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船抗沉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6-23 02:47:36 3
專利名稱:行船抗沉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行船抗沉裝置屬於一種船隻救生設備。
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水域的運輸船隻不斷增加,航行中的船隻在惡劣氣候條件下受到狂風巨浪襲擊時,常因觸礁、碰撞、擱淺致使船體發生傾斜、船艙漏水甚至沉沒等事故,由於缺乏制衡和抗沉設施,造成生命財產的慘重損失。
本實用新型旨在設計一種船體的制衡和抗沉設施,以防止沉船和傾翻事故的發生。
實現上述任務的技術方案為設計一種行船抗沉裝置,主要由儲氣罐(4)、內氣囊(10)和外氣囊(13)幾個部分組成,儲氣罐(4)中的高壓氣體是由尾氣收集裝置(1)收集的尾氣經過濾後由泵(2)壓縮而成,位於船艙底部的內氣囊(10)和位於船舷外兩側的外氣囊(13)分別由集合於帆布袋(9),(10)內的若干個各自獨立又互相連通的小氣囊(14),(15)構成,每一小氣囊各有一個設置在帆布袋外的進、放氣體的單向閥(8),(11),(16),(17),內氣囊(10)的充氣容量產生的浮力必須能承載船體載荷的1/6,外氣囊(13)的充氣容量產生的浮力必須能承載船體載荷的2/5,儲氣罐的氣體容量為內外氣囊充氣容量的總和。
以下結合附圖詳述行船抗沉裝置的結構和使用方法。
圖1行船抗沉裝置結構示意圖;圖2內氣囊結構示意圖;圖3外殼氣囊結構示意圖;圖4內外氣囊安裝示意圖。
尾氣收集裝置(1)把船體發動機產生的尾氣收集後經過濾又由泵(2)壓縮後通過自動控制閥(3)輸入儲氣罐(4)貯存,在遇到事故危險,內外氣囊需充氣時,打開自動控制閥(5)和三通閥(6),前者控制進入內外氣囊的氣體量,後者控制氣體的流向,內外氣囊中的小氣囊(14)(15)都分別由單向閥(8)(11)控制,打開單向閥後,氣體進入各小氣囊,充氣結束單向閥關閉即構成獨立小氣室,一個小氣室的破損不會影響整個氣囊的功能。故障排除後,即可打開單向閥(16)(17),把小氣囊內氣體排出。氣囊採用耐溫、耐壓的橡塑纖維材料製成,氣囊外面的帆布袋一方面保持氣囊穩定的位置,又具保護氣囊的作用。儲氣罐至三通閥之間的連接管道可採用銅質材料,進入氣囊的氣體管道也可採用耐溫、耐壓的橡塑材料。內外氣囊由於安裝位置不同,小氣囊可選擇不同形狀,內氣囊中的小氣囊為球形,外氣囊中的小氣囊宜採用柱形,且平行排列於帆布袋中。
行船過程發現船艙漏水,即可對船艙底部的內氣囊充氣,以堵漏洞的進水和減少浮力的損失;當船體漏水致使船身傾斜時,即可根據傾斜方向,對外氣囊充氣,左傾則對左舷外氣囊充氣,右傾則對右舷外氣囊充氣,使船隻具有足夠的穩性,保持船體平衡,同時立即補漏,防止沉船事故發生。當行船過程中發生碰撞、觸礁、擱淺事故使船舶破損時,由於內外氣囊的作用,可以減少浮力的損失和具有足夠的穩定,以保證船舶的不沉。
行船抗沉裝置的材料來源廣,製作容易,使用方便,不佔船舶作業空間,不用時,將氣囊內氣體排盡後則可摺疊備用,是一種較為實用的救生設施,尤其適合噸位小的船隻使用。
權利要求1.一種行船抗沉裝置,其特徵在於主要由儲氣罐(4)、內氣囊(10)和外氣囊(13)幾部分組成,儲氣罐(4)中的高壓氣體是由尾氣收集裝置(1)收集的尾氣經過濾後由泵(2)壓縮而成,位於船艙底部的內氣囊(10)和位於船舷外兩側的外氣囊(13)分別由集合於帆布袋(9),(12)內的若干個自各獨立又相互連通的小氣囊(14),(15)構成,每一小氣囊各有一個設置在帆布袋外的進、放氣體的單向閥(8)、(11)、(16)、(17)。
專利摘要行船抗沉裝置屬於一種船隻救生設備。該裝置主要由儲氣罐、內氣囊和外氣囊幾部分組成,儲氣罐內的高壓氣體由收集的尾氣過濾後經泵壓縮而成,內外氣囊各由若干個各自獨立的小氣囊構成,行船過程中遇到意外時,根據需要對內外氣囊充氣,以減少船體浮力的損失和保持船體的穩性,防止沉船事故的發生,這是一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較為實用的船體抗沉裝置,尤其適合噸位小的船隻使用。
文檔編號B63B43/00GK2055125SQ8921237
公開日1990年3月28日 申請日期1989年4月15日 優先權日1989年4月15日
發明者黃晉雄, 王海生, 黃妙華, 黃程軍 申請人:黃晉雄, 王海生, 黃妙華, 黃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