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放風機的製作方法
2023-06-23 19:51:01 2

本發明屬於溫室大棚自動通風控制領域,具體的說是涉及一種大棚放風機。
背景技術:
大棚的頂棚上設置放風口,通過定期打開和關閉放風口,對大棚進行通風換氣,從而對棚內溫溼度進行有效調節。放風口上一般覆蓋薄膜通風簾,薄膜通風簾的底端邊緣連接拉繩,通過拉動拉繩帶動通風簾底邊緣上升和下落,從而控制放風口的打開和關閉。手動牽拉操作拉繩勞動強度大且操作費時費力,目前多採用放風機對拉繩進行自動牽拉操作。放風機通過電動機驅動鏈輪轉動,鏈輪帶動鏈條移動,通過鏈條帶動拉繩移動。隨著智能化程度的提高,需要精確控制放風口的開口大小,因此,需要對電動機的轉動量進行精確控制。電動機的常規閉環控制方案中,需要傳感器來檢測電動機輸出軸的轉動情況,現有的放風機一般不具有檢測電動機轉動量的功能,儘管某些放風機能檢測電動機的轉動量,但是其結構複雜,加工難度大且安裝拆卸不方便。
技術實現要素:
發明目的:
為了解決上述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發明提出一種結構簡單、加工方便、安裝穩固、檢測效果好的大棚放風機。
技術方案:
一種大棚放風機,包括動力箱板和電動機,電動機安裝在動力箱板上且電動機動力輸出軸穿出動力箱板的前板面,電動機動力輸出軸的前端部安裝有驅動輪,所述電動機動力輸出軸上還套裝有隨動輪,驅動輪和隨動輪分別通過驅動輪套筒和隨動輪套筒套設在電動機動力輸出軸上;驅動輪套筒端面的其中一半內凹形成半環形的驅動輪套筒沉臺,另一半形成半環形的驅動輪套筒凸臺;隨動輪套筒端面的其中一半內凹形成半環形的隨動輪套筒沉臺,另一半形成半環形的隨動輪套筒凸臺;驅動輪套筒凸臺與隨動輪套筒沉臺對應配合,隨動輪套筒凸臺與驅動輪套筒沉臺對應配合;動力箱板的前部設有傳感器支架,傳感器支架上安裝有與隨動輪配合使用的傳感器。
所述驅動輪套筒內壁的一部分為平面、其餘部分為圓弧面,電動機動力輸出軸外端部的柱面上開設有與上述平面配合的切臺。
所述電動機動力輸出軸靠內端的柱面上設置有用於限制驅動輪向內移動的環形限位臺,電動機動力輸出軸的外端面上開設螺紋孔,螺紋孔上安裝有用於限制隨動輪向外移動的定位螺栓。
所述隨動輪為周圈邊沿均勻間隔開設多個齒的信號齒盤;所述傳感器安裝在齒盤的正下方。
所述隨動輪為周圈邊緣位置上均勻間隔開設多個通孔的信號盤,所述傳感器安裝在信號盤的側部。
優點及效果:
本發明這種大棚放風機具有結構簡單、加工方便、安裝穩固和檢測效果好的優點。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第一種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部分結構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1中驅動輪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1中隨動輪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第二種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圖5中隨動輪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
1-動力箱板,2-電動機,3-驅動輪,4-隨動輪,5-傳感器支架,6-傳感器,7-定位螺栓,21-電動機動力輸出軸,31-驅動輪套筒,310-驅動輪套筒沉臺,311-驅動輪套筒凸臺,312-平面,41-隨動輪套筒,410-隨動輪套筒沉臺,411-隨動輪套筒凸臺。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做進一步的說明: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大棚放風機,如圖1、圖2和圖5所示,包括動力箱板1和電動機2,電動機2安裝在動力箱板1上且電動機動力輸出軸21穿出動力箱板1的前板面,電動機動力輸出軸21的前端部安裝有驅動輪3,所述電動機動力輸出軸21上還套裝有隨動輪4,驅動輪3和隨動輪4分別通過驅動輪套筒31和隨動輪套筒41套設在電動機動力輸出軸21上;驅動輪套筒端面的其中一半內凹形成半環形的驅動輪套筒沉臺310,另一半形成半環形的驅動輪套筒凸臺311;隨動輪套筒端面的其中一半內凹形成半環形的隨動輪套筒沉臺410,另一半形成半環形的隨動輪套筒凸臺411;驅動輪套筒凸臺311與隨動輪套筒沉臺410對應配合,隨動輪套筒凸臺411與驅動輪套筒沉臺310對應配合;動力箱板1的前部設有傳感器支架5,傳感器支架5上安裝有與隨動輪4配合使用的傳感器6。在電力正常的情況下,由電動機輸出軸21帶動驅動輪3轉動,驅動輪3帶動隨動輪4轉動,隨動輪4帶動大棚風口開合。當電力中斷時,可以取下驅動輪3,然後通過人力搖動隨動輪4轉動,從而實現大棚風口的開合,避免電力中斷影響風口開合。安裝與隨動輪4配合使用的傳感器6可以實時感知風口開合的大小,使得風口開合更精確。
對於驅動輪3與電動機動力輸出軸21之間的安裝關係如下:所述驅動輪套筒31內壁的一部分為平面312、其餘部分為圓弧面,電動機動力輸出軸21外端部的柱面上開設有與上述平面312配合的切臺。利用切臺與平面312配合,可以有效避免驅動輪套筒31與電動機動力輸出軸21之間產生相對轉動。
所述電動機動力輸出軸21靠內端的柱面上設置有用於限制驅動輪向內移動的環形限位臺,電動機動力輸出軸21的外端面上開設螺紋孔,螺紋孔上安裝有用於限制隨動輪4向外移動的定位螺栓7。利用定位螺栓7與環形限位臺配合將驅動輪3和隨動輪4擠緊,能夠避免兩輪產生軸向位移,保證安裝的穩固性。
附圖示出的兩種實施方式的區別是隨動輪4的結構不同:
第一種實施方式中,如圖1和圖4所示,隨動輪4為周圈邊沿均勻間隔開設多個齒的信號齒盤,傳感器6安裝在齒盤的正下方。
第二種實施方式中,如圖5和圖6所示,隨動輪4為周圈邊緣位置上均勻間隔開設多個通孔的信號盤,傳感器6安裝在信號盤的側部。
周圈就是一整圈的意思。
隨動輪4可採用信號齒盤的結構也可採用開設通孔的信號盤的結構,利用傳感器6與信號齒或者通孔配合感應出電信號,轉化為轉動速度或者轉動角位移數據,兩種結構均十分簡單,實現也十分方便。其中,傳感器可採用光電式或霍爾式等結構,其具體工作原理和結構均為現有技術,在此不再贅述。
隨動輪4與驅動輪3同步轉動,利用傳感器6與隨動輪4配合用以檢測電動機的轉動情況,從而對驅動輪3的轉動進行控制;利用凸臺與沉臺對應配合的結構安裝隨動輪,確保隨動輪與驅動輪之間的同步性,結構簡單,加工方便;沉臺與凸臺各佔一半,兩者配合更可靠且動力傳導能力以及機械強度更強。
技術特徵:
技術總結
本發明提供一種大棚放風機,包括動力箱板和電動機,電動機安裝在動力箱板上且電動機動力輸出軸穿出動力箱板的前板面,電動機動力輸出軸的前端部安裝有驅動輪,電動機動力輸出軸上還套裝有隨動輪,驅動輪和隨動輪分別通過驅動輪套筒和隨動輪套筒套設在電動機動力輸出軸上;驅動輪套筒端部形成半環形的驅動輪套筒沉臺和驅動輪套筒凸臺,隨動輪套筒端部形成半環形的隨動輪套筒沉臺和隨動輪套筒凸臺,驅動輪套筒凸臺與隨動輪套筒沉臺對應配合,隨動輪套筒凸臺與驅動輪套筒沉臺對應配合;動力箱板的前部設有傳感器支架,傳感器支架上安裝有與隨動輪配合使用的傳感器。本發明具有結構簡單、加工方便、安裝穩固和檢測效果好的優點。
技術研發人員:湯永華;李曉遊;宋輝;唐巖;趙旭陽;周森東;鄒衛濤
受保護的技術使用者:瀋陽工業大學
技術研發日:2017.05.24
技術公布日:2017.08.04