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通體陶瓷外牆磚的製備方法與流程
2023-06-18 02:57:46
本發明涉及建築材料生產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製備全通體陶瓷外牆磚的方法。
背景技術:
全通體陶瓷外牆磚是正反面的材質和色澤一致的瓷磚,現有的全通體陶瓷外牆磚選取天然石材作為原料,經過配料、球磨、噴霧乾燥、高壓壓制和煅燒等生產工藝製備而成,並且表面不上釉直接進行打磨,具有很好的防滑和耐磨性能,這種磚體類型是外牆磚的常用選擇;但現有方法製備出的全通體陶瓷外牆磚存在以下問題,由於原料選取天然石材,未經篩選雜質較多,經打磨後,磚面粗糙、氣孔外露,導致抗壓抗凍性能差,吸水率高,並且天然石材顏色單一,製成磚體後表面不上釉,導致磚體花色單一,質感較差。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全通體陶瓷外牆磚的製備方法,它可以解決現有生產工藝製得全通體陶瓷外牆磚抗壓抗凍性能差,吸水率高的問題。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全通體陶瓷外牆磚的製備方法,採用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製得:粘土25~32%、高嶺土20~27%、石米20~27%、高鋁白泥15~22%;其中,原料的總含鋁量為14.5~18%、總含鐵量≤3%;
其製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A、將上述比例計算量的原料與原料總量的20%的水,加入球磨機碾磨至粒度為50μm~55μm,然後將磨出的料漿除鐵過篩後,用噴霧乾燥塔噴霧乾燥成顆料,陳腐48小時以上,至顆料含水量為7.5~8%;
B、在180~230MPa的壓力條件下,用壓機將步驟A的陳腐料壓製成坯體,坯體經過200~250℃的溫度烘乾成型得到磚坯,控制磚坯含水率為0.5~1%;
C、在磚坯表面噴上釉水,然後放入輥道窯內,在200~400℃的溫區內烘乾後,送至1210~1220℃的溫區內進行燒成,磚體吸水率為1~2%,即得全通體陶瓷外牆磚。
上述技術方案中,更具體的技術方案還可以是:採用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製得:粘土30%、高嶺土25%、石米25%、高鋁白泥20%。
進一步的,所述釉水由下列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加水研磨製成:甲基0.5%、腐納1%、釉用白泥20%,雙飛粉20%,鉀長石58.5%。
進一步的,步驟A中的陳腐是在密封的鐵桶內進行的。
由於採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發明選取粘土、高嶺土、石米和高鋁白泥作為原料,並在磨成料漿後除鐵過篩,有利於減少原料雜質,製備時在壓制坯體後烘乾,接著在噴釉水後烘乾,再進行高溫燒成,即採用兩次低溫烘乾、一次高溫燒成的方法,並結合選取的原料、選用適合的設備、優選工藝參數,使製造得到全通體陶瓷外牆磚具有良好的抗壓抗凍性能,和低吸水率的優點,並能獲得較好的質感。
2、調節原料配比、嚴格控制原料中的總含鋁量和總含鐵量,以提高磚體的平直度,避免裂紋以及表面黑點的產生;控制原料的總含鋁量為14.5~18%,能提高燒成溫度,從而能確保坯體一次燒成,並能減少裂紋的產生,提高瓷磚的平直度;控制原料的總含鐵量≤3%,有利於保證除鐵過篩後,僅含有微量的鐵,可避免鐵在燒成時氧化不完全而在瓷磚表面產生黑點。
3、加入適量的水,控制球磨的粒度為50μm~55μm,有利於控制燒成後的精確尺寸。
4、噴霧乾燥後陳腐48小時以上,可以準確控制顆料含水量在7.5~8%範圍內,從而提高壓制質量,避免了壓制時含水量過低,容易斷裂,含水量過高,則容易產生分層的缺陷。
5、壓製成型的坯體經過200~250℃的溫度烘乾,控制磚坯含水率為0.5~1%,可排除多餘的水分,增強坯體的強度,低溫烘乾能夠保證產品不易開裂、不分層。
6、噴釉水後,將磚坯放入輥道窯內,轉坯在200~400℃的溫區烘乾,排除因釉水增加的多餘水分,送至1210~1220℃的溫區內進行高溫燒成,獲得耐磨、抗壓、抗凍和抗吸水的特性。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述:
實施例1:
本實施例的全通體陶瓷外牆磚的製備方法,採用以下重量的原料製得:粘土25噸、高嶺土20噸、石米20噸、高鋁白泥15噸;其中,原料的總含鋁量為14.5%、總含鐵量1%;
其製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A、將上述比例計算量的原料與原料總量的20%的水,加入球磨機碾磨至粒度為50μm~55μm,然後將磨出的料漿除鐵過篩後,用噴霧乾燥塔噴霧乾燥成顆料,將顆料放入密封的鐵桶內,陳腐48小時,至顆料含水量為8%;
B、在180MPa的壓力條件下,用壓機將步驟A的陳腐料壓製成坯體,坯體經過200℃的溫度烘乾成型得到磚坯,控制磚坯含水率為1%;
C、在磚坯表面噴上釉水,釉水由下列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加水研磨製成:甲基0.5%、腐納1%、釉用白泥20%,雙飛粉20%,鉀長石58.5%;然後放入輥道窯內,在200℃的溫區內烘乾後,送至1210℃的溫區內進行燒成,磚體吸水率為2%,即得全通體陶瓷外牆磚。
實施例2:
本實施例的全通體陶瓷外牆磚的製備方法,採用以下重量的原料製得:粘土30噸、高嶺土25噸、石米25噸、高鋁白泥20噸;其中,原料的總含鋁量為16%、總含鐵量2%;
其製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A、將上述比例計算量的原料與原料總量的20%的水,加入球磨機碾磨至粒度為50μm~55μm,然後將磨出的料漿除鐵過篩後,用噴霧乾燥塔噴霧乾燥成顆料,將顆料放入密封的鐵桶內,陳腐55小時,至顆料含水量為7.7%;
B、在200MPa的壓力條件下,用壓機將步驟A的陳腐料壓製成坯體,坯體經過230℃的溫度烘乾成型得到磚坯,控制磚坯含水率為0.8%;
C、在磚坯表面噴上釉水,釉水由下列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加水研磨製成:甲基0.5%、腐納1%、釉用白泥20%,雙飛粉20%,鉀長石58.5%;然後放入輥道窯內,在300℃的溫區內烘乾後,送至1215℃的溫區內進行燒成,磚體吸水率為1.5%,即得全通體陶瓷外牆磚。
實施例3:
本實施例的全通體陶瓷外牆磚的製備方法,採用以下重量的原料製得:粘土32噸、高嶺土27噸、石米27噸、高鋁白泥22噸;其中,原料的總含鋁量為18%、總含鐵量3%;
其製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A、將上述比例計算量的原料與原料總量的20%的水,加入球磨機碾磨至粒度為50μm~55μm,然後將磨出的料漿除鐵過篩後,用噴霧乾燥塔噴霧乾燥成顆料,將顆料放入密封的鐵桶內,陳腐60小時,至顆料含水量為7.5%;
B、在230MPa的壓力條件下,用壓機將步驟A的陳腐料壓製成坯體,坯體經過250℃的溫度烘乾成型得到磚坯,控制磚坯含水率為0.5%;
C、在磚坯表面噴上釉水,釉水由下列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加水研磨製成:甲基0.5%、腐納1%、釉用白泥20%,雙飛粉20%,鉀長石58.5%;然後放入輥道窯內,在400℃的溫區內烘乾後,送至1220℃的溫區內進行燒成,磚體吸水率為1%,即得全通體陶瓷外牆磚。
將本發明各實施例所製備的全通體陶瓷外牆磚製成150mm×500mm×9.5mm的規格,按照GB/T 4100-2015標準進行檢驗,檢驗結果如下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