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農作物秸杆循環利用技術的製作方法
2023-07-02 20:19:36 2
專利名稱:一種農作物秸杆循環利用技術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農作物秸稈,具體涉及一種農作物秸稈循環利用技術,屬農業深加工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農作物秸杆是一種生物資源,含有氮、磷、鉀、鈣、鎂、蛋白質、纖微素、木質素等礦質養分和有機質。將秸杆直接還田和間接還田,能夠全面補充土壤養分,增加土壤有機質, 改善土壤結構,提高地力水平和農作物產量,具有顯著的生態、社會和經濟效益。近年來隨著農民生活用草數量減少、利用方法掌握不夠,使秸杆焚燒、亂放丟棄現象較為嚴重,不僅浪費資源,還汙染環境,影響交通,不利於生態平衡。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之處,提供一種農作物秸稈循環利用技術,利用稻麥、玉米等農作物秸稈通過直接還田或間接還田,實現秸杆還田培肥地力的同時抑制雜草生長,還有蓄水保墒的功效。本發明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農作物秸杆循環利用技術,其特徵是 包括如下步驟(1)水稻、小麥機收旋耕滅茬直接還田小麥機收割將秸杆粉碎後,把秸杆均勻撒于田面,水稻插秧前一天灌高出表面3cm的淺水慪制一夜,第二天施足底肥用拖拉機淺水旋耕,使秸杆入泥,然後插秧。水稻機收割粉碎稻草,將粉碎的草節均勻撒于田面,採用機旋耕或牛耕,使秸杆翻埋入土,施足底肥,整田作畦播種小麥,或按行集中施肥,栽植油菜;(2)稻草、玉米杆翻埋還田隨犁田將稻草或玉米杆(太長可鍘成短節)順犁溝鋪墊犁底層,依次翻埋壓實,然後施肥、整田播種小麥或栽種其他作物;(3)間接覆蓋秸杆還田就是在大株作物行間,或小株作物播種後出苗前在地表面覆蓋作物秸杆,讓自然腐爛的秸杆還田;(4)稻茬油菜半免耕蓋草還田水稻收穫後退水晾田,不翻犁,移栽前按2. 5-2. 8 尺的行距拉繩定距,順繩集中施足底肥,挖行扦土,使土肥混勻,按0. 5-0. 8尺的窩距雙株移栽油菜苗,油菜移栽後在行間覆蓋稻草,秸杆要蓋勻蓋嚴行間,可有效抑制行間雜草生長,減少化學鋤草或人工鋤草用工。本發明優點是該技術利用稻麥、玉米等農作物秸稈通過直接還田或間接還田,實現秸杆還田培肥地力的同時抑制雜草生長,還有蓄水保墒的功效。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一種農作物秸杆循環利用技術,包括如下步驟(1)水稻、小麥機收旋耕滅茬直接還田小麥機收割將秸杆粉碎後,把秸杆均勻撒于田面,水稻插秧前一天灌高出表面3cm的淺水慪制一夜,第二天施足底肥用拖拉機淺水旋耕,使秸杆入泥,然後插秧。水稻機收割粉碎稻草,將粉碎的草節均勻撒于田面,採用機旋耕或牛耕,使秸杆翻埋入土,施足底肥,整田作畦播種小麥,或按行集中施肥,栽植油菜;(2)稻草、玉米杆翻埋還田隨犁田將稻草或玉米杆(太長可鍘成短節)順犁溝鋪墊犁底層,依次翻埋壓實,然後施肥、整田播種小麥或栽種其他作物;(3)間接覆蓋秸杆還田就是在大株作物行間,或小株作物播種後出苗前在地表面覆蓋作物秸杆,讓自然腐爛的秸杆還田;(4)稻茬油菜半免耕蓋草還田水稻收穫後退水晾田,不翻犁,移栽前按2. 5-2. 8 尺的行距拉繩定距,順繩集中施足底肥,挖行扦土,使土肥混勻,按0. 5-0. 8尺的窩距雙株移栽油菜苗,油菜移栽後在行間覆蓋稻草,秸杆要蓋勻蓋嚴行間,可有效抑制行間雜草生長,減少化學鋤草或人工鋤草用工。
權利要求
1. 一種農作物秸杆循環利用技術,其特徵是包括如下步驟(1)水稻、小麥機收旋耕滅茬直接還田小麥機收割將秸杆粉碎後,把秸杆均勻撒于田面,水稻插秧前一天灌高出表面3cm的淺水慪制一夜,第二天施足底肥用拖拉機淺水旋耕, 使秸杆入泥,然後插秧。水稻機收割粉碎稻草,將粉碎的草節均勻撒于田面,採用機旋耕或牛耕,使秸杆翻埋入土,施足底肥,整田作畦播種小麥,或按行集中施肥,栽植油菜;(2)稻草、玉米杆翻埋還田隨犁田將稻草或玉米杆(太長可鍘成短節)順犁溝鋪墊犁底層,依次翻埋壓實,然後施肥、整田播種小麥或栽種其他作物;(3)間接覆蓋秸杆還田就是在大株作物行間,或小株作物播種後出苗前在地表面覆蓋作物秸杆,讓自然腐爛的秸杆還田;(4)稻茬油菜半免耕蓋草還田水稻收穫後退水晾田,不翻犁,移栽前按2.5-2.8尺的行距拉繩定距,順繩集中施足底肥,挖行扦土,使土肥混勻,按0. 5-0. 8尺的窩距雙株移栽油菜苗,油菜移栽後在行間覆蓋稻草,秸杆要蓋勻蓋嚴行間,可有效抑制行間雜草生長,減少化學鋤草或人工鋤草用工。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農作物秸稈,具體涉及一種農作物秸稈循環利用技術,屬農業深加工技術領域。該技術利用稻麥、玉米等農作物秸稈通過直接還田或間接還田,實現秸杆還田培肥地力的同時抑制雜草生長,還有蓄水保墒的功效。
文檔編號A01B79/00GK102334397SQ20101023140
公開日2012年2月1日 申請日期2010年7月17日 優先權日2010年7月17日
發明者李文明 申請人:李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