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彈性盤支撐推力軸承的製作方法
2023-06-17 15:09:06 3
專利名稱:雙彈性盤支撐推力軸承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所屬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雙彈性盤支撐推力軸承。
背景技術:
理想的推力軸承支撐結構應該有足夠的剛強度以承擔推力負荷,另外還要有適當的彈性以均衡單瓦之間的不均衡負荷。現在國內大、中型水電機組推力軸承支撐結構採用有彈性油箱、彈性平衡梁、多支柱簇長支柱支撐等結構。國內傳統結構為彈性油箱,這種結構雖然有足夠的彈性和強度,但是彈性油箱製造成本高、單個部件體積大,對於高速、雙向運行的抽水蓄能機組在應用上還純在一些困難。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製造成本較低,單個部件體積相對較小,強度和彈性好的雙彈性盤支撐推力軸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以下結構實現的本實用新型為一種雙彈性盤支撐推力軸承,雙彈性盤採用相對放置,彈性盤的上表面與推力瓦下表面接觸,接觸表面為環形,彈性盤下表面為曲面,彈性盤與雙層推力瓦的聯接採用固定環加螺釘的機械結構,固定環與彈性盤的配合形式是圓周面為小間隙配合,端面為緊配合,上彈性盤上套裝上固定環,下彈性盤上套裝下固定環,上彈性盤與託瓦採用螺栓固定,下彈性盤與軸承座採用螺栓固定,測力裝置安裝在下彈性盤下部。該結構已在3000噸推力軸承試驗臺上進行1000噸級雙向推力軸承試驗,效果良好。試驗軸承共12塊推力軸承瓦包括推力瓦、託瓦及支撐組合,試驗載荷960t,平均但瓦載荷為80t,表1是在試驗工況是各瓦的載荷分布情況,其所反映的結果表明雙託盤支撐結構滿足單瓦受力誤差不超過±5%的要求。
圖1為彈性盤結構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整體結構圖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2所示的本實用新型為一種雙彈性盤支撐推力軸承,雙彈性盤採用相對放置,彈性盤的上表面與推力瓦下表面接觸,接觸表面為環形,如圖1所示,彈性盤下表面為曲面,彈性盤與雙層推力瓦的聯接採用固定環加螺釘的機械結構,固定環與彈性盤的配合形式是圓周面為小間隙配合,端面為緊配合,上彈性盤3上套裝上固定環5,下彈性盤2上套裝下固定環4,上彈性盤與託瓦採用螺栓固定,下彈性盤與軸承座採用螺栓固定,測力裝置1安裝在下彈性盤2下部。託瓦與推力瓦之間用鴿尾形平鍵聯接,平鍵固定在託瓦6上,推力瓦7下表面開有徑向鴿尾槽。
彈性盤為圖1結構,使用時為增加彈性即額定載荷下的軸向變形,雙彈性盤採用相對放置的安裝形式。彈性盤是高強度彈簧鋼或相當材料而作,彈性盤的上表面與推力瓦下表面接觸,接觸表面設計為環形以保抵消推力瓦在運行時時產生的機械變性和熱變形。彈性盤下表面為曲面,用以保證推力瓦在運行時能夠靈活傾轉。
彈性盤的直徑、厚度經特殊設計使其在受力時有足夠的軸向位移,以保證在整套瓦安裝高程誤差不超過±0.2mm時,單瓦受力誤差不超過±5%。
彈性盤與雙層推力瓦的聯接技術彈性盤與雙層推力瓦的聯接採用固定環加螺釘的機械結構,固定環與彈性盤的配合形式是圓周面為小間隙配合,端面為緊配合。上彈性盤與託瓦按設計的位置用螺栓固定,下彈性盤與軸承座按設計的位置用螺栓固定,這種結構可有效的定位並且對彈性盤沒有附加應力和變形。
託瓦與推力瓦之間用鴿尾形平鍵聯接,平鍵固定在託瓦上,推力瓦下表面開有徑向鴿尾槽,其作用限制推力瓦與託瓦的周向及軸向的相對位移,又可以在檢修軸承時使推力瓦可以單獨的沿徑向抽出。
彈性盤結構的單瓦受力測量與調節技術在需要對推力瓦的受力情況進行測量時,採用位移傳感器測量彈性盤的軸向位移用來確定單瓦或整套推力瓦的受力。
特殊情況下,如有必要對單瓦受力進行調節是採用在推力瓦和彈性盤接觸面之間加薄墊片的方法已達到調節的目的。
權利要求1.一種雙彈性盤支撐推力軸承,其特徵是雙彈性盤採用相對放置,彈性盤的上表面與推力瓦下表面接觸,接觸表面為環形,彈性盤下表面為曲面,彈性盤與雙層推力瓦的聯接採用固定環加螺釘的機械結構,固定環與彈性盤的配合形式是圓周面為小間隙配合,端面為緊配合,上彈性盤上套裝上固定環,下彈性盤上套裝下固定環,上彈性盤與託瓦採用螺栓固定,下彈性盤與軸承座採用螺栓固定,測力裝置安裝在下彈性盤下部。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雙彈性盤支撐推力軸承,其特徵是託瓦與推力瓦之間用鴿尾形平鍵聯接,平鍵固定在託瓦上,推力瓦下表面開有徑向鴿尾槽。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雙彈性盤支撐推力軸承,雙彈性盤採用相對放置,彈性盤的上表面與推力瓦下表面接觸,接觸表面為環形,彈性盤下表面為曲面,彈性盤與雙層推力瓦的聯接採用固定環加螺釘的機械結構,固定環與彈性盤的配合形式是圓周面為小間隙配合,端面為緊配合,上彈性盤上套裝上固定環,下彈性盤上套裝下固定環,上彈性盤與託瓦採用螺栓固定,下彈性盤與軸承座採用螺栓固定,測力裝置安裝在下彈性盤下部。該結構已在3000噸推力軸承試驗臺上進行1000噸級雙向推力軸承試驗,效果良好。所反映的結果表明雙託盤支撐結構滿足單瓦受力誤差不超過±5%的要求。
文檔編號F03B11/06GK2916244SQ20062002112
公開日2007年6月27日 申請日期2006年6月28日 優先權日2006年6月28日
發明者吳軍令, 武中德 申請人:哈爾濱電機廠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