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掉下100米的水面摔死(人從多高的地方落水會摔死)
2023-06-18 02:00:48 2
原創文章版權歸微信公眾號
「把科學帶回家」所有
撰文 | Mirror
圖源:Pixabay
你可能聽說過,從很高的地方跳水,無異於撞擊水泥地。
水雖為流體,但流體都有一個性質——物體速度越快,流體對其施加的阻力越大。高速撞向水面的人體會受到水體的巨大阻力,在極短的時間內停下,由此產生的瞬時加速度可達重力加速度(g)的上百倍,而普通人在短時間內能承受的加速度不超過9g。
當人從高空自由落體時,空氣阻力同樣也會隨速度的增大而增加,大約在450米時,重力與阻力平衡,人體就會達到53米/秒的終端速度,不再增速,但以這個速度無防護落水,就如同把雞蛋往地上砸。
而要達到傷亡的程度,根本不需要這麼高。雖然跳水運動員可以從10米高臺優雅地躍入水中,但換成普通人,如果落水姿勢不當,就可能造成脫臼、骨折,甚至癱瘓。
專業跳水運動員和懸崖跳水的極限運動者之所以能從20多米高,甚至50米高處跳到水裡,那都是長期苦練出來的。儘管如此,他們也會因此受重傷。
影響跳水安全性的因素有很多,除了至關重要的落水速度,姿勢也很關鍵。曾有研究者分析了44個高處落水案例(16米以上),其中腳先落水、雙手上舉的落水者存活率最高,而躺著入水的危險性最高。
懸崖跳水運動(請勿模仿)| 圖源:Flickr
這是因為腳與水的接觸面很小,受到的阻力相對全身落水要小,這延長了身體的減速時間,減小了身體要承受的瞬時加速度。衝擊力沿腿部向上傳,經過關節緩衝,減小了對內臟和頭部的衝擊,但同時腿腳作為開路先鋒也容易發生骨折。
研究者分析案例後認為,使用「最保險」姿勢能夠倖存下來的最大落水速度是30米/秒,相當於從57米的高度跳水。當然,這樣的高度普通人不死也殘。
筆記本越來越輕薄,
充電器為什麼還那麼大?
圖源:Pixabay
現在的電子產品都在追求極致輕薄,但筆記本電腦仍離不開一個大大的「拖油瓶」——笨重的充電器。
筆記本充電器最「累贅」的部分是一個磚塊般的適配器。但筆記本還真離不了它。這個適配器中裝有變壓器、整流器、濾波器等複雜結構,包含上百個電子元件。
適配器內部結構 | 圖源:Wikipedia
我國的家用電壓是220伏,但筆記本所需的電壓很小,一般只有12~19伏,手機需要的就更小了。
從插座直接輸入的電壓不僅太大,還是交流電,而電腦、手機等設備需要的是直流電,這就需要適配器對電流進行轉換。一些大電器的適配器可以整合在機身中,但對手機、筆記本這些便攜設備就顯得太笨重,於是安在了充電器上,手機的充電頭也是個適配器。
手機充電器的適配器 | 圖源:Wikipedia
適配器中的變壓器將高壓交流電轉化為低壓交流電,然後由整流器和濾波器輸出為低壓直流電。由於筆記本需要的輸出功率比手機大得多,它的適配器也更大。不過生廠商也在努力改進這一點,一些筆記本的適配器已經小巧許多。
飲水機的製冷原理和冰箱一樣嗎?
圖源:Pixabay
幫你在夏天續命的冰箱和空調靠的是壓縮機製冷。壓縮機會壓縮製冷劑氣體,後者溫度隨著加壓升高,然後通過熱交換器散熱變成液態,接著製冷劑從高壓區流向低壓區,在低壓下蒸發,吸收熱量,再排出去,不斷循環,冰箱內或屋內溫度就被降下來了。
飲水機也有使用壓縮機製冷的,但這種製冷設備體積大、噪音大,所以現在的飲水機普遍使用半導體製冷。它巧妙地利用了佩爾捷效應(Peltier effect):當兩種導體通電時,它們的接頭處會發生吸熱或放熱現象。效應的強弱取決於導體本身的性質和接觸面溫度。純金屬導體的佩爾捷效應很弱,而用N型半導體和P型半導體的效果好得多。用許多對這樣的半導體組成熱電堆,便可製造出幾十攝氏度的溫差。
由於半導體製冷設備輕巧、安靜,也被用於車載冰箱,但對家用冰箱和空調這樣的大家電而言成本就太高了。
大象為什麼跳不起來?
圖源:Pixabay
你或許見過大象在動畫片裡蹦蹦跳跳,但在現實中它是不會這麼幹的。不是因為身為大象要穩重,而是因為它天生做不到。
大象敦實的腿總讓人聯想到柱子,它們確實像柱子一樣又粗又直,不好彎曲膝蓋。
跳躍不僅需要靈活的膝蓋,還需要強健的跟腱和小腿肌肉,而大象看著壯,這方面卻挺弱的。因為這些弱點,大象不但不跳,也不愛跑,偶爾小跑也不超過24千米/小時。這些噸級大個頭更擅長遠距離慢悠悠行進,就像這次雲南大象北上。
科學家猜測大象的重量級身材讓它在掠食者面前防禦力Max,因而不需要像小動物那樣慌忙逃竄。而且這樣龐大的身軀蹦一下,要是不小心摔倒了,別說翻身不容易,還可能摔傷自己。
大象:不會跳有啥?我的「第五條腿」靈活著呢!(甩象鼻)
不過癮?關注微信公眾號「把科學帶回家」,把有趣有料的科普一網打盡!
無標註圖片來源網絡。
封面圖及視頻來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1EQdWp0Ggo
參考資料儲存於石墨:
https://shimo.im/docs/V6dPpXt3QWQVTXrG
凡本公眾號轉載、引用的文章 、圖片、音頻、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因此產生相關後果,由版權所有人、原始發布者和內容提供者承擔,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