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鳥衣服是國貨嗎(深扒國貨明星太平鳥)
2023-06-18 04:46:57 1
文 | 好看商業,作者|董小花,編輯|安心
相比美邦、拉夏貝爾、森馬等ZARA的中國學徒,太平鳥堪稱是目前狀態最好的一家。但過去幾年,它的研發投入在營收中的佔比卻幾乎是最低的。它的「快時尚」到底怎麼做的?國貨的紅利它還能吃多久?
曾幾何時,ZARA在服裝界是神一樣的存在,無數中國服裝企業高喊著要成為「中國版ZARA」。
時隔多年後,這場學習ZARA快時尚的運動變成了一地雞毛。
美特斯邦威、拉夏貝爾、森馬,這些曾無限接近「中國版ZARA」的服裝企業如今日子都不好過:美邦服飾(002269)已經深陷困境多年,拉夏貝爾(*ST拉夏)上演「大潰敗」,森馬服飾(002563)還在經歷轉型陣痛。
就連快時尚鼻祖ZARA本身都有點自身難保了,它在中國的增速大幅下滑,關店消息不斷。
相比之下,太平鳥是目前ZARA的中國學徒裡狀態最好的一家。今年雙11期間,太平鳥全渠道銷售額15.6億元,線上全渠道銷售額達11.9億元,再次刷新紀錄。
在今年天貓雙11全周期品牌排行榜中,太平鳥位列女裝第七、男裝第三。去年雙11期間,太平鳥旗下4個品牌銷量均位列天貓TOP10。
2020年,新冠疫情之下,太平鳥是四家號稱「中國版ZARA」裡唯一實現營收正增長的公司——營收同比增長18.41%,淨利潤同比大增29.24%。
數據來源:上市公司財報、公開信息
想當年,ZARA的中國學徒們——美邦服飾、拉夏貝爾和森馬服飾在市場上叱吒風雲時,太平鳥在國內休閒服飾領域還寂寂無名。
如果從1995年創立品牌算起,太平鳥今天已經是20多年的老公司了。但它真正發跡是在最近不到10年的時間裡。2017年,太平鳥登陸A股,才開始真正站到了主流商業世界的聚光燈下。
從2020年下半年到2021年7月,太平鳥的股價從不足15元暴漲至最高59.8元,一年時間翻了大約4倍。
即便經歷一輪下跌,截至2021年11月19日收盤,太平鳥市值170.95億元,僅次於森馬服飾的202.6億元市值。
就是這樣一家看起來大器晚成、後來居上的服裝界新星,卻被頻繁指控抄襲。
近日,一家小眾原創服裝品牌在微博稱,他們的一款服裝被太平鳥抄襲,包括紐扣、蝴蝶結裝飾的位置都一樣,簡直是「1:1」抄襲。
11月12日,太平鳥因被指抄襲而登上微博熱搜。注意,這條熱搜的標題是「太平鳥多次被控抄襲」。有媒體統計,太平鳥今年一年已被指控5起抄襲,它之前涉嫌抄襲的服裝品牌不乏Moussy,offwhite FREI、maje等。
據企查查,太平鳥還多次被曝虛假宣傳;2019—2020年,太平鳥曾因虛假宣傳及發布虛假廣告被罰款7萬元。
太平鳥的這些「不光彩」與其光鮮的成績形成突兀對比,格外刺眼。
今年7月,太平鳥股價觸及歷史高位後,調頭向下,目前已較高點縮水近四成。
那麼,作為ZARA最後也是目前最成功的中國學徒,太平鳥究竟是怎麼做「快時尚」的?頻繁被指抄襲背後,它到底有怎樣的原創設計能力?
我們深扒了它的招股書和歷年財報,從中找到了一些答案。
太平鳥的「快時尚」怎麼玩?
1998年,剛站穩腳跟的太平鳥搬了新廠房,那時他們在大樓頂上豎起了一塊巨幅廣告牌,並立下一個目標——「爭創中國第一時尚品牌」。
2020年10月,太平鳥再次搬家,啟用新總部大樓——太平鳥時尚中心「鳥巢」。
那時候,太平鳥創始人、董事長張江平感慨萬千。他對媒體說,「這個夢想(爭創中國第一時尚品牌),可以說我們已經實現了,今天我們搬新家,又是一個新的起點」。
15年前,甚至10年前,很多人提到太平鳥都很難將它與時尚結合起來。太平鳥鎖定「年輕、時尚」並不斷強化這個標籤,也就是近幾年的事。
翻看太平鳥的招股書和財報發現,這幾年為了打造年輕和時尚形象,找明星代言、跨界合作、走秀是他們屢試不爽的手段。
2013 年、2014年《爸爸去哪兒》熱播,80後男模張亮大火,那時他就是太平鳥男裝代言人。2014年,太平鳥女裝還邀請了國際超模王瀟擔任其首位形象代言人。
邀請超模代言,算是太平鳥1.0時代的代言思路。最近兩年,他們在借用90後明星流量方面更加高調和大手筆。
2020 年 6 月,太平鳥聘請新生代演員歐陽娜娜作為太平鳥女裝代言人和首位 PEACEBIRD品牌發聲人。今年9-10月份,奧運冠軍楊倩、90後小鮮肉白敬亭,流量明星王一博先後進入太平鳥代言人行列。
同時,太平鳥這幾年不斷加碼跨界品牌合作,尤其是通過與國潮品牌合推聯名款的方式,強化「國潮」標籤。
今年上半年,PEACEBIRD x SHUSHU/TONG合作系列在天貓上新當天銷售破千萬,共計賣出1.7萬多件。
2020年,太平鳥共推出 50 多個 IP 聯名系列,包括與飛躍、紅雙喜等國潮品牌聯名,「收割」國潮熱的紅利;與大理石日誌、火影忍者等知名動漫 IP 聯名,圈粉動漫電競二次元青年。2019 年,太平鳥的聯名系列商品也有30多個。
這幾年,太平鳥還非常熱衷一個事——走秀。
2018年初,在天貓的組織下,太平鳥和李寧一起亮相紐約時裝周天貓中國日,讓國潮著實火了一把。
嘗到甜頭的太平鳥,在2019年又以「太平青年GAME ON」為主題,登上紐約時裝周和巴黎時裝周。
張江平說,太平鳥登陸國際時裝周,目的就是要不斷透過品牌秀場,探索中國文化與創新設計的融合方向。
實際上,這些在服裝零售界也不算新奇玩法,服裝品牌最終拼的還是自己的原創設計能力。
到2020年底,太平鳥的研發人數為667人。設計研發部門是這樣工作的——在每季產品上市前期,先組織各種外部調研和信息收集,包括國際流行時尚趨勢信息,面、輔料流行趨勢信息,標杆品牌和競品的信息,近期同季產品銷售信息,有關的外加工和特殊工藝工廠信息等。
這之後,他們再內部討論、匯總,最終形成產品設計企劃方案,包括當季產品主題和靈感源、色彩搭配、面、輔料選用等。
這樣的工作模式下,很難說太平鳥的設計團隊有沒有照搬、效仿大牌或其它品牌的一些設計元素。針對太平鳥的抄襲指控最終也都需要法律鑑定。
不過,時尚產品的專利難以界定,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法律差異以及維權成本高等因素,導致大牌們很難成功維權。
所以,ZARA抄襲大牌這一招屢試不爽,它也因此在消費者中收穫了大批擁躉。所以,它不惜跟大牌打官司,甚至每年支付巨額的版權費。
面對「抄襲指控」,太平鳥也聲稱對方可以走法律途徑。這個做法看上去與ZARA有異曲同工之妙。
除了想盡千方百計做「時尚」,太平鳥這些年在「快」方面也是不遺餘力。他們可以在1-2周內完成從一款產品從設計研發到上市。早在2016年,他們上市服裝新款色數量就接近一萬。
圖片來源:太平鳥財報
同時,他們根據產品特徵、主題、氣溫變化、節假日等因素,採用高頻率的上貨波段將新款色送達門店,確保零售門店平均每 1-2 周上一次新品。
多波段上貨的好處是,可保持門店商品的高新鮮度和門店商品的時尚度,增加消費者造訪門店的次數,以此提升門店的銷售業績。
ZARA的快時尚背後,有一套快速反應的柔性供應鏈。太平鳥在2018 年開始,持續打造柔性生產供應模式。他們利用大數據輔助人工決策,快速開發、快速打樣,快速生產,小批量、多款式、多批次地提供消費者需要的商品。
這樣不只反應快,還有助於管控庫存。以太平鳥2018 夏季商品為例,同比2017年,其商品售罄率提升 6%,季度商品庫存下降了 1 2%。
從庫存周轉率看,2017年上市以來,太平鳥的庫存周轉速度的確在加快。
數據來源:太平鳥財報
抱緊中國首富
太平鳥為什麼可以後來居上?
總結成功經驗時,張江平曾說,「我們牢牢抱住了兩位中國首富」——線下跟著王健林的萬達廣場開店;線上跟著馬雲做電商。
太平鳥有一套「四輪驅動」的銷售渠道組合,包括街店、百貨商場店、購物中心店和電子商務。在最初的10多年裡,百貨商場店和街店都是太平鳥的主要銷售渠道。
2010-2015年,集吃喝玩樂購於一體的國內購物中心呈井噴態勢,從幾百家突飛猛進到幾千家,萬達是其中的佼佼者。
購物中心熱衷於用快時尚引流,因此,ZARA、H&M、優衣庫等快時尚品牌成為新購物中心招商時優先考慮的品牌。
快時尚品牌也藉助購物中心的優惠政策快速展店,與購物中心相互成就。
太平鳥也搭上了購物中心井噴的這艘「快船」。到2015年底,太平鳥在購物中心的零售額超過19億元,貢獻已經達到21.93%其中,他們開在全國各地萬達廣場的330家店鋪貢獻了近10億元。
2019年,購物中心首次超越百貨商場,成為太平鳥零售貢獻最高的渠道,佔比31.6%。
圖片來源:太平鳥財報
早在2008年,太平鳥就啟動電商業務。2009年,淘寶首次推出雙11購物節,太平鳥成為首批參與的27個商家之一。張江平說,他之所以願意「吃螃蟹」,是因為「相信阿里」。
當然,淘寶也沒有辜負張江平。第一個雙11,太平鳥實現銷售額52萬元。那天,張江平徹夜未眠,不是因為心疼印表機打爆了,而是開心的一塌糊塗。
2015年,太平鳥電商銷售額11億元。2021年上半年,太平鳥線上渠道營業收入15.5億元,同比增長38%,線上收入佔比超30%。
太平鳥還與天貓在新零售方面持續探索,嘗試O2O ,實現線下門店與線上零售,通過商品、支付等維度打通,支持門店掃碼購、門店自提等新業務。
鬥轉星移,福布斯富豪榜上的首富也是輪流做。王健林、馬雲之後,2021年10月20日,字節跳動創始人張一鳴以594億美元的身家,成為福布斯中國網際網路首富。
這兩年,隨著短視頻崛起,太平鳥也開始抱緊網際網路新首富。他們將抖音等社交電商當作新渠道重點布局,甚至希望將直播帶貨培育成公司第二增長曲線。
在最新財報中,太平鳥專門公布了他們在抖音平臺的業績——2021上半年,太平鳥在抖音實現零售額3億元,佔太平鳥線上零售總額的18%;而2020年時的數據為0
圖片來源:太平鳥財報
太平鳥在財報中不止一次強調,要藉助微博、小紅書、抖音、得物等平臺與年輕人對話,構建新的營銷方式。
國貨紅利還能吃多久?
ZARA成功的兩大關鍵是:快速捕捉流行趨勢,快速修改原創設計,把時裝平民化;然後依靠供應鏈能力,快速打樣、生產,在48小時內將商品空運到全球門店。
藉助這兩項關鍵能力,ZARA通過「小批量、多款式、多批次」的「小單快反」模式成為快時尚鼻祖。
但如今,ZARA在內的諸多國際快時尚品牌都遭遇困境。2017年起,Forever 21、New Look、Old Navy、Esprit等快時尚品牌紛紛在中國活不下去了。ZARA在中國也在調整開店策略,加碼電商,以迎合中國年輕一代消費者。
ZARA的黃金時代一去不復返。「小單快反」模式也不再是ZARA的獨家秘笈。一批國貨品牌甚至實現了對ZARA的趕超。他們藉助更加柔性的供應鏈、大數據以及社交媒體上的用戶反饋,可以更好地實現「小批量、多款式、多批次」。
中國不斷成長的消費者逐漸對ZARA無感,更具文化自信對他們,更愛國貨,以及更喜歡個性化的小眾潮品。
太平鳥崛起的過程中,也是緊緊抓住了年輕一代的國貨熱情。2018-2020年,太平鳥不僅自己強化國潮標籤,還不斷與飛躍、紅雙喜、大白兔奶糖等大批國貨品牌站在一起,推出聯名系列產品,吸引年輕一代消費者。
但Z世代對國貨的要求絕不只是停留在聯名款、仿大牌這樣的水平。國貨服裝品牌在原創設計的投入和水平上,都還有提升空間。
以太平鳥為例,雖然目前是四個本土快時尚上市公司裡狀態最好的一家,但2017-2020年,其研發投入在營收中的佔比一直處於1.5%以下,幾乎是幾家裡最低的。
用最低的研發投入佔比,求最好的「快時尚」成績,太平鳥的確是令人側目並好奇的企業。
數據來源:上市公司財報
有服裝從業者認為,如果本土品牌們過去能夠靠模仿和國貨紅利賺到快錢,很可能導致他們原創動力不足,而且這個現象在業內並不少見。
但做品牌是一場沒有終點的超長跑,有沒有真正持續花力氣做原創,時間會給出證明;當消費拋棄一個沒有原創能力的品牌時,可能連聲招呼都不打。
對於太平鳥來說,當國貨的紅利消失,它還能飛多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