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眾包和順豐同城哪個好(順豐通達阿里)
2023-07-02 10:16:31 3
同城快遞大為可有,但也不是誰都可以為
「喂,順豐嗎?我這裡有個很急的件今天要從南山區寄到羅湖區。」
「您好,不好意思啊,現在都下午5點了,我們即日件已經截單了,得明早才能送到了。」
「不行啊,很著急,一定得到,我這邊人手走不開。」
「這樣啊,那推薦您使用順豐專送,專人專送,1小時送達。」
這不是廣告,類似這樣的場景正在成為激烈的戰場。從國家郵政局公布的數據來看,2017年上半年,全國同城快遞業務量累計完成40.4億件,同比增長24.2%;業務收入累計完成312.8億元,同比增長28.2%,是名副其實的廣闊海洋。加之市面上的玩家沒有誰一統江湖,更有無邊無際的空間可供擴展,以致這片海洋呈現典型的藍色。
就玩家而言,順豐推出同城專送產品,圓通也在打造閃電行動,傳統快遞公司已經意識到現有同城快遞模式的缺陷,正在耗費巨資掙得一片天地。除此之外,類似閃送和人人快遞也開始在同城快遞領域大展拳腳,分得同城快遞一杯羹的同時不斷受到資本青睞,持續擴大勝利果實。
當然,跨界早已是典型的玩法,以美團和餓了麼為代表的外賣,以京東和阿里為首的電商,以滴滴和摩拜為特色的出行,都正在或即將加入到同城快遞這塊蛋糕的瓜分行列中。儘管看似藍海正在變紅,實際上各玩家的摸索之路還很長遠。
就現階段同城快遞的運營來看,大體可以歸納出五條出路,但至於哪條更為靠譜,我們一一來看。
出路一:與快遞公司的聯盟
對於快遞公司而言,持續增長的同城快遞需求是蛋糕做大的機會,但當日達或半日達的時效要求也在成為攔路虎,令快遞公司又愛又恨。特別是以閃送、達達和人人快遞為代表的同城快送公司不斷蠶食這塊蛋糕,不得不令快遞公司警惕。
這就出現了如順豐和圓通自行孵化同城配送獨立業務模塊的情況,儘管現階段的模式以及件量都非常不容樂觀,但將傳統即日件業務遷移到現有模式上,可能會出現不適,但不失為一種出路。
這既是快遞公司本身加快同城配送業務增長的路徑,也給閃送、達達和人人快遞此類眾包配送公司提供一種可能,與快遞公司結盟,成為他們現有即日件業務的承接者,聯合做大市場份額。
出路二:外賣市場的滲透
在百度外賣可能被餓了麼收購的境況下,外賣市場基本上被美團和餓了麼二分天下,這一短距離即時配送業務也可以成為同城快遞公司進軍的一種可能。
當然,反過來,美團和餓了麼也有極大的可能侵入快遞市場。如果同城配送公司成為美團和餓了麼的運力供應商,即美團和餓了麼作為快遞公司的流量入口,就像順豐和百度外賣以及麥當勞的合作,這也是一種雙贏。但雙方都存在獨立發展的可能,同城配送公司的長距離可以因業務的變化而分段,美團和餓了麼也可以在短距離配送中增加接駁或交接。當
然,這些實現起來都很有難度,但作為一種可能性的出路,特別是有樣板可以參考,或許未來跨界結合更有生機。
出路三:生活圈/商務圈的快捷服務
社區的不斷形成使得生活圈的概念越來越貼近實際,鮮花、商超、便利店和藥店等與京東到家或快遞公司合作推出同城配送到家業務,都是建立在生活圈的基礎上,滿足廣大群眾越來越享受(懶)的需求。
對於閃送和人人快遞這類公司而言,生活圈內的各類快捷服務絕對是主打市場,而就簡單調查的結果而言,閃送也確實有近70%都是B端此類型的客戶。
而我所說的商務圈指的就是業務往來頻繁以及分公司或區公司眾多的企業,他們相互之間需要多且繁的快件往來,這一市場或許可以有所作為。
出路四:C端客戶習慣的培養
C端客戶小而散,習慣較難培養,特別是多數人的同城快遞需求(個人需求,非公司業務需求)並不是很大,一個月能郵寄一票同城件都屬於高頻的了。要想通過燒錢來把小而散的客戶習慣養起來,不可避免的耗時長,且不見的能夠養成功。
這一市場的爭奪會激烈,但不見的能夠獲取穩定的份額,得與失之間搖擺,會帶來不少陣痛。但如果將快遞公司的即日件或者次日件業務進行侵蝕,或許能夠為客戶帶來更好的時效體驗而獲得青睞,那應該會有另外一片天地。
出路五:農村包圍城市
在一線城市的即日件需求肯定高於三四線城市,但所耗成本及投入的資源也非常巨大,而且與快遞公司等多方直接叫板,競爭更加激烈。UU跑腿從鄭州開闢市場提供了一種思路,以農村包圍城市的路徑或許可以走通。利用三四線城市低廉的成本以及相對較弱的競爭環境,開闢同城快遞的新領域,有可能佔了先機,畢竟沒有人規定從大城市的開端更容易獲得成功。
當然,以上五條出路並非只能擇其一,而是互有交叉,各有優劣,就看怎麼趟出一條適合自己的路了。就筆者而言,是非常看好這一塊市場的,而且非常看好跨界的可能的,畢竟傳統快遞公司多年養成的思維難以支撐當下的瞬息萬變,而且即便頂層設計的好,到了真刀真槍的時候,拿出來的還是三八大蓋和王八盒子。
期待同城快遞企業的騰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