徵在於它上、下軸承均有軸承壓蓋(18)與外殼體(13)密封式連接,外殼體上開有調整窗(19)。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屬於以蝸輪、蝸杆減速機為輸出動力而相匹配的一種力矩限制器。它是對現有力矩限制器進行結構上改進,即去掉設在殼體外的蝸輪軸端部的壓簧,而在殼體內上、下鋼心的頂、底面之間設有彈簧或彈簧與螺杆螺母組合,使上、下鋼心呈柔性結合,改原軸承為兩個相對而置的圓錐軸承,整個殼體為封閉式。本實用新型解決了原力矩限制器工作時蝸輪軸上下攛動、蝸輪、蝸杆相互「啃咬」、易於損壞和殼體內潤滑油外洩漏問題。
文檔編號F16H57/00GK2814014SQ20052007371
公開日2006年9月6日 申請日期2005年7月13日 優先權日2005年7月13日
發明者李正心 申請人:李正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