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西安市打造成一個什麼樣的城市(陝西這個尷尬的)
2023-06-17 16:20:41 1
因夏天「大面積停電」,以及西三環高壓線工程,「西安電事」浮出水面。
截止10月,統計國家能源局官網《12398能源監管熱線投訴舉報處理情況通報》,陝西得到三個「第一」——但是,這個成績著實令人尷尬。西安發展的挑戰,依舊存在。
現狀:不好看的成績
國家能源局,國家發改委管理的國家局。
國家能源局官網,每月會發布《12398能源監管熱線投訴舉報處理情況通報》。電力行業投訴舉報數量,佔絕大多數。從1-10月的情況來看,陝西得到以下三個「第一」:
1、接收投訴舉報數量,第一
2、辦結屬實投訴舉報數量,第一
3、百萬人均投訴舉報數量,第一
國家能源局公開數據統計◎製圖/城記智庫
從「接收投訴舉報數量」前十省份來看,能看到一些差異。北方佔七席,南方為三席。這其中,以中西部省份和東北為主。
根據每月的《典型投訴舉報事項具體處理情況》,這十個省份情況有所不同。中西部和東北,絕大部分與居民生活用電有關;山東和江蘇這兩個經濟大省,不少涉及企業用電。
「辦結屬實舉報數量」上,陝西辦結率高達80%。這說明,這個速度可圈可點。相比之下,黑龍江、遼寧等「辦結率」則低於50%。
但是,最能折射本質問題的——是「百萬人均投訴舉報數量」。
「七普」數據,陝西人口3952萬,全國第16位。但是,「百萬人均投訴舉報數量」高居第一:是西北省份甘肅的4.2倍、寧夏的4.3倍;是西南省份四川的5倍、廣西的31倍。
國家能源局官網每月都公布相關情況◎製圖/城記智庫
只能說,陝西電力系統建設短板短板明顯。「辦結屬實舉報數量」位居第一,說明基層能動性強:換個角度——「基礎不牢,服務來勞」。
從前十月情況來看,大部分問題集中在「頻繁停電」,尤其遭遇特殊天氣。
相關數據,未顯示投訴城市分布。不過,根據經濟和人口情況,陝西絕大部分投訴一定集中在西安。每月《典型投訴舉報事項具體處理情況》中,大部分都集中在西安。
西安發改委曾公布一個數據:西安電網是陝西電網負荷最大的地區,約佔全省最大負荷35%。「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2021年夏季大爆發。
變化:一輪新變革開始
不可避免的高溫甫一登場,西安開啟了「不打招呼式」的停電模式。
要知道,這還是在「雨線北移」、西安降雨不斷增多情況下出現。氣候變化,讓很多西安人都感覺夏季變得涼爽起來。但是,這「拯救」不了問題。
因「頻繁停電」引起大量投訴,陝西已被國家能源局的重點「關照」。
陝西被國家能源局納入「監管地區」◎NEWS
2021年1月28日,在《2021年能源監管重點任務清單》中,國家能源局「點名」陝西——「針對部分地區長期出現、群眾反映強烈的頻繁停電等問題進行專項治理。」
這次監管(督查)對象,是「陝西省電力公司、地方電力公司、增量配電公司」。給出的時間安排是:2021年4月啟動,11月形成監管報告。
截止發稿,12月已經到來,不知這個「監管報告」會以何種形式呈現。不過,整合已經開始:陝西地電,整體併入國家電網體系。
2021年7月13日,省府與國家電網在西安舉行座談。2021年7月20日,國網陝西省電力有限公司成立,註冊資本3530000萬。國家電網持股71.6714%,陝西省國資委持股28.3286%。
網際網路上的一些新聞報導◎來源/baidu.com
若進行梳理,中國經歷了數次「電改」。目前,呈兩大電網公司與地方電網的「拉鋸戰」局面。
上一輪電改後,我國電網企業主要包括國家電網、南方電網與地方電網。國家電網下轄27個省公司,南方電網則負責南方5省供電。地方電網存在不同省份,相應掌握一定的供電區域。
對陝西而言,出現「一省兩司」格局——兩套管理機構、兩個管理體系。這個背景下,衍生出電網規劃不統一、重複投資建設和交叉供電等問題。最嚴重一次衝突,發生在2012年。
這次,新陝西電力將逐步整合國網陝西和陝西地電的機構、人員、業務和資產,實現全省電網「四統一」,即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調度、統一管理。
那麼,這次能帶來實質性的改變嗎?
未來:如何迎接一個新西安?
2021年夏季,西安「停電」原因大家想必已了解:
「停電」,並非因為「缺電」;而是電力系統超荷負載,「輸送變電工程」建設不足是主因——這其中,就包括「西三環330kv超高壓線」工程。對此,「城記」態度很明確:
「上綱上線」誇大電磁輻射,有違科學精神。我們認為,核心是規劃發展。主城區高壓線,優化是必然。
汗流浹背的電力維修人員◎NEWS
那麼,西安用電壓力有多大?這個夏季,西安最大電力負荷達922萬千瓦,其它城市如何?「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
成都:最大負荷1600萬千瓦
武漢:最大負荷達1304萬千瓦
鄭州:最大負荷達1126萬千瓦
那麼,西安電力規劃如何?2020年9月,西安發改委公布了一組數據:「預計到2020年、2025年,西安電網最大供電負荷將分別達到915萬千瓦、1295萬千瓦。
西安到2025年的規劃,不如2021年的武漢——沒有預見,談何發展?沒有遠見,談何未來?沒有格局,談何空間?
國家中心城市,這是國家給予西安的地位——希望引領陝西、關中平原城市群和西北發展。「七普」數據,西安人口達1295萬,城鎮人口超1000萬,城市化率達79.20 %。
電力要服務城市的生活和生產◎攝影/西大街遊民
同時,西安已確立「重歸製造業」的產業戰略。
兩者疊加,電力需求最大負荷還未到來。對比同類城市,近五年西安起步要按1300萬千瓦進行;並預留空間,滿足未來的人口和產業增長。否則,大城大產業,電卻不夠用了。
所以,電力系統必須要「一盤棋」全域統籌,結合城市規劃、產業布局和人口分布等,實現「規劃先行、預留空間、超前布局」。
以奧體中心區域為例,高壓線落地的「77億巨投」,展現了西安城市建設的速度和魄力。未來,我們能否通過遠見規劃,最大程度避免這種開支?
沒有人希望「西三環事件」重演——城市、區域、電企和市民等,皆是輸家。立有形的鐵塔易,去無形的壁壘難。
在這座擁有1300萬人口、未來可能是「人口北方第二城」的西安,它的每一步,都事關千萬人。
電力,各類產業發展先行者。它是「隱形工程」,但卻決定城市的「光明」。相關聯的每一個部門、企業和主體,你們的遠見決策,決定著這座城市的未來和可能性。
「城記」人口專題系列:
▶走向「北方第二大城市」?西安人口大爆炸的危與機
▶正式官宣:西安人口1295萬!北方第三,全國前十
▶西安,新「移民和年輕之城」,會成為北方的深圳嗎
▶全國「最擁擠」的城區榜單:西安,為何入選達四個
「城記」西安電事系列:
▶被國家能源局「點名」:陝西,為何屢現「頻繁停電」
▶為何天熱就停電?西安,一個無法迴避的「發展短板」
▶都2020年了:高壓線,怎麼在西安「城市門戶」出現
▶本是關乎民生的「時代工程」,為何有這麼多的爭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