軌道擺動式捲簾門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6-18 03:50:11 1
專利名稱:軌道擺動式捲簾門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軌道擺動式巻簾門裝置,用於軋鋼生產中封閉軋機避 免乳化液四處噴濺的封閉防護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在鋼板軋制的生產線上裝有巻簾門裝置,用於軋機封閉防護;換輥 車固定軌道一般位於軋機封閉內側被巻簾門覆蓋,由於受工藝和場地限制,換 輥時換輥車移動軌道只做橫向移動,不能與軋機封閉的巻簾門裝置幹涉,軋機 的移動換輥軌道位於軋機封閉外側;因此將巻簾門軌道焊在操作側包蓋的兩根 立柱上不能移動,目的是為了軋機工作時防止軋機內的乳化液噴濺到外面,換 輥時巻簾門巻起以利換輥工作的順利進行。由於設計原因,軋機換輥車移動軌 道和固定軌道對接時接縫過大,遠遠大於2mm的設計要求,軋機換輥車在運行 到移動軌道和固定軌道對接處時產生上下顛簸,易造成軋輥脫落,損壞軋鋼設 備。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目的是旨在滿足軋機換輥車移動軌道和固定軌道對接時接縫在 2ram內的設計要求,克服現有軋鋼生產中軋機封閉防護巻簾門裝置存在的缺點和 不足,提供一種軌道擺動式巻簾門裝置,該裝置設置有氣缸和四連杆傳動機構, 換輥車移動軌道和固定軌道對接時,巻簾門升降裝置巻起巻簾門;同時氣缸帶 動四連杆傳動機構將巻簾門軌道擺動升起,從而保證了移動軌道和固定軌道對 接時接縫在2mm內的設計要求。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解決方案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軌道擺動式巻簾門裝置,包括巻簾門升降裝置、巻簾門、巻簾門軌道 和立柱支架,其特徵在於:還包括氣缸和四連杆機構;立柱支架固定在換輥車固 定軌道兩側,所述巻簾門升降裝置固定在軋機平臺上部,四連杆機構的兩個擺 動連杆一端與立柱支架內側鉸接,另一端與巻簾門軌道鉸接,氣缸分別與軋機 平臺底部和巻簾門軌道上部鉸接。與現有技術相比較,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 本實用新型設置有氣缸和四連杆機構,軋鋼機換輥時,巻簾門升降裝置
巻起巻簾門;同時氣缸帶動四連杆傳動機構將巻簾門軌道擺動升起,使換輥車 移動軌道與軋機封閉系統互不幹涉,從而保證了移動軌道和固定軌道對接時接 縫在2mm內的設計要求。
2、 軋鋼機軋鋼時,巻簾門升降裝置降下巻簾門;同時氣缸帶動四連杆傳動 機構將巻簾門軌道擺動落下,封閉軋機避免乳化液四處噴濺。
3、 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新穎,維修方便。
本實用新型有附圖二幅,其中
圖l是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中1、巻簾門升降裝置,2、巻簾門,3、巻簾門軌道,4、氣缸, 5、四連杆機構,6、立柱支架,7、換輥車固定軌道,8、換輥車移動軌 道,9、軋機平臺。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和圖2所示的一種軌道擺動式巻簾門裝置,包括巻簾門升降裝置1、 巻簾門2、巻簾門軌道3、立柱支架6、氣缸4和四連杆機構5;立柱支架6固 定在換輥車固定軌道7兩側,所述巻簾門升降裝置1固定在軋機平臺9上部, 四連杆機構5的兩個擺動連杆一端與立柱支架6內側鉸接,另一端與巻簾門軌 道3鉸接,氣缸4分別與軋機平臺9底部和巻簾門軌道3上部鉸接。當軋機換 輥時,氣缸4有杆腔進氣,巻簾門軌道3通過四連杆機構5繞迴轉點逆時針向 上擺動升起,巻簾門升降裝置l逆時針旋轉巻簾門2抬起,使換輥車與軋機封 閉系統互不幹涉,保證了軋機換輥車移動軌道8和固定軌道7對接時縫隙在2mm 內,滿足設計要求;當軋機軋鋼時氣缸4無杆腔進氣,軌道3通過四連杆機構5 繞迴轉點順時針向下擺動落下,巻簾門升降裝置1順時針旋轉巻簾門2降下, 封閉軋機避免乳化液四處噴濺。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結構簡單新穎,操作安全。
權利要求1、一種軌道擺動式捲簾門裝置,包括捲簾門升降裝置(1)、捲簾門(2)、捲簾門軌道(3)和立柱支架(6),其特徵在於還包括氣缸(4)和四連杆機構(5);立柱支架(6)固定在換輥車固定軌道(7)兩側,所述捲簾門升降裝置(1)固定在軋機平臺(9)上部,四連杆機構(5)的兩個擺動連杆一端與立柱支架(6)內側鉸接,另一端與捲簾門軌道(3)鉸接,氣缸(4)分別與軋機平臺(9)底部和捲簾門軌道(3)上部鉸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軌道擺動式捲簾門裝置,用於軋鋼生產中封閉軋機避免乳液四處噴濺的封閉防護裝置。包括捲簾門升降裝置、捲簾門、捲簾門軌道、立柱支架、氣缸和四連杆機構;立柱支架固定在換輥車固定軌道兩側,四連杆機構兩個擺動連杆一端與立柱支架內側鉸接,另一端與捲簾門軌道鉸接,氣缸分別與軋機平臺底部和捲簾門軌道鉸接;軋機換輥時,捲簾門升降裝置捲起捲簾門,氣缸帶動四連杆傳動機構將捲簾門軌道擺起,從而保證移動軌道和固定軌道對接接縫在2mm內的設計要求;軋機軋鋼時,捲簾門升降裝置降下捲簾門;氣缸帶動四連杆傳動機構將捲簾門軌道擺動落下,封閉軋機避免乳液四處噴濺;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結構簡單新穎,維修方便。
文檔編號E06B9/08GK201250589SQ20082001476
公開日2009年6月3日 申請日期2008年8月13日 優先權日2008年8月13日
發明者蔣興華, 高成章 申請人:中國第一重型機械集團公司;一重集團大連設計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