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軋筋機的製作方法
2023-06-18 04:49:01 2
專利名稱:自動軋筋機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在圓桶料表面加工起筋的裝置,具體涉及一種自動軋筋機。
背景技術:
目前,用於制桶行業的圓桶料軋筋機主要由機座和軋筋機構組成,軋筋機構包括主動軸和被動軸,普遍採用一端進料、同端出料工藝完成,人工用量多,工作效率低,廢品率高,已經遠遠不能滿足規模化生產的需求,不能適應現代化技術的應用。
發明內容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自動軋筋機,以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自動化程度低、加工質量差的問題。本發明包括機座和軋筋機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機座中間設置輸送機構,機座通過若干立柱與上機架固定,軋筋機構包括上軋筋機構和兩個下軋筋機構,下軋筋機構設置在機座上,機座上還設有託料機構和下軸直線運動機構,上軋筋機構設置在上機架上,上機架還設有若干上軸氣缸,下軋筋機構包括軋筋下軸、下軸電機和減速機,託料機構包括伺服電機、升降器和託料板,下軸直線運動機構包括設有直線導軌的支架和下軸氣缸,上軋筋機構包括上軸電機和軋筋上軸。上述的上機架通過接杆與上軋筋機構的軋筋上軸兩端的軸承座相連。上述上軸電機的聯軸器通過傳動軸經一個萬向聯軸器與軋筋上軸相連。上述下軋筋機構的下軸電機與下軸直線運動機構的支架相連。上述軋筋下軸和軋筋上軸表面設置若干軋筋輪。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結構合理,實現機電一體化,通過輸送機構、託料機構等裝置的設置實現了工件的自動進出料和定位,大大提高了加工效率,降低了工人的勞動強度,優質品率高,廢品率極低。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發明的側視結構示意圖。圖中I機座、2下軸電機、3減速機、4軸承座、5軋筋輪、6軋筋下軸、7軋筋上軸、8接杆、9上機架、10上軸氣缸、11萬向聯軸器、12傳動軸、13聯軸器、14上軸電機、15伺服電機、16升降器、17支架、18下軸氣缸、19輸送機構、20託料板、21直線導軌、22立柱、23機架螺母。
具體實施方式
如
圖1、圖2所示:一種自動軋筋機,包括機座I和軋筋機構,機座I中間設置輸送機構19,兩個機座I通過四根立柱22與一個上機架9相連,上機架9通過機架螺母23固定在立柱22上,軋筋機構包括上軋筋機構和兩個下軋筋機構,下軋筋機構設置在機座I上,機座I上還設有託料機構和下軸直線運動機構,上軋筋機構設置在上機架9上,上機架9還設有若干上軸氣缸10,下軋筋機構包括軋筋下軸6、下軸電機2和減速機3,託料機構包括伺服電機15、升降器16和託料板20,下軸直線運動機構包括設有直線導軌21的支架17和下軸氣缸18,上軋筋機構包括上軸電機14和軋筋上軸7,上機架9通過接杆8與上軋筋機構的軋筋上軸7兩端的軸承座4相連,上軸電機14的聯軸器13通過傳動軸12經一個萬向聯軸器11與軋筋上軸7相連,下軋筋機構的下軸電機2與下軸直線運動機構的支架17相連,軋筋下軸6和軋筋上軸7表面設置若干軋筋輪5。使用時,工件由輸送機構19送至機座I位置,通過託料機構的伺服電機15驅動升降器16將輸送到位後,經下軸氣缸18帶動支架17在直線導軌上作直線運動,使兩個軋筋下軸6連接為一體,然後通過下軸電機2帶動兩個軋筋下軸6旋轉;與此同時,軋筋上軸7由上軸電機14帶動旋轉,並在上機架9的上軸氣缸10的作用下向下移動,通過軋筋下軸6和軋筋上軸7表面設置的軋筋輪5對工件進行加工,加工完畢後,通過輸送機構19將工件送至下一工序。
權利要求1.一種自動軋筋機,包括機座和軋筋機構,其特徵是機座中間設置輸送機構,機座通過若干立柱與上機架固定,軋筋機構包括上軋筋機構和兩個下軋筋機構,下軋筋機構設置在機座上,機座上還設有託料機構和下軸直線運動機構,上軋筋機構設置在上機架上,上機架還設有若干上軸氣缸,下軋筋機構包括軋筋下軸、下軸電機和減速機,託料機構包括伺服電機、升降器和託料板,下軸直線運動機構包括設有直線導軌的支架和下軸氣缸,上軋筋機構包括上軸電機和軋筋上軸。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軋筋機,其特徵是上機架通過接杆與上軋筋機構的軋筋上軸兩端的軸承座相連。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軋筋機,其特徵是上軸電機的聯軸器通過傳動軸經一個萬向聯軸器與軋筋上軸相連。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軋筋機,其特徵是下軋筋機構的下軸電機與下軸直線運動機構的支架相連。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軋筋機,其特徵是軋筋下軸和軋筋上軸表面設置若干軋筋輪。
專利摘要一種自動軋筋機,涉及一種在圓桶料表面加工起筋的裝置,該設備包括機座和軋筋機構,機座中間設置輸送機構,機座通過若干立柱與上機架固定,軋筋機構包括上軋筋機構和兩個下軋筋機構,下軋筋機構設置在機座上,機座上還設有託料機構和下軸直線運動機構,上軋筋機構設置在上機架上,上機架還設有若干上軸氣缸。本實用新型結構合理,實現機電一體化,通過輸送機構、託料機構等裝置的設置實現了工件的自動進出料和定位,大大提高了加工效率,降低了工人的勞動強度,優質品率高,廢品率極低。
文檔編號B21D15/04GK202951746SQ20122039510
公開日2013年5月29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10日 優先權日2012年8月10日
發明者李吉剛 申請人:寧津縣恆碩太陽能設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